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更幸福?
谁能永远幸福?
幸福的婚姻如何练就?
孩子的幸福从哪里来?
幸福是天赐还是一种能力?
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幸福话题。
支持专家
马丁·塞利格曼
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方晓义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赵昱鲲
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创建人、副主席
杨澜
著名媒体人
马丁·塞利格曼:谁能更幸福?
马丁博士在美国心理学界地位尊崇,曾以历史上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也是哈佛大学著名的“幸福导师”泰勒·本-沙哈尔的导师。让我们首先跟随他的指引,找到幸福的真谛。
也许你更关心孩子的幸福,但是,别急,我们想说,幸福的父母和幸福的家庭才更有可能培育出幸福的孩子。
1个正确的理解
定义幸福的字句比定义任何一个哲学问题的都多,幸福是被误用、滥用最多的词之一。穿名牌、住豪宅、开跑车……那不是幸福的生活,只是愉悦的生活。因此,幸福的定义并不重要,幸福的成分才更有意义:拥有积极的情绪及发挥自己的美德和优势。
即使你是个悲观者,积极的情绪也可以通过练习获得。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实就是一个认知自我、发挥潜能及成长的过程。
走出2个误区
误区1.没有钱就不幸福
许多研究表明,钱与幸福只有一点关系或几乎没有关系。跻身《福布斯》(Forbes)富豪榜的100位名人,只比普通的美国人幸福一点点。而且,物质主义似乎有反作用:在所有的阶层中,越看重金钱的人对他们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就是说,物质并不能带来幸福。
误区2.童年是一生的诅咒
没有任何实验支持童年事件会影响成人的人格,也没有任何证据指出过去能决定未来。
一些热衷于支持弗洛伊德的理论的研究者在进行实验时,忘记了控制基因变量,因此他们主张的童年事件决定成年后人格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
童年的不幸不会完全决定人长大后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你没有理由将自己的抑郁、焦虑、婚姻不美满、暴怒等都怪罪到童年的事件上去。
3步走向幸福
等等,在我们准备走向幸福、更幸福之前,先来看看为什么要幸福。除了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外,幸福还有什么意义?
幸福感让人更聪明
幸福感是一种积极情绪的体验,人在有情绪积极时,心智、视野会更加开阔,包容性和创造力会更高,更能接受新的想法和新的经验。
有趣的小实验
参与实验的人们面前有一盒大头钉、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任务是把蜡烛挂在墙上,而蜡油不能滴到地板上。这项任务需要创意才能解决。实验前得到了一小袋糖果、看到了好笑的卡通或者是朗读了积极情绪词汇的人,比其他人更快、更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幸福感让人更健康
有很多证据显示,积极情绪可以预测健康状态和是否长寿。目前最大规模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有幸福感的人的死亡率和残障率都比没有幸福感的人低一半,还不易衰老。
幸福感让人更有判断力
2000年,以比诺贝尔奖奖金更高而著称的坦普尔顿奖的第二名颁给了犹他州立大学的阿斯平沃尔教授,因为她收集的证据显示,有幸福感的人比没有幸福感的人能更好地做出重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