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先说一个例子,再回答问题。

我一位朋友,在一很大的企业当一把手,现在已经退了。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二年,我去看他,谈到了企业效益。我问他产品售价,他说了,以我对这个行业了解,这个售价下,企业可能是微利更可能已经亏损,我再问职工收入,他说了一个不错的数字,我吃了一惊,说有这么多?他说,我账上积累有数十亿(具体数隐了吧),可以对付。

看过电视剧《大宅门》吗,宅子里当家的那位老太太,在日本人打进来他们家最艰难时,她把她家兴旺时暗存在花旗银行等处的一批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了,度过了难关。

聪明的当家人,都知道以丰补歉、狡兔三窟的道理,他们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决不轻易示人,关键时候就起作用了。像我那位朋友,大宅门的老太太,要早说了,早被当唐僧肉了。就算做了,也不会说。这可是他们的秘密武器啊。

像我那位朋友,能如此给我亮底,需要三个条件:一、信任,知道话会到我这里为止;二、知识,如非交流到这个份上,他也不会说,说了我也听不懂,没意义;三、无伤,我和他没有利益上的瓜葛。

假如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他会口若悬河说一通,一通无关紧要的东西,云山雾海地就把人似懂非懂地应付了。

现在我们看财经方面的报道,常常看不明白,其实许多说的都是皮毛。不管有多少乱象,紧要之处,常常在常识范围内,几句话就能让人明白。这得看操盘手愿不愿说,或者是他其实已经点到了,但你太缺乏相关知识了,听不出来。

下面回答问题:

一、高中毕业前,我们所学的是最基础的知识,对后期的学习,不管怎么分支,都是基础至少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关联度;到了大学,分了专业,学的主要也是这个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个长达10多年的时间,本来就是让人去弄懂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明白一些基本概念的,如果荒废了或者学得较差,这有点糟糕。

二、现在你提出的是,电脑、汽车、奢侈品、军事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假设你对这些方面从前知之甚少甚至完全就不了解,而每一个方面包括术语在内的知识,都浩如烟海,而现在你已经没有在学校里那样的专门的学习时间和条件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即使下决心去背了一些术语,是死知识,在没有建立相关的知识框架时,知道一点,还是支离破碎的,或者记不住。

如果只是想粗通一点,或者有时也能明白那些紧要的关键点,看你的提问是这个意思,捷径或许也有,但前提还得是你真感兴趣或真有需要。

第一、找真正的高明者,给你说概要,说紧要点。然后你能运用你的既有知识和常识,对这个领域,大致形成一个是怎么回事的印象。此种开门见山,提玄钩要式的介绍,加上语言的轻重使用,容易让人获知要领。远比看那些正襟危坐写下来的书来得快捷。如果当时不方便记录,随后宜追记,这个“记”,是进一步消化。如果你能有机会多找几个这方面的人,能有多次请教更好。对对方的讲述,既要有点敬畏之心,但又不宜奉为金科玉律。最终还得结合实例,促成自己认识。

第二、从问题和事件入手。问题和事件,最易唤起人的思考热情。弄明白一个问题,弄清一个事件,常常会让你有扫荡了一片知识盲区的感觉。搭载在上面的知识和术语,也因有了问题和事件为内容,会更容易记住并更知其含义和功用。

第三、有了上面两点最好,只能做其中一项也行。同时需要从书籍上或网上补充相关知识,逐步拓宽相关的知识面并加以准确把握。

如果要归纳一下,可以将其称为直接进入法,一路扩展,以至越来越多。当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无知时,正是越来越知道得多的最好时候。

人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或者是寻求最佳的行为。当我们进小学时,就一白丁,理解力不行,教什么就学什么,以后靠学历增加循序渐进学知识。当我们已经大学毕业甚至已经在社会上操练了一个阶段后,强项就变成了理解力。需要倒过来学,从需要认识的问题直接入手,包括一些A、B、C级东西的学习也在其中。而在这一过程中,还会让人获得一些和高明者接触的机会。

到达一定的程度,你可能就不再单纯的是要请教了,而可以是对话是交流,当着有了信任度,他所深思熟虑的一些见解,他把握的一些关键情况,会随口就说了出来,让你豁然开朗,同样,你所形成的一些见解,也可能会让他豁然开朗。我那位朋友,和我有多年深交,如非如此,他不可能会一句话就抛出他不轻易示人的情况,让我明了的。

据我所知,一些高明者,特别是当他们把握要津,被人仰慕,握有权利,被人恭维时,一言九鼎,说错了也被他人恭维为对,不管他是否享受这种状态,内心却常常是孤寂的,渴望和值得一谈的人交流分享看法,此时,你正好成了他的需要。如果某一天,你达到了这个程度,那就自在多了。

上述意见,属我观察和人生中的心得,供你参考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