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联体·连心·共建”中国医院医联体建设研讨会在成都召开。国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省内外医院管理者们。针对医联体建设中的痛点与难点进行讨论。
据了解,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头戏,而医联体建设则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别从规范诊疗管理、分级诊疗制度下的四川医联体建设、成都市高新区医联体建设、“华西妇儿联盟”建设等多个层面进行了主题讲座。其中,“华西妇儿联盟”的成功经验备受关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刘瀚旻介绍,在政府的支持下,该院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激励机制、医疗质量同质化等措施。“华西妇儿联盟”自2017年建立以来,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立体生态圈,包含认证的培训系统、规范的转诊平台和共享的支付体系,实现医生、患者和医院的三赢。现已经打造了一批“华西妇儿联盟医院”,培养了一批华西标准的“联盟医生”,不断促进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华西妇儿联盟”将继续在医疗质量、转诊标准、分级机制和定期培训上踏实探索,在专业上、管理上深度发展,增强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安全感。
目前,联盟已覆盖成都市11个区县、6家妇幼保健院、107家基层医疗机构,拥有117名认证医生,服务28919名轻症儿童,转诊443名复杂病情儿童,转诊率1.53%,儿童基层就诊次均费用为55.68元,同比下降34.2%。
主题讲座结束后,专家们就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如何推动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发展等问题,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封面新闻记者 程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