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审查指南》的规定去答复新颖性和创造性,具体在法理上如何判断、争辩就不说了,网上的文章一大把,新手看完也会一知半解。

我就写一些题外话可能大家更感兴趣更实用。

1.始终用“批判的思维”去应对审查意见

“批判的思维”就是从内心先否定神茶袁的观点,“笃定”神茶袁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误的,然后沿着这个思路去证实是错误的。

比如,针对“创造性”的审查意见:

神查袁认为:“对1公开了…”、“区别技术特征在于:…”、“其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而对2公开了该区别技术特征…”、“对2给出了…的技术启示”…

针对上面这些描述,每一句话心中都要有个疑问,“神查袁说的对吗?没有公开吧…区别不是这个…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是这个…对2公开了吗?对2到底是否给出了启示?给出了什么样的启示?

抓住如上任何一个“点”去攻击,逻辑上哪怕一处有问题,都会左右整个审查经过的走势。

这并不是说去做一个“杠精”,但没有“杠精”的精神就永远无法成长。

这行的从业者其实都很好学,凡事都会问个为什么并直至从中找到答案和依据才肯罢休。

答复OA的思维也是一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

心里总有个“凭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依据在哪里?”的信念,时间久了你就能驾驭任何审查意见了。

2.绝不能被OA中的思路“牵着鼻子走”

刚开始接触OA的人,你会发现,单纯读完一篇OA而并没有研究本申请,似乎觉得OA的思路行文逻辑都有一定道理,看不出有什么争辩之处。

但是不是这些观点能经得起反复推敲?

权当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审查意见,站在一个高度上重新审视本发明与对比文件,如果你是审查员,你会发出什么样的审查意见?

甚至我们要思考到OA中的“上句”与“下句”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的程度,有时候一个很不起眼的“点”就可以左右神茶袁的心证,甚至使局势完全逆转。

“被蹂躏”与“反被蹂躏”就在一瞬间。

3.读出OA的深层次内容

有时候能够读出神茶袁并非是一定想否定专利性,而是想要“引导”申请人答复澄清技术方案的实质性内容,或是需要澄清一些技术上的误解,因为神茶袁有时也弄不清有些技术方案的实质性内容。

这种情形显然并非是与我方对立的,而是与申请人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此时,答复OA应紧抓该相关要点进行详细分析,基本会实现“事半功倍”。

答复这种OA,的确时而有种很“爽”的感觉。

4.技术方案的理解要透彻

经验丰富的代理师都会有种感受,argue到最后其实就是技术细节的相互探讨。

并不是每个代理师所代理的每个案子都恰好跟你的专利领域相匹配,即便认为所谓的“匹配”,但与“神茶袁”都是“纸上谈兵”,而非实地一线去研发实操。

在努力站在发明人角度去思考,从技术问题的提出、克服,技术方案的产生、优化和解决来领悟整个过程,对于驾驭整个OA答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这一点,在现实中很少有代理师能够做得到,或是“浅尝辄止”、“想当然”。

5.“神茶袁”背后也体现了“人性”

人无完人,毕竟审查工作最终是要靠人来完成的。

神茶袁毕竟也不是“老板”,也有“任务量”和“任务质量”的要求。

一篇OA的发出,其背后看不到的工作量已经很大了,而答复之后有时过了很久,难免有时又要重新回顾整个经过。

作为代表申请人利益的一方,也应站在对方审查的角度来思考,尽量为对方的审查工作提供便利。

对于经判断“前景”不是太好的申请,要综合判断,索性可以在努力争取的情况下适当放弃一些利益,“强辩”反而是下下策。

6.电话沟通十分重要

从我个人的体会看,电话沟通(甚至正式会晤)大多是相当有效的。

毕竟答复OA是落实到了最终的法律文本上,且OA也是文字文本、申请文件也是冰冷的,文字都是生硬的,且语言博大精深,难免会有彼此误解的情形。

因此,与神茶袁进行电话沟通是有必要的,但这个火候要拿捏得住。

沟通有时感觉有些神茶袁开始时“气质这一块卡得死死的”,但随着有理有节的沟通下去,最后也会放下身段。

电话沟通有两个前提:1)仔细完整地把申请文件、OA研读透彻深入,避免电话中被“一问三不知”,给神茶袁留下好的印象;2)做好“预演”,预设好“问答”,层层递进,争辩是“首选”,修改是“底牌”,但不能轻易亮“底牌”。

电话最后要为己方留有余地,比如“您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我还得跟申请人进行沟通,如果申请人有新的观点我会及时跟您联系,也不给您添麻烦……”等等。

避免这种情形:一通电话让彼此双方的观点更加坚定和明确了(本来介于“驳回”和“等等看”之间徘徊,但这次就打算不浪费时间……),这就尴尬了……

总之,技术文本都是没有温度的,但人性是有温度的,跟神茶袁打交道是门学问,前提是建立在对法和技术“运筹帷幄”的基础上,而对于新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欢迎关注我@林sir,不吹牛笔,一期一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