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强基础 服务农业促发展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市情决定了农业兴、则百业兴,农业稳、则农村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坚持以“打造特色农业、建设项目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实现效益农业”为工作目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开展科教兴农,奋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力建设农业项目,全市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37.60万吨,实现连续5年增产。农业总产值55.13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1.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28元。农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市农业局连续五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xx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农业行政执法、优质稻板块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依法行政”、“创先争优”、病虫防治、以及优质稻板块建设分别受到孝感市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一、坚持提高种田水平,大力推广良种良法

全方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采取组织全市农技干部开展农技知识春季大培训,开通科技直通车巡回赶集培训,在电台、电视台举办“农业科技大讲堂”节目,35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业技术专家轮流上线进行科技讲座,在城北农业实训基地对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办班培训,直接到镇进村培训,2010年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260场(次),受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办好样板促调整。共举办春播、夏种、秋收各类高产试验22项次、示范样板65处,面积5万亩,有力促进了种植结构的调整,杨岭镇祝墩村、田店镇肖黄村、杨河镇土陂村通过样板示范带动亩平增收80元。大力推广优新良种。根据市场需求,坚持重点推广鄂早18、扬两优6号,鄂晚17等产量高、市场俏销的优新良种。全市稻、棉、菜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大力推广轻简栽培。重点推广以水稻免耕直播、“以薯代麦”、蔬菜设施栽培等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模式,应用面积超过25万亩次。

二、坚持建设高产农田,大力改善生产条件

抢抓国家加大农业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高产农田建设投入,连续5年共争取国家投资过亿元,在建农业项目14个。我市争取国家农业投入资金居孝感市首位。在高产农田建设中,采取整体布局规划,高标准设计,逐镇逐村推进。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班子成员挂帅,具体抓落实。按照“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排灌方便”的建设要求,分别在田店、三合、杨河3个乡镇28个村建设高产农田5万亩。累计建设机耕路25公里,新建塘堰85口、新增蓄水125万方,新建晒场55处、2.5万平方米,改造泵站45处、更换设备65台套,硬化灌渠18公里,疏挖排水渠3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全市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可年新增粮食500万斤。

三、坚持唱响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糯稻产业

做大做强糯稻产业是打造特色农业的工作重点。高标准建基地。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布局、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四统一”,建设30万亩糯稻生产基地,把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生产技术落实到田,糯稻产业蓬勃发展。选优主导品种。大力推广“鄂荆糯6号”等优质糯稻品种,拿出5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采购主推品种无偿提供给“随应线”、“盐两线”和“团结垸”糯稻板块基地,极大调动了糯稻生产积极性。重点帮扶龙头企业。支持100万元扶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建协会,积极协助湖北豪丰米业、“古越龙山”绍兴黄酒集团、瑞琪粮食有限公司、巡检糯米协会等龙头企业、协会与糯稻集中产区田店镇、杨河镇、杨岭镇、陈河镇等基地农户签订糯稻订单生产面积21万亩。我市的籼糯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全国第一位,籼糯价格影响着全国籼糯价格走势。2010年,全市糯稻平均单产552.7公斤,每公斤售价3.08元,糯稻总产值5.1亿元,全市农民因种植糯稻人均增收241.5元。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全市已建立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5万亩,建成无公害水稻基地10个,种植面积30.36万亩;无公害水产品基地5个,养殖水面3.7万亩。

四、坚持捍卫农民利益,大力改善农村民生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市农业局始终把服务农民,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入户。采取整村推进的办法5年建设户用沼气池2万口,新建祝墩、华兴、永盛畜牧、郎君邱徐大型沼气池,集中供气350户,配套建设了15个沼气服务网点,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测土,减少农民施肥投入。开通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免费发放一户一张施肥建议卡25000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2万亩,亩平为农民减少施肥投入100多元。积极组织救灾。面对小麦芽麦、中稻高温不适等罕见灾情,积极向上争取救灾资金360万元,救灾化肥981吨,全部发放受灾重点乡镇,及时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建立10大农业科技推广与体系改革示范基地,组织全市100名农技员,采取送种子、送肥料、送农药、送技术、送资料,扶持全市1000个无劳户、特困户发展生产。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帮助农民转移致富。围绕“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目标,积极帮助返乡农民工进行阳光工程技能培训,5年累计转移培训2万人。科学指导病虫防治。针对近年来水稻“两迁”害虫高发态势,及时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病虫发生信息,及时发放“病虫防治通知单”,及时指导农民科学防治,降低农民防治用药成本。新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340盏,可对2万亩农田实行绿色防控。积极受理农民合理诉求,坚决维护农民利益。2010年因种子、农药、农田污染以及农业自然灾害引发的上访纠纷达23起、240人次。一方面依法组织理赔,共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700多万元;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查处违法经营案件5起,查处违禁农药0.3吨,清退不合格种子3.2吨,有力净化了种子农药市场。实行农产品质量抽检制。成立了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站,每周定期在光明大市场、劝业市场、中百仓储和肖湾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检,及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布,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安全粮”。

农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市农业局的工作对象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建设特色农业、项目农业、现代农业、效益农业为目标,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三个重点,力争实现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机防三个全覆盖,为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建设小康xx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