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遂宁日报03版

大英县回马镇山河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探索出“五联模式”——

后进村变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村名片

大英县回马镇山河村由贫困村枯井村和非贫困村芦林沟村合并而成。曾经的山河村偏居三镇交汇处,除了山就是沟,人多地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群众怨言大,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村民举家外出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山河村以党建为引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用实际行动在原来贫瘠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面。

山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大事记

●2014年,原枯井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2017年,原枯井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

●2018年,原枯井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村”。

●2019年,原枯井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9年,原枯井村与芦林沟村合并成为山河村。

●2020年,山河村被评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乡村振兴路

“夹皮沟”“宛如一口枯井”“只有跑到外面打工讨生活”……这是村民对曾经的山河村的生动表述。而如今的山河村,已是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村里“5+1”产业发展热火朝天,水泥路畅通整洁,一栋栋精致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错落有致,山河村成了大家取经学习的榜样。

加强党建 让基层战斗堡垒强起来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走进山河村,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村两委办公室和党群服务中心干净整洁。“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2019年度遂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两块牌子格外引人注目,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村没有一个产业、集体经济为零。

为了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进一步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山河村党总支部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凝聚合力。通过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城乡党建结对共建等活动,让山河村党总支部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力也更强了,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山河村党总支部书记徐永看来,发展村集体经济只有采取“党建引领、支部带动、合作社推动、农户参与”的机制,其中党建引领排在第一位。正是基于此,在产业发展中山河村始终坚持公开、透明、规范的原则,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村务财务公开和村账镇管制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级各项工程项目建设中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并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审批、责任追究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

夯实基础 让乡村基础设施好起来

以前,山河村村民要去大英县城,必须经过一段泥泞的土路,然后翻过一个垭口,才能走到隆盛镇,坐上去大英县城的班车。出行难成了该村村民刻在骨子里的记忆。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山河村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市县各级扶持资金,新建了村道4.3公里,同时扩建了村道路2.3公里,特别是打通了7组到隆盛镇红岩村的1.3公里道路,将过去到隆盛镇20多分钟的车程缩短到5分钟。如今的山河村四通八达,到大英县城只要30分钟车程。在修路的同时,水利设施建设也在山河村火热开展起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山河村争取到了小农水等专项资金,新挖安全饮水井30口,整修老堰塘2口,建设大小堰塘8口,新建拦河堰2处,清淘拦河堰5处,新增蓄水5万立方米,新建提灌站1个。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村子不再“口渴”。

在山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标准化的村卫生室格外醒目,卫生室里不仅设置了诊断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等,还建有“空中医院”远程会诊系统,村民在村里就能接受专家会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山河村通过易地搬迁、建设安置房和集中供养的方式,建设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集中供养中心,实施危房改造、消除土坯房行动,全村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实现了村民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创新模式 让“1+5”产业格局热起来

路通了,水活了,钱有了,产业怎么搞?集体经济如何破零?这些又成了摆在山河村面前的难题。山河村党总支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探索出资本联投、生产联营、经营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五联模式”,大力发展产联式合作项目。

产业发展“五联模式”让山河村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万余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100亩雷竹产业,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0万元、帮扶资金5万元;肉牛养殖产业投入产业扶持基金60万元,小额信贷12万元……”2017年以来,大英县委、县政府通过建立县镇(乡)两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要求帮扶部门加大帮扶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山河村借着这股东风,乘势而上,成立谈神咀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优化联动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产业,以“五联模式”为核心,按照“适度规模,一社一品”的理念,形成了以肉牛产业为主导产业,稻田养虾、乌骨鸡养殖、雷竹、水产养殖、光伏发电共同发展的“1+5”产业格局。

2019年,山河村获得了中省市县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100万元,山河村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水产养殖和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壮大中,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山河村村头,雪白的墙面上,写着这20个鲜红的大字,山河村党总支部正以党建为引领,用活用好各级扶持资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

村民有了稳定收入。养牛等公益性岗位让

创业致富经

赵金强

从乡村医生到致富带头人

“还有400多只鸡了,买的人多得很,不愁销路。”日前,记者看见赵金强时,他正在村卫生室给村民拿药。如今,赵金强不仅是医生,还是一名致富带头人。

“我从1990年就开始行医,2018年的时候才承包了近20亩地,开始发展产业。”赵金强说,其实自己早就想发展产业了,就是下不了决心。“这两年国家鼓励大家发展产业,还给了很多政策,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我下定了决心。”

2018年下半年,赵金强将自家土地和周边的土地以400元/亩的价格承包下来,种起了果树,养起了林下鸡。“果树主要种了300多棵胭脂脆红桃和100多棵脆红李,2021年就要全面挂果了。”赵金强说,自己还在果树下面养了鸡,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验,鸡养得较少,盈利不多。“养了一年就有经验了,2020年就养了2000多只鸡,毛利润达到了20余万元,另外水果收益可以达到2万余元,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在赵金强的朋友圈,有很多赵金强自己发布的产业信息,正是这些信息,打通了赵金强的产业销路。“90%的鸡都销往成都,都是通过我和我儿子、女儿的朋友圈销出去的。”赵金强说,很多客户看到朋友圈后,都通过微信下单买鸡。“他们在微信上把地址发给我,我直接杀好抽真空给他们快递过去,一条龙服务,很方便。”

客户的口口相传拓宽了赵金强的销路,也增强了赵金强发展产业的信心。2021年,赵金强给自己的产业算了一笔账:养鸡收益30多万,水果全面挂果收益10万余元,除去成本,全年产业净收益可达10万元。

对于未来,赵金强已有一番想法。“就是要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展好自己的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赵金强说,2021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自己也被选为山河村党总支委员,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百姓幸福事

入职乡村公益性岗位脱贫户变为“工薪族”

“现在生活好嘛,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我和城里的‘工薪族’也没啥差别。”日前,记者看见脱贫户蔡隆玖时,他正在村里的养鸡场忙着喂鸡。

蔡隆玖所说的固定收入,来源于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养鸡场务工所得的收入,在山河村,有不少像这样的公益性岗位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性收入。

“我们村的公益性岗位包括养牛、养鸡、保洁等。”山河村驻村帮扶队队员彭震介绍,公益性岗位的设定是为了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收入问题,让他们能够通过在公益性岗位务工获得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公益性岗位上班收入还是不错的,就拿养鸡来说,一个月可以挣1000多元。”

2017年山河村实现贫困村退出,公益性岗位也不再局限于让贫困户就业,村民邓建华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照顾母亲,2020年9月,邓建华放弃了在外的工作,回到了村里。考虑到邓建华的现实情况,村里就将养牛场的公益性岗位提供给邓建华,让他能够在照顾母亲的同时可获得稳定收入。

“现在每个月我都有1500元的收入,还是很不错的。”邓建华说,公益性岗位的收入虽然没有在外面打工高,但是能照顾到老母亲,他很满意。

除了固定公益性岗位,山河村还开发了临时性的公益性岗位。近年来,山河村累计提供固定公益性岗位8个,临时务工3000余人次,带动226户(贫困户78户)农户年均增收1000余元,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2020年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9194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33.47%。

驻村帮扶记

大英县回马镇山河村第一书记刘刚

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2018年,刘刚来到回马镇山河村(原枯井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前一任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山河村已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但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产业发展也才刚刚起步,村里还有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脱贫摘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在部队锻炼多年的刘刚深知要打胜仗就必须得身先士卒、不怕辛苦、不惧艰辛。“不拿自己当外人,村里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从来到村里第一天起,刘刚就下定决心,要始终把全村的脱贫攻坚和发展作为己任,真抓实干,时刻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与老百姓共谋发展大计。

帮助贫困群众争取危房改造资金、义务帮助困难老人修补漏雨房顶、鼓励指导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养殖小家禽增加家庭收入、协助贫困群众销售农副产品……对待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和群众遇到的困难,刘刚总是事无巨细,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全心全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刘刚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和乌骨鸡、雷竹、生态小龙虾、生态水产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形成了“1+5”的产业发展格局,并探索出了资本联投、生产联营、市场联动、效益联赢、风险联控的“五联模式”,确保合作社和农户双赢双收。

2020年山河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20万元,在刘刚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昔日落后贫穷的小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四好村”。

记者手记

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从贫困村到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山河村通过党建引领,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了起来,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和各级部门的帮扶下,山河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日益壮大,最终成功实现了华丽蝶变。

目前,我们正在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战略转型,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必须要围绕“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以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努力探索独具特色的振兴道路。我们也相信,在党建引领之下,山河村的发展之路会越来越宽!

(全媒体记者 杨树林 范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