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高中各门课程的特点基本上涵盖了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思想成果。其中我认为最主要的特点是考察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类学科,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掌握欧几里得、牛顿等科学家那种基于公理演绎的现代科学思考方法。会通过定理、公式、逻辑推理、假设、直觉等方式去解析题目、思考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而像语文、英语这类语言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它是人类沟通和学习的工具,同时也包含了人类情感的表达,具有很深的人文因素在其中。 为今后的社会沟通交流及其他学科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语文和英语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其实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应试教育体系下,类似数学、物理等课程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题目答案都是固定唯一的。而唯有写作,才能让学生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和文字运用,将想法表达出来。

如何高效的学习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是来源于人类对生活和自然世界的思考,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包含了许多科学家的人文感悟,思考方法,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和文化。

而这些科目都是工具性、人文性、逻辑性的相互结合,注定了高效的学习方法,既要契合其学科特点,同时也要包含这几方面的训练。

例如,根据语言类学科的特点,其学习方法应该围绕写作为核心去设计,从写作在考试中所占的分值也能看出写作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写作的好处有很多,学生们随着知识的积累、生活阅历的增加,各种思维碰撞后又不断产生新的文字成果,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创新性不断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同时写作的过程也用到很多所学的知识、语法结构、历史典故等,这也是学以致用的过程。

因此在日常的语文、英语学习中应该增加写作训练的比例,坚持写日记、读后感、观后评、仿写、限时写等方法都是非常不错的高效学习方式,而不是大篇幅用背诵、积累、语法为主的教与学模式,这样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而数学、物理等学科所形成的完备、严密的理论体系特点,决定了学生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吸收理解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就必须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足够的训练强度。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刷题量相近的学生,考试分数却相差甚远。

因为大家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老师是一样的,所用的学习资料也差不多,区别只是在于对题目和思考深入程度。有的人很快做完题目就拉倒了,有的学生一道题目左冲右突弄了好几个小时,有的学生做完后又进行了前后联系,与其他题目放一起找出规律、有的还进行变题、自己出题等演练。这样一天下来,表面上看大家的学习量似乎差不多,但实际的学习强度却相差好几十倍。

这就是理科学习的特点,单纯的记忆和漫无目的地刷题是非常低效的,只有经历各种疑惑、假设、推导、联系后得出心得才是真正的进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