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参加工作仅仅5年,却已先后在4个乡镇当过5年“官”;她年仅28岁,已是全市最年轻的镇长;她是一个柔弱女子,干起农村工作来却不让须眉,让许多长期身在农村的乡村干部都刮目相看……

她,就是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镇长杜红妮,一个一心带领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大学生。

把深情献给乡亲

2003年9月,当杜红妮从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时,泉州华侨大学已经同意接收她到学校任教。可想起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杜红妮毅然放弃了留在南方城市的机会,参加了陕西省委组织的选调生考试后,来到自己的家乡――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担任镇长助理。

2007年8月,已经先后在3个平原乡镇担任过镇长助理和副镇长的杜红妮,被调到陈仓区新街镇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成为当时全市最年轻的女镇长。

新街镇地处宝鸡市西部山区,被当地人称作“扶贫特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彻底改变山区面貌,必须从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入手!”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杜红妮选准了突破口。

地处山区的新街镇核桃资源丰富,但由于一些人贪图眼前利益,在核桃尚未成熟时便提早采摘出售,损毁了新街镇核桃的良好声誉。为了重树品牌形象,杜红妮仔细听取镇、村干部的意见,走访核桃产销大户,提出了“政府宣传推介、协会规范产销”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去年9月,新街镇核桃流通协会挂牌成立,今年3月,“吴岳”牌核桃商标也注册成功。有了协会、品牌,杜红妮又在改良品种上动起了脑子。她经多方打听,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了一种名叫“香菱”的核桃新品种,并用“香菱”核桃苗嫁接当地的核桃树,将新栽一株新品种核桃树的成本从8元降到了不足3元钱,群众运用这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倍增。短短半年多时间,全镇就运用嫁接技术新栽植核桃1万亩,给群众节约资金220多万元。“大学生镇长真行,懂科技,信息灵,点子多,我们服了!”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群众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年轻的女镇长。

肉牛养殖是新街镇的传统产业,但过去村民都采用在山上放养的传统养殖方式,肉牛增肥很慢。高全怀是个肉牛养殖大户,他和妻子杨林娥长年在承包的1300亩荒山上养牛。为了让他们发挥示范作用,杜红妮主动帮助高全怀联系到了15亩河滩地作为养殖场地。去年12月,高全怀将自己的10头牛从山上牵到了山下的养殖场,到今年4月8日,当初2.7万元买来的10头牛经育肥后卖了7万元,除去养殖成本,净赚了2.5万元。“真是没想到,我这10头牛在山上养了7个月,也没见长多少膘,下山后才养了4个月,每头就增重了300多斤,这可全都是杜镇长的功劳啊!”提起这件事,高全怀对杜红妮充满感激之情。通过示范带动,目前全镇肉牛存栏已达13500头,已发展起5个畜牧重点村,5至10头的养殖大户已达到260户,肉牛养殖年产值达到6500万元。

作为一镇之长,杜红妮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冷暖。她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了11个自然村到几公里外的山沟沟挑河水吃的历史;她极力向上级反映,解决了整个西部山区53所寄宿制学校10576名寄宿学生的供暖问题;为了给乡亲们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好事办好,她一天能在大山里走上10个村……

把奉献留给自己

“她生活简朴,一双白色运动鞋,一件运动衣,一条牛仔裤,就是她最常见的装束。”“她没有架子,甘当小学生,无论到哪里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说起杜红妮,新街镇的干部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到新街镇后,杜红妮提出对机关干部实行限量用电,机关干部下村一律坐班车,机关公务接待一律改在机关食堂。制度实施后第1个月,由于杜红妮胆子小,晚上在镇上睡觉不敢关灯,她自己超出了每月10度电的规定标准,便及时补交了14.5元钱的电费;以前镇机关清运垃圾靠花钱雇人来干,杜红妮到任后积极发动机关干部自己来干;每次下村,她也都是带头去坐班车。

“她不是一个贤妻良母!”杜红妮的丈夫董小刚向记者“抱怨”道。2006年6月28日,杜红妮的儿子出生才刚满一个月,由于她当时工作的贾村镇即将召开人代会,于是便临时取消了给孩子庆贺满月的计划,结果一直被全家人埋怨。不到两个月,她又接到通知,被调往千河镇任副镇长,分管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创建市级教育强镇是镇上当时的工作重点,时间紧、任务重。虽然镇领导建议她等身体恢复好了再上班,可责任心极强的她却不领这个情,执意立即开展工作。丈夫拗不过她,也只好妥协。如今,她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有时到市里开会,顺便回家取件东西都不敢进门,为了不惹哭孩子,总是让丈夫从门缝把东西递出来。周末回到家中时,忙碌了一周的她哄孩子睡觉,往往孩子还没睡着,她自己倒先睡着了。

在杜红妮的带领下,新街镇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现在全镇已实现了人均2亩核桃,户均3头肉牛,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76元,比上年增长了168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