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宏政 贾海丽
燕达医院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燕郊百姓足不出城即可挂上北京专家号。
初秋的潮白河树影婆娑,这边是三河燕郊,那边就是北京通州。驱车从北京东六环驶上通燕高速,“燕郊6KM”的醒目标牌告诉人们,与北京近在咫尺的这块“兴业宝地”,注定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更大作为。
矗立在潮白河东畔、与通州区隔河相望的燕达国际健康城,可谓占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天时”与“地利”。燕达国际健康城是三河市重点打造的高端养老医疗项目,占地面积80万平方米,总投资70亿元,由河北燕达医院、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燕达医学研究院、燕达国际医学院等板块组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燕达健康城坚持医、养、教、研相结合,在医疗、养老两大领域率先突破,通过探索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合作,承接北京养老产业转移,成为京冀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共赢的典范和标杆。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溢出效应”——
家门口就能挂上北京专家号
7月27日,位于北京雅宝路、有着全国儿科厉害的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里,看病的人流熙熙攘攘。此时,在距离“首儿所”仅30公里的燕达医院,平日出特需门诊的师晓东主任,正在二层儿科诊疗中心接待患者。这是“首儿所”shou次在燕达医院派驻专家。
8月8日,燕达医院与“首儿所”合作共建的儿童疾病诊疗中心正式开诊纳患。“首儿所”通过派驻中心主任、常驻专家、资深护理人员等方式,与燕达携手打造京东儿科诊疗基地。受益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溢出效应”,燕郊的60万百姓,足不出城即可享受北京同质医疗服务。
其实,“首儿所”并不是燕达医院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联姻”的家。
2014年5月9日,北京朝阳医院与燕达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开启燕达医院京冀医疗合作对接“单”。与朝阳医院的“联姻”,使民营背景的燕达医院 “站在了巨人肩膀”上,医疗、科研、教学水平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朝阳医院派出40名骨干医务人员在燕达从事医政管理、临床、教学等工作,覆盖了17 个专科,基本满足了京东百姓每天都能挂上北京专家号的就医需求。合作一年间,燕达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 181%,住院人数同比增长196%,手术量同比增长217%。
据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介绍,朝阳医院门诊量日均一万人次,病床已基本饱和,燕达很大程度上疏解了朝阳医院的应诊压力。患者在朝阳医院就诊后入不了院、排不上检查或手术的时候,可选择前往燕达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合作一年来,仅从朝阳医院转诊到燕达接受MRI检查的患者就突破了2000人次。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自去年5月起,燕达医院先后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儿所等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共建关系,将北京医疗资源优势与河北空间、市场优势“捆绑”,提升本埠医疗水平,疏解北京就医压力,达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燕达医院也被北京市卫计委纳入北京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溢出效应”还在发酵。8月20日,北京中医院院长刘清泉来燕达洽谈合作,双方合作共建的中医诊疗中心预计十一前开诊,北京中医院将派出针灸、肿瘤、皮肤、综合内科四大专业组入驻燕达医院。
燕郊健康养老的“虹吸效应”——
养护中心95%老人来自北京
长期以来,医院、养老中心在体制和区域上相互分割,医疗资源稀缺成为养老中心发展的(zui)大短板。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2011年试运营,便创造性地推出了“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打通了医疗和养老之间的服务链条,这种“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迅速在全国养老产业阵营中脱颖而出。
8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这里绿草如茵、环境优美,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花园里散步聊天。养护中心营销总监李东辉指着门前停放的一辆救护车说:“养护中心与燕达医院仅一墙之隔,开过去用不了两三分钟。”
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是国内规模较大,设施、服务较为专业的大型中高端健康养老社区。近在咫尺的优质医疗资源,良好的环境及软硬件设施,使之对北京养老产业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一期共建成床位2300张,目前正式开放床位998张,北京籍老人入住比例高达95%。”李东辉说。
83岁的施筱仙老人原来在北京一家设计院工作,记者见到她时,她拿着一个歌本正要去排练节目。“北京的养老院要么离医院远,要么环境比较差,到燕达发现这些都不是问题。我有一个同事住在这儿,我来参观立马就决定不走了。护士每天上门查体,每一位老人都有健康档案,吃饭有适合糖尿病人的食堂,文化生活也非常丰富……”老人连珠炮似的话给出了她选择燕达的“N个理由”。
北京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有300万老人,且每年以18万的规模递增。但北京市养老床位不足12万张,缺口非常大。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求,今后北京将不再建大型养老中心,向周边疏解养老需求,将是大势所趋。“前两天一栋新楼开放当天就订出去一半多,现在很多北京老人在排队等号。”李东辉说到这些颇为自豪。
燕达健康城的“示范效应”——
力促京冀公共服务均衡化的“破冰者”
8月20日记者采访时正赶上每月一次的“长辈生日会”,养护中心专门为本月39位老寿星集体庆祝生日。伴随生日歌响起,中心副总经理陈小华与年龄(zui)长的寿星、93岁的朱慧芳奶奶,共同上台切生日蛋糕。接下来陈平陵老人用俄语演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台下观看节目的廖玉华老人退休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她快人快语:“养老院要做到环境好、设施专业并不难,难的是打造适合入住人群的文化氛围。中心经常举办春秋书画展、集体生日会等各种活动,有人说到了养老院可能很寂寞,我觉得忙得不得了……”后来,廖玉华老人的两个亲家在北京选来选去,(zui)终也入住了燕达。
记者来到养护中心的多功能大街,发现这里除了超市、银行、邮局等,还有老年大学、图书馆、音乐厅、心理咨询室等。中心还辟出专门场地,建了四座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宗教场所,满足老年人的信仰需求。“一句话,让住在这里的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李东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