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宝塔光万丈,枣园烛火夜独明;
山外青山景外景,三仙界外陕甘宁;
自给自足开荒地,边区政府民主兴;
自力更生我创业,艰苦奋斗好作风;
全心全意为百姓,实事求是众心同;
延安精神放光辉,太阳初出显黎明;
一轮倾刻上天衢,千山万山眸含情;
蚌历磋磨孕珍珠,松经风雨傲立峰;
须臾走向天上来,赫赫光芒弱寒星;
赤橙黄绿青蓝紫,我持彩练舞当空;
朱阑桥尽曲径直,弩驾长车马嘶鸣。”
这是诗人远方笔下抗战期间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风貌,这种风貌后面蕴含着强大的“延安精神”。双手搂定宝塔山,万水千山只等闲。延安的山水,记载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和英名;延安的窑洞,蕴藏着炎黄子孙的理想和传统;伟大的“延安精神”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开拓进取的不竭精神动力。
1840年以来,自虎门硝烟、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集聚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们强大的能量,他们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呐喊,奋起反抗。虽然惨烈,虽然悲壮,但终使嘉兴红船荡漾起了复兴之歌——“英特纳雄耐尔”之雄壮神曲。
君去矣,甘洒热血红九州;吾来也,还我河山九百万。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人再抖精气神,重聚众能量,以民族精神为底蕴,以马列主义为启迪,以五四精神为动力,以红船精神为指引,续写着中华民精神谱系现代化的新篇章。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先后开创了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精神,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成熟标志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承前启后,开创未来,是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转折点。它再度激活了中华民族的首创精神和主动精神,成为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武器,使中华民族转危为安,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延安精神”基因纯正,魂魄永恒。
任何新的先进的民族精神形态的出现,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必须扎根于传统的民族精神之中。它既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又是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一种批判和扬弃,从而超越传统民族精神,升华为一种新的民族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它深深根植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的沃土良壤产生的伟大的革命精神,又以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注入了新的血液,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延安精神”。它泛起的抗大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解放精神,激起中国人民无穷的激昂的民族动力,终使中国人民站在了光芒四射的天安门广场上——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沸腾的建国精神又一次升华,又一次织就了新的“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火炬精神、“一带一路”精神、袁隆平精神、屠呦呦精神、抗击新冠精神、脱贫精神、小康精神……种种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又赋予了“延安精神”以昂扬的激情,再一次汇集、整合,在习近平新时代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延安精神”之所以诞生于延安,与这块“圣地”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黄土高原,即是汉祖兴起的地方,又是义军举旗的山岗。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共产党集天、地、人和之灵气,汲取“圣”水之养分,不忘“赶考”之警训,以延安山水重塑“延安精神”,大道通天。历史造就了“延安精神”,建设需要“延安精神”,新时代光大“延安精神”。
近代以来,成规模的外地人进入延安,只有两次。第一次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是北京知青。仅这两次民族精英的整合所产生的威力,便两次重写了中国道路的走向与辉煌。中央红军汲取黄土地之养分所产生的能量,带动了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战胜了饥饿、瘟疫并消除了大规模的战争。北京知青和黄土地的融合以及上海知青、全国知青和红土地、黑土地的融合所产生的能量,将使中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和全人类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全世界走向健康、繁荣、和谐。人民的向往即是奋斗目标,“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延安精神”依托着“中国农村”这部大书,挥毫泼墨;书上无字,却熠熠生辉;它演绎着历史,并与历史交相辉映。
远方同志是当今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学者。他用他的赤子之心关注着时代,关注着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在这样一个变革时代里,诗人面临的使命显然是十分艰巨的。要在诗人主体领域里,使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方式现代化,真正“集中”反映时代精神,并通过这样的反映,使读者意识结构产生变化、奋进,永葆“延安精神”。
诗的探索是必然的。任何一个真正的诗人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诗人的探索是生命力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索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远方同志以扎实的文学艺术功底,挥毫五千载,细描两百年,凝视新时代,以万行史诗,展中华风采。七言韵律,一辙到底;追、筑、圆梦,荡气回肠。这样的艺术认知在史诗有限的篇幅中获得无限的艺术享受,魅力无穷。
世界在无序和有序地反复中展开自己。新时代的中国在风发意气地展现自己。诗人亦是在探索中思考时代、解剖时代、歌颂时代。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新时代的中国,必将一天天强盛;“延安精神”,亦将更加丰富。诗和远方,亦在永远是新的意识中探索,展现新的艺术光芒。
是为《筑梦》跋。
辛丑年夏日写于北京
作者艾平: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者之一
《筑梦》作者蔡远方:河南籍诗人,学者。北京海淀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