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45年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投降后,大日本帝国宣布其发动战争目的为自我保卫。

二战时日军鼻子下面为何要留一撮毛?难道就是为了时髦吗?

这叫做卫生胡。

古代日本除了僧人以外,中老年男人一般会留胡子

同中国人一样,日本中老年男人认为,胡子是身份的象征,象征着男人的尊严。

另一个原因是,东亚中日韩三国的人种接近,男性的胡须体毛都比较稀疏。

日本男人即便长期留胡须,也不会长得太多太密,不会像白种人那样影响日常生活。

古代的日本,只有很年轻的小伙子不需要留胡须,被认为是青春活力的标志。

自然,年轻人会被认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留胡须的老汉在乡下总能受到尊重。

日本男人留胡须至少有六七百年历史,直到江户时代也普遍存在。

在战国时期,武士和大名都留胡须,以体现自己的威严。

据说丰臣秀吉天生毛发稀少,胡须稀疏。他认为这有损威严,频繁使用假胡须。

进入江户时代以后,日本社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日本开始同北方北海道的蝦夷地的阿依努人接触,发现这些所谓的蛮夷,外貌特征就是满脸胡须。

日本武士和贵族认为不应该同野蛮人有一样的外貌,1670年第四代幕府将军德川家纲颁布了“大髭禁止令”,不允许中高级武士留胡须。

底层武士和中老年平民留有一些胡须,则是被许可的。

所以,民间的中老年男人仍然留胡须。

有意思的是,随着江户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维新的日本又开始留胡须了。

日本要求脱欧入亚,全盘西化,一切都学习欧洲。而欧洲各国上流社会男人普遍留胡子,日本人也有样学样。

一时间,日本上流社会和有身份的人,又开始留胡子,尤其是留欧洲贵族那种大胡子。

以明治天皇为例,他在年轻时没有留胡须,中年就开始留胡须,晚年更是满脸的大胡子。

1873年,明治天皇在外交活动里公开身着洋装,八字胡梳的是浓密黑亮,引起上流社会男士争相模仿。

随着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的泛滥,很多日本军人开始叫嚣“我们是现代的武士”。

一些日本军官也以武士自居,开始推崇战国时期武士的外表,尤其需要保留胡须:“陆上的乃木,海上的东乡”。东乡平八郎炯目高鼻下是经过严格修剪的坚硬胡须,其毛发至今被保存在江田岛的海上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里。“军神”乃木希典更有美髯公之誉。黑龙会创办人头山满拥有当世人皆羡慕的飘然白须,曾是日本百元纸币头像的板垣退助的巨大下八字胡,都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蓄须潮流的“复辟”,成为日本穷兵黩武的一大征兆。

不过,大胡子不太合适战场上的军人。

大家看照片就会发现,一战爆发前的希特勒留着大胡子。

他参军以后,将胡子修剪为一小撮胡子。

为什么会这样?

希特勒曾解释:没有其他原因,就是为了戴防毒面具

一战到处都是化学战,防毒面具是每个士兵必须有的东西。

希特勒曾遭遇了芥子气的袭击,导致双目一度失明,差点就永远成了瞎子。

可见,士兵没有防毒面具就死定了。

然而,留着大胡子一则不方便迅速戴上面具,二则可能会在面具中堵住鼻孔或者嘴巴,总之就是碍事。

为了活命,士兵们要么是剪掉大胡子,要么就是留希特勒那种只有一小撮的胡须。

日本军人也是一样。

眼见大胡子不适合作战,很多日本军人开始留小胡子,就是为了快速戴上防毒面具。

其实,即便不考虑防毒面具问题,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宗教国家以外,军人基本不允许留大胡子。

为什么这么规定?主要考虑到军容军貌。

很多人看到过新疆维吾尔族老汉的照片,他们的特点就是留着大胡子。

维族人对这种老汉的外貌不推崇,因为他们通常无法打理好自己的大胡子,会比较邋遢、肮脏。

日本兵也是一样:一来,战争中的军人平时很少有时间打理卫生,而大胡子需要经常清洗,不然很容易变脏甚至发臭。胡须就在嘴边,一旦发臭对人影响很大。

二来,日本兵同欧洲军人的饮食不同。欧洲军人在战争时期,多吃面包、黄油、奶酪等干食,对于胡须影响不大。日本兵平时多吃米饭或者稀粥,都是很粘稠的东西。这么一来,日本兵的大胡子很容易弄湿弄脏,又无法及时清洗,邋里邋遢,还容易生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