赏前人诗赋,品谷花鱼香
文/李建华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数千年的稻作文化,还诞生了稻鱼共生的生态文化奇葩。江南各地,养殖稻花鱼,已成为传统。地处西南一隅的云南,也衍生出这种传统,不论是滇中汉族聚居的坝子,还是滇西滇南傣族、哈尼族的梯田里,都有稻花鱼的身影。只是,云南人通常称之为谷花鱼。比如清代石屏诗人罗觐恩的《异龙湖杂诗》,就写到了谷花鱼:
环湖烟火野人居,绿浪黄云百余里。
一夜香风吹瓮牖,水田初上谷花鱼。
其实谷花鱼并不是什么特别的鱼种,多半是鲤鱼和鲫鱼,由于生长在稻田里,稻谷扬花时节,吃水稻飘落的花蕊或昆虫长大而得名。旧时,每当雨水富足的时节,河沟水漫进稻田,鱼儿游进稻田里生长,稻谷丰收的季节,自然就有了谷花鱼的身影。谷花鱼长得肥美水灵,无泥腥气。在金黄的稻穗下面到处活蹦乱跳,十分招人喜爱。品尝谷花鱼,就是品尝丰收的喜悦。
无独有偶,云南近代文化名家陈荣昌,也写过一篇《谷花鱼赋》。
陈荣昌(1860~1935),云南昆明人,祖籍江苏南京。字小圃,号虚斋,又号铁人。晚年自号困叟、遯农。光绪癸未(1883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和贵州、山东二省提学使等。著有《虚斋诗稿》《虚斋文集》等多种著述。作为云南近代乡贤中的杰出人物,陈荣昌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是儒家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
作为昆明本土文人,陈荣昌诗赋中集中反映其乡土情怀的还是那些描绘云南风俗、物产和风景的佳作。其中《谷花鱼赋》则是陈荣昌为数不多的描摹家乡物产的作品。全篇以骈体为主,描写了谷花鱼的由来、产地以及食鱼之乐,洋溢着乡土生活气息:
朱门弹铗苦垂涎,何似村翁得自然。无数小鱼新上市,安排一醉稻花天。时则珠露良宵,金风爽昼;树何阴而不清,山何色而不秀,莲萼红凋,菊苞绿皱。高岭则丹桂难攀,遥汀则白蘋罕遘。爰有谷花,体清香美;取以名鱼,质不伤俚。界禾亩而作池,开筚门而临水。小则一寸二寸,多则千尾万尾。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风人所咏,今得之矣。钓不用丝,撮之以箕;拾芥尤易,盈篮自携。置门内而馈亲故,呼桶中而遗山妻。小玉烹鲜出,长须贳媪来。于是命家儿、召邻叟、据石床、偎瓮牖。润焦唇而鲸吸,战骈拇而牛吼。击缶敲壶,倾觥覆斗。何心更嚼屠门肉,此味足下宾筵酒。客于是乐甚,为醉中之歌。歌曰:“斋堂一盂粥,敲鱼响空木;长生先辟谷,腹无半粒粟。学佛不饱学仙饥,不仙不佛酣且嬉。”主人亦和而歌曰:“万头羊,千头牛。朝食暮食怀百忧,肠回腹痛哽其喉。我家鱼尽谷正熟,两餐饭饱万事休,仰天大笑轻王侯 。
《谷花鱼赋》收录于陈荣昌的《桐村骈文》(《云南丛书》第49册)。辛亥革命后,陈荣昌淡出官场,并于1913年返回云南,携家眷及好友王仲瑜等隐居安宁鸣矣河畔凤村(今昆明安宁市县街镇鸣矣河村)。陈荣昌隐居鸣矣河后,生活清贫,以诗词书法自娱,笃信佛教。《桐村骈文》中的骈文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的隐居生活,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甘于淡泊、摒弃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谷花鱼赋》短小精炼,叙述、描写生动而富又有概括力。文句四六相对,属于典型的骈赋。风格亦雅亦俗、亦庄亦谐。既显示出陈荣昌对骈赋文体驾轻就熟的运用,又表现出其对民间口语的大胆借鉴。作品透露出陈荣昌隐居鸣矣河时既学佛求仙,又留恋世俗,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复杂心态。情、景、物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赋中主、客不为物所役,只追求精神上的自足自适,这就使原本微不足道的谷花鱼饱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引人遐想、发人深省。
试想,稻田泛黄、谷穗飘香的季节,正是青黄不接而丰收在望的时节,也是谷花鱼上桌的时节。一尾尾、一群群的谷花鱼在稻田里正跳得欢呢。吃过午饭,家家户户带着孩子提着小桶、竹筛来到稻田边。父亲挖开水口,支好竹筛,然后慢慢分开稻丛,用脚在田里由外向里踩出排水沟。孩子等在水口边,守住竹筛,准备捡谷花鱼。田水流了一阵以后,鱼儿也就渐渐出来了,有的呆傻,顺水直接游到了竹筛里,蹦来跳去,无路可逃;有的机灵,游到了水口边,发现情形不对,又折头顺沟游回去;有的狡猾,来到水口边,又游进稻谷根旁躲藏。田水将尽时,大多数的鱼儿已经在小桶里面了,有一部分还在稻谷丛中。于是心急的孩子也挽起裤腿,和父亲一起下田捉鱼。太阳将要吻上西山,家家户户也满载而归。小桶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鲤鱼、鲫鱼,大的手掌长,小的手指长。还有泥鳅、黄鳝。夕阳映照的小村庄,炊烟中似乎都飘送着鱼味。菜油炸出的谷花鱼,透出微黄,一看就令人垂涎三尺。一口咬去,香香的,脆脆的,酥酥的,嫩嫩的,甜甜的,说不出的鲜美。鱼骨,脆脆的;鱼刺,软软的,连骨带刺嚼碎,根本不用担心被鱼刺戳了喉咙。清水素煮的谷花鱼,只需放入盐巴调味,配以葱姜提鲜,再来一碗辣椒粉蘸水,其汤的清甜、肉的鲜嫩简直妙不可言。
宴席中,主人想象着几天后的稻谷满仓;亲朋好友们,大快朵颐酒酣耳热之际,也禁不住放声猜拳,纵情高歌。“两餐饭饱万事休,仰天大笑轻王侯。”人生如此,何必羡慕朱门酒肉,哪里还想修仙向佛?
当代的谷花鱼已基本成了人工养殖,稻鱼共生也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每年当小秧发绿时,农人们就会把小鱼苗放进稻田里,不喂任何食物,让它自己捕食田里的昆虫或微生物,吃落下的稻谷花及杂草自然生长,水稻和鱼儿在水中和谐共生。有的为便于控水和捉鱼,会在稻田里挖一条鱼沟,控水时节还吸引城里孩子下田摸鱼,又成了农旅融合的体验方式。
云南谷花鱼,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这上过电视的小鱼儿,味道绝对差不了!
秋风起兮稻谷黄。谷花鱼肥美兮,待君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