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首语: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成和改造,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运用、探索知识产生新概念。学生已有的经验包括哪些?怎样唤醒已有的经验来帮助学生探究新知、感悟道理呢?
图片来源网络
一、学生已有的经验包括哪些?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验”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二是经历。“经验指的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由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孙宏安教授曾概括了关于对经验各方面的解释。
学生在进课堂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对许多事物都积累了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经验。学生的已有经验除了已有的知识储备外,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经验、认知程度、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从另一个层面讲,学生在课前已经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是如何获取这些技能和经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过程如何等等。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除了考虑教学设计,学生的学情,教学重难点外,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等,这是教师能够有效调控课堂纪律的前提和基础。
图片来源网络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讲道理”?
首先,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明辨生活事理中生长新知。
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学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总结与升华。
例如《近似数》的教学中,课的开始:
师:咱们班有多少个学生?
生:42人。
师:谁知道咱们学校有多少个学生?
生:大约2300个。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生:大约2300个,可能多于2300人,可能少于2300个,也有可能等于2300人。
生:差不多2300个。
师:2300是个什么数?
生:近似数。
师:42呢?
生:准确数。
师:你能举几个关于近似数和准确数的例子吗?
像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唤醒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的重难点。
其次,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要善于依托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以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辨,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内在道理中的发展思维,发展认知。
比如在《混合运算》一课中,老师展示了这样的情景:
王阿姨叫小王去商店买一个“娃娃”,一对“娃娃”10元钱,王阿姨要求给他50元,售货员的阿姨最后找给他20元。
师:你们觉得售货员找给小王的钱对吗?
生:不正确,一对10元,一个应该是5元,应该找回45元。
师:你们能列个综合算式吗?
生:50-10÷2
师:可她为什么算得20元呢?同桌之间一起想一想。
生:因为她先算50-10得40,再用40÷2=20元
生:她是从左往右算的。
生: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根据孩子已有的学习基础与生活经验,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懵懂知道“先乘除后加减”的计算法则。本案例中借助教学情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为什么先乘除后加减”,让学生从实际情况中去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片来源网络
总之,生活是数学大课堂,它给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方面的素材,再现了学生的学习感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抓住了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理解数学,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