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牟善勇 菏泽市成武县委副书记、县长范继臣 临沂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车峰远 淄博市淄川区卫生健康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李莉敏 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

内容:

邀请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陈琛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牟善勇先生,介绍山东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菏泽市成武县委副书记、县长范继臣女士,临沂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车峰远先生,淄博市淄川区卫生健康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李莉敏女士,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先生。

首先,请牟善勇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牟善勇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是筑牢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深入贯彻“以基层为重点”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着力保障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动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主要从两个“突破口”抓牢抓实。

一、围绕让群众就近就便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突出抓好体系完善、人才引招和资源下沉三个关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夯实织密“15分钟健康服务圈”。连续实施“基层标准化建设”和“基层卫生能力提升”两个三年行动,在全国率先开展基层机构等级评价,推动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社区医院和中心村卫生室建设。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占比达到35%,社区医院建设305家,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建成125个,数量和比例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建有村卫生室5.24万所,其中,中心村卫生室3452所,在人口较少的自然村设置村卫生室服务点3344个,提供定期巡诊服务,实现服务全覆盖。

二是完善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引政策。先后制定出台《山东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山东省医学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县管乡用”机制的意见(试行)》等专项文件,推进空编补齐,4年来安排进编用人计划3.04万人;实施“齐鲁基层名医”人才工程,两届评选出199名基层名医;做好公费医学生招生培养和就业履约等工作,累计招收公费医学生8400余人;全省基层卫生高级岗设置比例提高至20%,已有7760名基层卫生人员取得基层卫生高级职称。1000余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免试注册乡村医生,3.37万人通过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全省村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提高到60%以上,结构素质进一步优化提升。

三是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全省组建211个医共体,通过建立联合门诊、特色科室、带教进修、远程培训指导等方式,提升县域诊疗同质化、优质化水平。医共体内全部建立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诊断中心,远程医疗覆盖全部乡镇卫生院,其中远程心电已覆盖8674所村卫生室,“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日趋成熟。每年选派医务人员下沉帮扶基层机构,强化提升临床专科服务能力,今年下沉人员将突破1万人次。参照“第一书记”作法,今年再组织遴选216名“业务院长”派驻基层,六批累计选派1900余名优秀业务骨干担任偏远、薄弱卫生院“业务院长”,助力填平基层发展洼地,该做法入选2021年中宣部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项目。

二、围绕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全力做好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健康管理,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是突出向乡村延伸,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在村级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负责组织村民做好村居环境卫生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协助提供村居公共卫生服务,助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体系化和社会化水平。目前全省行政村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下步将重点在完善机制、发挥作用下功夫,着力提升专业服务、群众组织和健康干预能力,切实发挥群众健康服务前沿作用。

二是突出“一老一小”,做好重点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2年为593万儿童、1069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897万高血压患者、356万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8712万份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市、县级开发的APP、公众号等向居民开放。探索开展“健康积分”和医防融合全科流程改造,项目实施效果、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重点服务对象满意度达到97.9%以上。我省在国家绩效评价中,始终保持全国前列。2022年度位列全国第三,获中央奖励资金金额居全国首位。

三是突出“三高六病”,着力探索县域医防融合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试点工作,以县域为单位建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体化服务体系,提高“三高”患者发现、治疗、管理规范化水平,建立区域冠心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等并发症预防、筛查、治疗、康复闭环管理路径,强化中西医协同,努力实现“三高”和“六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目前,全省85%以上县(市、区)开展试点,建设“三高中心”“三高基地”“三高之家”2万余家,签约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1100余万人,今年以来对200万患者开展了“六病”筛查。医院、疾控和基层机构深度融合,慢性病患者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逐步形成。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优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方便城乡居民就近、便利获得基本医疗和卫生健康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陈琛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网记者

刚才介绍,山东已组建县域医共体211个,其中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7个,请问在探索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和突出成效?

范继臣

近年来,成武县全面落实省、市工作部署,锚定“四个坚持”,纵深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初步实现医疗机构发展、群众费用降低、医保基金节约的多方共赢局面。2023年1至7月份,医共体门诊就诊95.6万人次,同比增长27%;门诊次均、住院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7.4%、5.3%,县外就诊人次同比下降17.1%,县外住院医保支付节约760余万元。随着县域医疗能力的提升,更多的病人留在了当地。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部门联动”。县委、县政府把医共体建设作为书记、县长“一把手”工程,成立财政、卫健、医保等15家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在关键节点开展现场办公,对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基本药物补助资金、医共体建设资金进行统筹,2022年医共体医保基金定额提高到2.25亿元,占县内医疗机构限额的72.3%,年均拨付相关资金8700余万元,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坚持“龙头引领+高效管理”。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统筹13家镇街卫生院和246处一体化村卫生室,成立了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及总医院党委,组建内设机构“一办十部”(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资产财务部、医疗发展部、质量控制部、健康事业部、数据信息部、药耗管理部、公卫管理部、医保管理部、综合保障部 ) ,建立政府办医责任、职能部门综合监管、医共体内部运行“三个清单”,实行人员、财务、业务、药械、医保基金、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系统运营“八个统一管理”,构筑县镇村三级联动、资源统一管理、医疗层级分明、专科特色明显、业务协同规范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三是坚持“信息互通+共享共用”。建设全省一流标准的信息化平台,强化医学检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物资供应、中心药房“八大中心”建设,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北京阜外医院等多家省级及国家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开展线上诊断1300余人次、线下集中检验1.9万余人次、统一配送物资及药品500批次,1.5万名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得到省级以上专家诊疗,管理居民健康档案56.5万份,全县医疗资源运行效率提升50%以上。创新实行“一院两科”(县总医院给每个分院分别给予内科、外科两个科室的帮扶)帮扶模式,开展“业务院长”下基层、“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22年13家分院门诊业务量同比增加10.7%,出院人次同比增加12%。

四是坚持“专业服务+资源整合”。在医共体框架内,我们推动县镇村三级医养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级医养结合机构3处,镇级医养结合机构5处,村级医养结合机构91处,设立医养床位3978张。持续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建由县镇村三级医疗人员组成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20支,服务签约群众32.5万人,年均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2.2万余人,服务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7.1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打造普惠民生的医疗品牌,提升我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健康山东”建设贡献成武力量。

新华社记者

近年来,山东采取各项政策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于省内部分偏远山村的群众,他们能否同样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李莉敏

淄博市淄川区地处鲁中,山区、丘陵占三分之二,一些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牵挂的一件大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山区群众同样能够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一、全面摸排

对全区各村的医疗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摸排出70个没有村卫生室的空白村,其中,距离卫生院超过5公里的有22个,超过10公里的有11个,最远的岭子镇西牛角村距卫生院近16公里。这些偏远山村大多空心化,人员稀少,且多为留守老弱病残人员,就医非常不方便。

二、打通路径

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淄川区坚持“有解”思维,遵循“群众找医生看病不方便,就把医生送到群众身边”的原则,创新开展了“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基层医疗巡诊服务模式。通过在医疗空白村设置医疗服务点、配置“健康大巴”巡诊服务车、组建医疗巡诊团队等措施,把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切实打通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

三、精准实施

一是设置医疗服务点。投资150万元,在70个空白村设置医疗服务点,统一标牌标识,配备常用药品和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和身高体重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安装了电脑、打印机、读卡器等设备,并接入医保报销网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看病报销;设置信息公开栏,在公开栏张贴巡诊医务人员姓名、电话、巡诊时间等内容,确保老百姓能随时联系到医务人员,实现了医疗服务村村通全覆盖,形成了“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服务点”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二是组建巡诊团队。组建以卫生院医务人员为主体,乡村医生和“名医基层工作站”专家为补充的医疗巡诊团队,每5天到辖区内医疗服务点巡诊一次,为群众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初步诊治;每个医疗服务点编制常住居民和患病重点人群花名册,建立患病情况和服药情况台账,实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巡诊人员了解掌握村内患者情况,对患有慢性病的群众进行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开展精准服务;为了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印制了家庭医生致居民的一封信,对有用药和看病需求的,实行药品代购、送医送药上门和免费接送便民服务,实现了服务人群全覆盖。

三是配备巡诊车辆。投资425万元购置25辆“健康大巴”巡诊服务车,分布在全区13个镇办,随车配备折叠担架、医疗设备柜、氧气瓶、急救箱、心电图机等设备,携带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及常见病必用药品,巡诊服务车固定巡诊路线,在车身张贴联系电话,提供不间断巡回医疗服务。在巡回医疗服务的同时,巡诊车也作为健康直通车,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或有需求的群众实行上下转诊、免费接送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实现了服务时间全覆盖。

通过医疗资源、服务人群和服务时间“三个全覆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下乡,兜牢农村医疗服务网底;通过开展送医送药进门、免费接送等优质服务,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进千家万户,为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截至目前,累计派出医务人员19262人次,巡诊11361次,转诊3156人,出动健康大巴14512次,服务里程54.12万公里,受益群众16.4万人次。

中新社记者

山东历来重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基层优质资源供给不足问题,山东在招培人才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牟善勇

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以基层为重点”党的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基层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通过一揽子举措落地见效。一是保障基层足额编制。2018年,山东省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标准最高提高至辖区服务人口的1.5‰和1‰,以县(市、区)为单位打破以往按照户籍人口数核定编制惯例,将常住人口数(含流动人口)作为核算基数,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全省16市全面按照新标准完成基层机构核编后,共核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11万名,43.33%的区县增加了编制数量。二是简化基层招聘程序。县级机构编制、人社部门优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用人计划,科学设定招聘条件,优化简化招聘程序,对基层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行降低开考比例或直接面试等方式,集中补充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截至2022年初,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增长2.44万人,每千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3.52人,乡镇卫生院医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村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到2015年的2.7倍。三是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培养选树齐鲁基层名医,组织到北京大学培训学习,市县级参照省级做法评选当地名医400余名,上下联动放大名医效应,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推行县域内人才柔性流动机制,65个县(市、区)实行“县管乡用”,51个县(市、区)实行“乡管村用”,相关地区实行后累计招聘4000余人。落实基层晋升制度,基层晋升职称门槛大为降低,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执业环境和发展空间显著改善。四是搭建医教协同平台。2022年起,在全省遴选14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学生“三下乡”基层社会实践基地,突出医学生教育重点和专业特色,指导组建带教团队,从基层卫生政策、基层机构调研、重点人群服务等方面设计实践内容,截至目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等多家省内高校精心组建百支医学生实践团队参与,让医学生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提前深入了解基层卫生工作,为促进各类医学人才到基层就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目前各县(市、区)也安排了大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编用人计划,急需有志优秀人才加入。前期,我们调查汇总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信息,整理了5000余个招聘岗位,以县(市、区)为单位列明招聘机构类别,拟招聘时间、招聘岗位及联系方式等,将相关信息发送各高校招生就业处,希望增强供需的匹配度和针对性。十分欢迎各位医学生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在基层医疗卫生的广阔天地中作为,为全省基层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中宏网记者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乡镇卫生院如何立足基层功能定位拓展服务能力?

亓庆良

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始建于1986年,是博山区医疗服务次中心,也是淄博市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乡镇卫生院。作为博山南部山区医共体牵头单位,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多个乡镇近15万人口。卫生院围绕群众健康需求,按照“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要求,布局医疗康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性打造了“预防、医疗、康复、养老、急诊急救、精神卫生康复”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实现了医疗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健康服务,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一、发挥“三名战略”,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发挥“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三名战略,打造了微创外科、中医康复两大科室品牌,树立了李效勤、王勇、张明征、李艺杰等一批省、市、区级名医,通过名医名科带动整体发展,不断提升卫生院综合实力与服务能力。

二、推动医联体建设,“引才引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先后与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级知名医院签约医联体单位,与淄博市第一医院、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合作建立名医基层工作室,通过“借势、借智、借力”的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群众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省市级知名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三、完善山区急诊急救体系,打通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2020年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120急救站正式落成运营,一举结束了博山南部山区几十年来没有急诊急救站的历史,极大地缩短了山区院前应急救援处置时间,120出诊时间由过去单程超过1小时30分钟缩短为不到30分钟,有效保障了山区群众的生命安全。

四、不断强化医共体建设,巩固基层兜底服务网络。2018年,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开始着手推进博山区南部山区医共体建设,促进山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先后为辖区93处村卫生室配齐了计算机、打印机、蓝牙血压计、血糖仪、扫码墩等智能化办公随访设备,全面托管、盘活南博山卫生院,先后建设了影像、检验、血液透析、中医康复、远程会诊、健康体检、急诊急救、微创外科、消毒供应等医共体内诊疗服务中心,整体强化农村卫生兜底服务网络,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性疾病不出乡镇”的目标。

五、创新发展医养结合产业,多业态解决农村老人后顾之忧。自2017年底开始,先后投资1.6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60亩,建筑面积51000平方米的长寿山医养健康产业园,聚焦特困、低保、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以集“政府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居家照护养老、公寓养老、精神康复养老、康养文旅”为一体的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全过程、全周期、全人群覆盖。截至目前,“六位一体”多层次智慧养老累计服务人数已达2500余人,面向周边居民和社区累计服务1800余人,累计带动周边600余人就业,有效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淄博市博山区源泉中心卫生院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以“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满足养老需求多样化、产业经济发展多元化”三大优势,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以省委改革办 《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新华社、健康报社、山东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进行了推广推介。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全省选派优秀业务骨干担任偏远、薄弱卫生院“业务院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请介绍一下“业务院长”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车峰远

选派“业务院长”,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全面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生动实践,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基层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临沂市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高度重视“业务院长”选派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卫生健康委工作要求,切实抓好“业务院长”的选拔、任用、管理、保障各环节,推动“业务院长”工作取得实际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优中选优,不断强化选派力量。根据基层卫生院需求,我院有针对性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帮扶,优先推荐政治素养高、专业技术好、管理能力强的优秀骨干人才。截至目前,我院已选派6批26人赴22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业务院长”工作,覆盖普外、妇产科、儿科等10多个专业,任期均为2年。

二是增强工作使命感,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我院选派的“业务院长”任职期间,带着使命感、责任感,围绕帮扶任务和帮扶目标,和基层卫生院、当地群众坐在一起、干在一起,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目标,通过两年的努力,使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规范化管理水平以及老百姓的获得感明显提升。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协助帮扶卫生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带动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引导周围群众就近就医,增加了门诊和住院人次。比如,在河东区八湖镇卫生院建立耳鼻咽喉科、妇产科等4个特色专科、在沂南县蒲汪镇卫生院开创中西医结合科,受到当地卫生院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我们建立基层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积极接收基层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来院学习进修,目前累计接收“业务院长”任职的卫生院进修人员142人次。其中,白沙埠卫生院进修医师回院后开设耳鼻喉科,填补了当地医疗服务空白。我们以医联体建设为纽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定期组织专家到卫生院坐诊义诊、教学查房、手术带教,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看病不方便问题;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开通绿色通道,实现上下联动、快速转诊。我们帮助基层卫生院开展标准化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卫生院管理水平,协助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卫生院等多家医院顺利通过等级评审。我们积极开展对口支援捐赠,向莒南县相沟镇卫生院、河东区八湖镇卫生院等10多家卫生院捐赠了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医疗设备,累计价值20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卫生院硬件设施条件,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三是加强组织关怀,解决“业务院长”后顾之忧。我院作为派出单位,全力以赴地支持、关心“业务院长”,为“业务院长”工作提供坚强后盾,在职称晋升、业务选拔培养等方面向“业务院长”倾斜,医院出台《关于“业务院长”待遇管理的暂行规定》,将“业务院长”任期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符合相应条件的,直接予以占岗聘任,激励更多优秀临床骨干人才参与“业务院长”工作。

下一步,我院将在总结以往“业务院长”选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围绕“四个一”和“三提升”,谋划好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保持优良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选派相关制度和机制,发扬“业务院长”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造福一方百姓。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健康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和有力保障,下步工作中卫生健康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牟善勇

下一步,我委将重点围绕“五促五提”,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

一是促体系提档升级。加强县域统筹,结合乡镇村庄布局和人口流动情况,做好卫生院、中心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及服务点布局和建设,鼓励卫生院延伸举办村卫生室,规范和提升巡诊流动服务水平。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发挥好龙头医院的作用,提高县域同质化服务水平。

二是促机构提标赋能。启动实施新一轮三年行动,以标准为引领,补齐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短板、拉升底线,推动全省均衡发展。统筹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好用好村卫生室。到2025年底,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面实现房屋产权公有,配备使用智慧随访设备、心电图机。

三是促人才提能扩量。联合有关部门持续优化基层卫生人才相关政策。动态调整卫生院编制总量,优化人才配备结构和招引方式。落实好基层卫生职称评审政策和城市医师晋升前到基层服务政策。进一步完善公费医学生培养机制。推进“县招乡管 乡聘村用”,加强县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健全上下流动机制。

四是促服务提质增效。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上级医院专科协同、错位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造中西医协同、一体化闭环服务链条。做实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服务,扎实推进“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慢性病管理试点,强化医防融合和健康管理。推广医共体中心药房,推动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用药目录衔接、处方流动。

五是促保障提效加力。推动落实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主体责任,健全稳定长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深化人事和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统筹平衡卫生院与当地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关系,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

陈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