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桑树疏芽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要伤芽,要注意树形结构,保证桑树枝条布局均匀、株形整齐,这样桑叶长势才旺盛。”近日,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童家镇的汐汐家庭农场的桑园内,吴周、田静夫妇正抢抓有利天气,给桑树疏芽。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嫩绿的桑树新枝蓬勃生长,展现出勃勃生机。
吴周和田静给桑树疏芽。周媛摄
吴周、田静夫妇都是“90后”,大学毕业后两人一起在成都上班。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吴周感到在农村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20年,夫妻俩回家乡乐至县童家镇成立了“汐汐家庭农场”,用全部积蓄在村里流转了70亩土地种桑养蚕。
“一是父母一辈子献身农业的情怀打动着我们,二是家乡的创业政策支持让我们更有底气。”吴周说。
创业之路艰辛,起初并不顺利,首先就是家人得知吴周夫妇要辞掉高薪工作返乡创业时的不支持。
“他们两个都是大学生,之前在成都上班,工资高又稳定,我们都很满意。”吴周的父亲吴隆达说,自己养了一辈子蚕,深知养蚕的辛苦,所以很不支持他回来养蚕的想法。
家人的反对在吴周的意料之中,这对倔强的夫妇没有轻言放弃。然而,现实却没有那么美好,缺乏技术再加上经验不足,2021年第一季培育的白僵蚕即将丰收时全部得了脓病,他们的梦想遭受了沉重打击。
吴周查看蚕蛋孵化情况。周媛摄
“当时我们缺乏技术,最开始的几季蚕都得了脓病,那段时间的辛苦都白费了。”想到那时的场景,吴周依旧感到心酸。
“不能因一次困难就退缩,只要我们俩相互扶持不放弃,一定能有收获!”吴周宽慰着妻子,也给自己打气。之后,吴周坚持每季养蚕,并通过各种渠道向有经验的蚕农请教、参加省农科院举办的培训班等,不断学习养殖技术。
“那段时间,经济紧张和事业不顺,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吴周,养蚕的时候基本上都要忙到晚上11点钟左右,早上4点钟就要起来,确实太辛苦了,还要到处学习。”丈夫每天起早摸黑,田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唯有默默支持。
付出终有收获。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摸索,加上夫妻俩的齐心努力,他们终于培育出了优质的白僵蚕。
吴周展开他养殖的白僵蚕。周媛摄
“把白僵蚕掰开,断面像玻璃渣子一样有光泽感的就是好的白僵蚕,我们最新一季的白僵蚕一晒干就被药企收走了。”吴周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们准备养殖12季蚕,1季我们可以养10张,1张是15公斤,一年就是1800公斤,现在白僵蚕的市场价在100到200块一公斤浮动,按最低价算,一年的收益也在20万元左右。”
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时,吴周并没有忘记周边的乡亲。金龙村本就有很多村民养蚕,吴周外出学到技术后,会免费给村民指导,还邀请附近的村民到自己的桑园上班,带动村民增收。这让原本不理解吴周返乡创业的亲朋好友都对他有所改观。
“吴周这个小伙子人真是不错,我们养蚕有啥子问题找他,他都很耐心地给我们解决。这几天桑树抽芽了,我们过来帮忙,还可以挣点零花钱。”金龙村村民周文碧一提到吴周就赞不绝口。
附近的村民在桑园干活。周媛摄
如今,吴周和田静的家庭农场有了起色,夫妻俩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我们才不是小作坊,我们是正经的企业。”谈到未来,吴周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们要在养殖白僵蚕的基础上,再养丝蚕,打造自己的丝绸产品,不断做大做强。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力量,把周围的村民都带动起来,一起养殖白僵蚕,共同致富。”(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