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美国大城市就遭遇了严重的停车难问题;30年后,西欧国家停车矛盾开始突显且日益突出;60年代中期,日本由于路边随意停车造成了严重的交通秩序混乱。当前,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日益显现,我们应借鉴国外停车管理经验。

【正文内容】

1纽约:市场化+人性化

为了方便购物和娱乐,纽约市路边一般设计时车位,地段越繁忙,停车时限越短,收费越高。纽约还有不少公共停车场,收费方式和标准与路边计时相同。大的公共停车场可容纳数百辆车,并分割成不同区域,配以不同颜色的标牌,不同区域停车时限不同。低价停车区域设有残疾人专用车位,法律明文规定,没有残疾证的车辆不准在残疾车位上停留,否则,车主会被罚款。

在纽约市,尤其是旅游商务和住宅区周边,到处可见私营停车库。比如曼哈顿地区面积为62.16平方公里,但私营停车库却超过10万家。

纽约停车场管理的一大特点是,路边车位和公共停车场没有停车管理人员,只有交通执法员。他们不停地巡视查看停车计时表或放在车前窗后面的停车收据。发现超时停车,即用掌式罚款机扫描车辆注册贴签,并输入违章车型和具体违章地点。罚单一旦开出,即使车主赶到也很难通融。这种严格执法方式,有效保证了有序的都市生活,以及交通的畅通。

美国是驾在车轮上的国家,停车已经成型,并成为利润非常丰厚的重要产业。除了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停车问题严重外,其他区域停车非常方便。但停车监管很严格,居住、工作和就学区域都会发停车证,无证停车者要被罚款。另外,工作区域停车一定要注意路边的提示,例如允许的停车时间,交费时间限制,不能在居民门口妨碍他人出入停车,不能在火警栓前停车等等。违规者会被开罚单,或者会被执法机构拖走。

2日本:科技化市场化的管理机制

日本的停车场收费标准都是交给市场来定,停车场用地往往属于私人土地经营。

日本政府非常鼓励私人建设停车场,分散停车压力。比如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采取减免路外停车场和建筑物附属停车场部分赋税的措施,之后对停车场无息贷款制度更加有利的促进了停车场的建设,吸引了民间资本投向停车产业。

日本道路狭窄,但停车场却很多,也很分散,有的停车场停上千辆车,有的只能停2、3辆车。停车场基本上没有管理员在场的,多数采取自动刷卡。一些道路两边也有停车计费器和缴费器,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使用,这种停车只是短时的,按照60分钟40分钟20分钟收费,需要先缴费才能离开,收取的费用不叫做停车费,而叫做管理费,会上缴地方财政。

3英国:经济实用停车场+精细化管理

英国停车费因城市而异,首都伦敦是全球停车费最高的城市,尤其在市中心的地段。伦敦的居民车主可以在所在地附近购买长期专用停车,全年大概需要几百英镑不等。这些有车的伦敦居民平时在上班上学时也主要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铁火车以及公交。

伦敦市政府设置了收费停车场的网站,在网站上列出市中心地区露天停车场和地下以及建筑内部停车场的位置,收费数量和流量等重要信息。车主可以在出门之前在该网站上预定自己需要的停车位置和时间并输入信用号码即可,这样既节省了车主的时间,又减少了街道上的车流量,很好地保障了交通通畅。

英国的私家车大多露天停泊。但车位即便是就在自家门前的马路上,也大都需要付费向地方政府申请停车许可证,不同区域住户停车收费标准不同,大都按年付费。非繁忙路段,地方政府发出的停车许可证数量少于路面停车位数量,以保证住户停车权利。

英国《道路交通法》对其他路面停车也有详细规定。道路是重要国有资产,英国城市道路两边不同边线表明该路性质:红色边线表明是主干道,由交通警察负责执法;黄色和白色边线道路由地方政府负责执法;双黄线表明任何时候禁止停车,单黄线表明停车时间有限制,通常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禁止停车,或整个白天禁止停车,有的停车限制仅限于周一到周五,有的是周一到周六,有的是周一到周日(公共节假日除外),例如伦敦西敏区的单黄线停车限制有8种。

4法国:严格控制车辆

对于居住在巴黎那些不具备停车场的老宅居民,林道会被开发出来,长长的一条道停满汽车。针对住在巴黎的居民,去市政府那申请一个停车位,一个月交几欧的费用就可以了。

巴黎市中心停车位更加紧张,这是巴黎市政府有意而为的,他们希望以有意减少停车位的方式,更多鼓励居住在巴黎外的人们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巴黎中心。

巴黎有两种停车场,一种是室内停车场,一种是路面停车场,而路面停车站的车位远远不够。巴黎为了让外省人进城不开车,所以减少路面停车位,建议把车停在外面,自己坐公共交通进巴黎。

国外停车管理经验借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