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以现在的水平,到2018年能不能摘掉‘穷帽子’?”山区基层代表说——不是能不能,是一定要!必须的

cctv7致富经姜视频_cctv7致富_视频致富经

山里人脱贫致富的“金蛋蛋”。记者 王鼎 摄

视频致富经_cctv7致富经姜视频_cctv7致富

用勤劳的双手圆一个致富梦。记者 左鸣远 摄

cctv7致富_cctv7致富经姜视频_视频致富经

特色种植让农民走上富裕路。记者 王猛 摄

cctv7致富_视频致富经_cctv7致富经姜视频

现代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让今日西海固四季常绿,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记者 王猛 摄

隆德县奠安乡:2015年人均收入5778元;

泾源县泾河源镇余家村:2015年人均收入刚刚迈入6000元大关;

西吉县偏城乡下堡村:2015年人均收入刚过4000元的门槛;

面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67元的“成绩单”,三个贫困乡村差距最小的也在3167元。

前几天召开的自治区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宁南山区九县相约在2018年全部摘掉“穷帽子”。其中,盐池、彭阳、隆德、泾源4个县区2017年摘帽,红寺堡、同心、原州、西吉、海原5个县区2018年摘帽。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以现在的水平,到2018年能不能摘掉‘穷帽子’?”1月12日,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采访南部山区的三位基层代表时,记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不是能不能,是一定要!必须的!”自治区人大代表、隆德县奠安乡党委书记马晓红回应道。

马晓红告诉记者,奠安乡常住人口约910户,共计3720人,全乡实际耕地面积2.37万亩。近年来,该乡以草畜种植、苗木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不断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778元,比2014年增加11%。“‘十三五’期间,我们会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2016年,乡里计划建设一个存栏种驴1000头的养驴场,通过企业带动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驴浑身都是宝。尽管一头驴从出生到出栏要经历两年时间,但出栏后,每张驴皮售价约1000元,加上出售驴肉的收入,一头驴能给农民带来4000元的纯收入。”马晓红笑着说。

以苗木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泾源县泾河源镇余家村,距离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仅1公里,这里气候凉爽、雨量充沛,为苗木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仅2015年,全村苗木生产总值达504万元。

“脱贫不是追求一时摘帽,而是要实现稳定脱贫。在该村党支部书记马梅英随身携带的《余家村2016-2018年精准脱贫规划》中,详细列举了该村脱贫致富的“时间表”和“任务表”——2016年,对20户农户危房进行改造;将12户无劳动能力的家庭纳入低保救助和临时救助对象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2017年,对有创业愿望但缺少资金的家庭,优先提供互助资金和创业贴息贷款,力争创业家庭人均收入比2016年增加2700元;开展技能培训班,提高劳动力素质,争取人均收入比2016年增加2000元……2018年,积极开展女童高中入学教育,不断提升村民素质;大力发展苗木生产、旅游产品加工、商贸、养殖四大产业,并成立相关产业协会,积极引导农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只有真正把上面的惠农政策、产业政策落实到田间地头,才能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才能使村民早日脱贫致富。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加大云杉、樟子松、油松等苗木的种植规模,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让苗木成为致富的‘金’木。”马梅英说。

“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这几年,村里铺上了柏油路,学校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到2016年,户户都能喝上自来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2018年脱贫目标的实现,大伙儿信心满满。我们计划在今年建设30座牛棚,为村民申请养殖补助,以增加农民收入。”自治区人大代表、西吉县偏城乡下堡村党支部书记马正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养牛致富,在当了40多年村支书的马正选看来,是笔很“划算”的生意。

“每户养5头牛,每头牛年收入4000元,除去人工和饲料费用,每户纯收入就是1.2万元,相当于养殖3头牛的总收入。”马正选兴奋地说。

“养牛成本高不高?”记者问。

“每户村民的养殖成本约8000元,这样的成本对我们来说不算高,因为村里在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料,有了饲料做保障,养牛就是低成本、高回报,乡亲们奔小康指日可待!”马正选回答说。(记者 李东梅 姜 璐)

盐池:率先实现“两癌”救助全覆盖

1月13日,盐池县妇联举行“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集中发放仪式,现场为郭凤英等14名“两癌”患病母亲每人发放1万元的救助资金。该县妇联还走进2名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的妇女家中,将2万元的救助资金亲自送到患病妇女的手中。

花马池镇田记掌村妇女袁凤花2014年5月患上了宫颈癌,先后化疗11次,家中又接连发生变故,原本殷实的一家人过得一天不如一天。盐池县妇联了解情况后,将她列入了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计划中,并为她送来了1万元的救助款。与袁凤花一起获得这笔救助款的还有王意风、周桂兰等14名“两癌”贫困母亲。袁凤花紧紧拉着妇联主席的手说:“这么冷的天,感谢妇联‘娘家人’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坚强地活着。”

记者了解到,由全国妇联、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共同提供的“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自2011年在盐池县发放以来,先后为75名符合条件的农村“两癌”贫困母亲争取到75万元救助金,缓解了她们治疗和生活上的困难和压力。同时,盐池县不断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救助帮扶力度,为不符合项目救助标准的87名“两癌”患者每人发放1000元的救助金,确保了“两癌”救助一个不少、一个不漏,成为全区首个实现“两癌”救助全覆盖的县。(记者 杨之汀)

贺兰:网络帮富、网商致富

1月13日,记者从贺兰县脱贫攻坚暨网络帮富、网商致富动员大会上获悉,为确保2018年洪广镇欣荣村﹑广荣村4048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奋斗目标,该县将全力推进产业扶持脱贫、电商扶贫脱贫、贫困残疾人关爱等脱贫行动计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大会战。

据悉,在此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贺兰县除了采取结对帮扶脱贫、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脱贫、产业扶持脱贫等举措,还创新性地实施电商扶贫脱贫。通过免费提供房屋等优惠政策,推动村级电商平台建设,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来移民村发展电商产业,给移民提供产品加工、包装、网上销售等服务,网上销售移民群众农产品、手工制品等,切实发挥电商带动脱贫优势,提高群众收入。通过金融帮扶脱贫。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争项目、争资金,为精准脱贫工作打好项目和资金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低保资金集中用于一、二类低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逐年提高保障补助标准,确保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兜底脱贫。巩固城乡医疗和养老保险,确保参合率达到98%以上,防止因病致贫和老无所依。(记者 高菲)

闽宁镇:养兔养牛“养”人民币

对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49岁的村民孛云峰来说,这几个月他的心情可真是坐上了“过山车”。

“去年7月以前,我一直在养羊,在村里算是领头人。羊价下跌后,为了不让村民赔钱,我原价收购了村民的羊只,但最终没拗过市场,自己赔了60万元。如果没有水泥制品厂给我撑着,我就破产了。”1月13日,孛云峰苦笑着告诉记者。然而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他就走出了困境。

2015年8月,永宁县扶贫办工作人员向他推荐试养长毛兔。孛云峰心里打鼓,养羊都赔了一塌糊涂,这养兔子能挣钱吗?当详细了解长毛兔的生长特性和销路后,孛云峰决定搏一把,第一次只买了200只母兔和60只公兔试养。

“没想到,一只兔子一天只花6毛钱,兔毛却长得极快,两个月一剃就可以卖钱了。”孛云峰说,每只兔子少的能剃两三斤毛,多的一次能剃7斤,第一次卖兔毛他就挣了两万元。“不只是兔毛挣钱,卖兔子的效益也非常可观,兔子繁衍能力超强,一个月就产一窝,最多一窝能产16只,每只可卖360元,你说我是不是养了金蛋蛋?”谈起自己养殖长毛兔的致富经,孛云峰一脸的欣喜。

5个多月过去了,孛云峰早把本钱挣了回来,现在福宁村已有十几户村民和他一起养殖长毛兔。“下一步,我想扩大长毛兔的养殖规模,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孛云峰对此信心满满。

闽宁镇党委书记钱冬表示,自《闽宁镇千户移民脱贫致富实施方案》实施以来,按照“种葡萄、养黄牛、抓劳务、建园区”的思路,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基础设施到村、产业支持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村民发展养殖种植业传递致富经,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

宁夏壹泰牧业有限公司是闽宁镇2013年引进的养殖龙头企业,该企业总投资1.2亿元,饲养肉牛总量达1万头。目前已解决原隆村150名中老年移民就业问题,每年为移民群众增加收入500万元,户均增收2500元左右。同时,原隆村生态移民通过寄养、托管等形式,实现养殖户与养殖企业的有效衔接,达到经济增收的目的。按照项目实施计划,该公司与闽宁镇1186户贫困户签订了基础母牛托管协议,每户托管2头基础母牛,共计托管基础母牛2372头。企业每年给农户每头基础母牛分红2000元,农户每家可增收4000元。

“自己什么都不用管,只掏2000元钱进行母牛托管,三年后每头牛分红1万元,这样的好事想不脱贫都难呀。”原隆村村民刘伟民告诉记者,去年他家7口人全年收入超过4万元,今年已经达到了脱贫标准。

目前,原隆村生态移民万头肉牛养殖基地肉牛存栏接近7000头,“闽宁镇牛肉”品牌成功注册,银川市内的直销点和电商均已正式运营,年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园艺村万亩草畜基地竣工,招商入园3家企业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及标准化圈舍3.6万平方米,实现补栏肉牛500头、肉羊1万只。全镇肉牛存栏达到1.6万头,建成屠宰场2座,年加工能力达4万头。“散户养殖、整村推进”肉牛养殖村4个,发展养殖户556户。

闽宁镇养殖业已然迎来了春天。(记者 张晓慧)

兴庆区:“空壳村”摘帽“后进村”进步

1月7日,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杨家寨村第一书记刘振坤热情地将从青铜峡来的种植大户领进双孢菇示范基地,将菌菇种植的经验做法娓娓道来。元旦前后,杨家寨村不仅迎来通贵村、月牙湖乡等兴庆区乡镇观摩团,就连吴忠、石嘴山等地的一些种植大户在听闻杨家寨村双孢菇喜获丰收后,也竞相前来“取经”。自去年起,兴庆区借助银川市实施“双增”项目契机,在所辖乡镇因地制宜推进不同项目,令辖区村集体经济实现突破性提速增收。

记者在杨家寨村双孢菇示范基地的大棚内看到,7层钢管架棚横纵分明,每层的培养料上,一株株浑圆洁白的双孢菇正蓬勃生长。几个村民正捡着成熟菌菇采摘,架棚旁摆满了一筐筐个大饱满的双孢菇。自元旦前双孢菇上市后,销路十分走俏,刘振坤告诉记者,这些天高峰时,每栋温棚一天能出1000斤双孢菇,总收益约在1万元。

“按照目前市场价格估算,这茬蘑菇不但能有70万元纯利润,村委靠承包大棚也能收获9.4万元租金。我们村可算是把空壳帽子摘了!”刘振坤说。

而在春林村新村部,还未进门就能听到欢快热闹的快板说唱。说起新的排练室,春林村民间艺术团成员不吝溢美之词。村民王秀英由衷地说:“现在新村部有了排练室,既暖和又方便,大伙排练兴致可高了!”

原来,自从该村搭建起高标准二代温棚,并引进台湾新农化工公司实施有机蔬菜试点项目后,村里每年可得10万元租金收入。村集体钱袋鼓了,春林村便开始为民服务。去年,该村利用银川市委办公厅协调资金,将原镇政府楼东侧修缮一新,解决了原村部无阵地窘状,还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开起老饭桌,让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都有了热乎饭吃。

“兴庆区23个‘空壳村’中,已有12个借助‘双增’项目脱帽。”兴庆区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该区目前已征集27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其中五渡桥村蔬菜育苗中心等11个项目被列为银川市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计划。(记者 张唯)

彭阳:精准脱贫靠“操作手册”

“我贷款3.5万元,养羊由原来的10只发展到40多只,年人均收入可由原来的2100元提高到6000多元。”昨天,彭阳县古城镇田壕村村民海正青高兴地盘点一年来的收获。彭阳县把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整村推进的“一号工程”,建档立卡拿出一套“操作手册”,坚持财政专项脱贫资金的70%以上必须用于增收的产业项目,其中的70%以上必须用于建档立卡的脱贫对象,促进帮扶措施更多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提高脱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白阳镇姚河村村民梁栋在“53211”产业脱贫政策的带动下,如今已经养了30只羊和5头牛,外加打工和种植收入,去年挣了4万元。草庙乡丑畔村村民虎秀霖在金融脱贫贷款的帮助下,养殖规模扩大到5头牛和20只羊。彭阳县全面落实“三联四到”脱贫攻坚机制,因地制宜地推广“合作社+贫困户”整村推进、“53211”产业脱贫和“1+3+X”金融脱贫三种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全力以赴抓脱贫,全力以赴为民生。”彭阳县委负责人介绍,该县以村为单元,根据实际情况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校正调整,对脱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测,推广应用雨露计划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健全全县脱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有梯度地给予不同程度的贫困人口以不同程度的扶持,对年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者超过国家或区、市农村脱贫标准的农户,停止到户扶持政策,实现脱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彭阳县在进行精准脱贫的同时抓好精准考核,加大脱贫攻坚工作在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奖优罚劣,保证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项目捆绑到位、帮扶人员到位、帮扶措施到位。(记者 丁建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