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市教育局在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举办第三届湘潭市智慧课堂教学研讨会,交流我市近年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应用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观摩各学科优秀微课作品,研讨“互联网+”智能学习环境的构建、个性化学习资源的获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的变革,探讨基于智能技术的中小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方法及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研讨会共展示了27件教育教学信息化融合应用案例,涉及网络思政教育、智慧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创客教育、专递课堂等方面。王冠东、王爱民、黄俊英等14位优秀微课制作教师代表以说课方式,配合微课视频、PPT演示展示,为广大教师制作与应用微课提供可参考借鉴的实践案例。活动还进行网络同步直播,为全市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线上观摩学习、参加研究的机会。
参与案例展示的老师对信息化技术的熟练运用,各单位和学校在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等,都充分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在助推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动画剪辑、微课插入,人机互动中,教学重难点轻松化解;仿真实验、场景模拟,师生共学中,教学趣味生机盎然……近年来,益智中学实施两型幸福课改,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所有科任老师均能熟练运用微课制作、智能互动、手机拍照、希沃助手等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便捷高效,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
信息化技术在益智中学课堂的灵活运用是我市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在全面改善信息化硬件条件,实现学校网络和终端全覆盖的同时,通过开展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新技术应用教师培训、产品提供商培训师入校培训、微课制作大赛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2017年,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团队——湘潭市融合研究团队。该团队主推“三包”计划、“融合”计划和“直播课”计划,给本地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提供了最接地气的培训,有效助推了本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快速提升。2016-2020年,我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省级优课、晒课率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
经过几年的实践,老师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大增,教师的教学轻松了许多,课堂效率提高了一大截。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市信息化技术不仅运用在课堂教学上,还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在建成智慧校园的学校里,老师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网络教研等,还可以实时化、全程化记录学生学习、成长动态,并进行智能分析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服务。
2019年和2020年,雨湖区和岳塘区先后获评为“省教育信息化融合实验区”;韶山市通过了“省网络联校试点县市区”验收;雨湖区教育局、湘钢三校被省教育厅评选为“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区(校)”。今年湖南省选送30个教育信息化案例到教育部参评,我市就占了4个。
信息化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系列文件要求,改变千校一面的办学格局,我市于2014年提出了“一校一品一特色,促进湘潭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近5年来,我市建成了50所基础教育特色学校。这些学校特色项目的发展,有很多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从2001年起,岳塘区湘机小学将电影引进学校,引入思政课堂,打造了独特的电影教学特色。学校耗资7万余元装备了电影教育资源库,遴选了500余部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在教室内通过白板观看电影,或者开展主题课例讲解,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系列电影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们也可创造性围绕学科内容,汇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教学的相关电影或影视片段,对电影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对学校电影特色的发展可谓起着根本性作用。
韶山很多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2019年下半年,韶山实验中学将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信息化整理,变成二维码系列,学生通过手机扫码就可观看。今年疫情期间,学校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五红”活动搬到线上开展,让学生足不出户依然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记者走访了解到,湘潭市十一中的科技体育特色、岳塘区湘钢三校的国学经典教育、雨湖区风车坪建元学校的STEAM课程等特色项目的推广运用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目前我市教育信息化2.0格局建设已初步形成,这也就意味着,教育信息化技术将被更加全面深入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学校特色建设和发展将如虎添翼。
信息化力促城乡教育均衡
金陵学校是位于雨湖区姜畲镇的一所农村学校,该校艺术课程师资短缺,但学生的艺术素养却很高,而且对音乐、美术、书法课程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2015年,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雨湖区建成了以风车坪学校为主校,下辖金陵学校、风车坪广场学校为分校的“1+2”专递课堂教室。风车坪学校从当年开始便将金陵学校1-4年级的8节美术课全部承包下来,集中力量开发了美术课程资源。后来又逐步开设了音乐、书法专递课程。今年抗疫期间又推送了同步线上课程。“5年来,我们累计为金陵学校推送了近900节课。”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组建网络联校的同时,雨湖区还立足教师发展实际,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运用网络平台,构建了区域内教师研训一体,线上线下双线并休的教师专业培养模式,助推城乡教师同步成长。
近年来,我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了学校网络100M以上宽带和教室多媒体的全覆盖,并通过“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依托“互联网+直录播系统”信息技术,以网络联校的组织形式促进优质资源在农村薄弱学校的普及与应用,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用最直接的方法传递到乡村的每一所学校,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用最快捷的方式运用到乡村的每一节课堂,惠及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实现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