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村庄借鉴优质规划经验材料

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

市委副书记陈爱军:浙江乡村振兴,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走在安庆前面,浙江经验值得借鉴。安庆是农业大市,但是大而不强。谋划乡村振兴,我认为安庆应从四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找准产业发展路径,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财富。二是要立足市情、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结合省“158”工程,做足差异化、特色化文章,打造“一县一品”“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突出品种地方特色、突出品质绿色优质、突出品牌名牌效应,提高农产品“三品一标”覆盖率,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三要坚持改革创新,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基层创新,建强基层党组织,培育引进产业能人、发展带头人,实行共建共享。四是要保持理念、政策、制度、执行等定力,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紧盯不放,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最终实现在安庆遇见美丽中国、在安庆享受美好生活。

汇聚力量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市政协副主席何家虎:凝聚共识,是政协部门的责任担当。浙江经验,让我很受启迪。我将投身到全市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实践中汇聚力量、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借鉴浙江经验,我认为我市乡村振兴要做好六个方面文章。一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着眼实际和长远,深入谋划规划。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规划引领、也要尊重各地和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地方“辨识度”,避免千篇一律。三要在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时,注重激发各类涉农主体的积极性,不能让“支持变成依赖”。四要发挥人才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让一切人才为乡村振兴所用。五要因地制宜做足产业发展文章,在“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化上发力,注重产业效益和可持续性。六要做好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每一个产业链条。

让干部敢干想干愿干

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童宏葵:浙江学习,让我解决了四个疑惑。一是明白了浙江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他们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解决了资金瓶颈;二是明白了浙江乡村振兴质从哪里来,他们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善于思考,壮大乡贤、引才汇入,提升了村庄发展的品质;三是明白了浙江乡村振兴产业从哪里来,他们因地制宜,差异化、互补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四是明白了浙江乡村振兴人从哪里来,他们在本土人才回流上举措得力。围绕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谋划,我认为我们安庆要处理好四个问题。一要千方百计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解决乡村振兴资金瓶颈;二要提升村庄品质,壮大乡贤、引才汇入;三要因地制宜,差异化、互补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产业;四要在本土人才回流上发力,解决目前我市部分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建议借鉴浙江政策的包容性,激发基层创新创业活力,让广大干部敢干、想干、愿干。

打造乡村振兴坚强战斗堡垒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桂锐:我们组织部门,要在选好人用好人、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上发力。第一要建强基层组织,一手抓先进支部培育,一手抓后进支部整顿提升。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型支部,将软弱涣散型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大力组建领富型的党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形成支部+产业协会+产业链的格局;巩固发展共建型党组织,抓住单位包村、干部联户的机遇,积极组建联合型党组织。第二要用好一帮人。一是县乡干部重在导向激励,把有激情有能力、热爱农村工作、有农村情怀的干部优先配备到县乡;二是围绕乡村振兴指挥棒,设计好考核机制,在乡村振兴中识别干部;三是提升村级干部本领,大力实施能人回引工程、储备好村级后备干部;四是稳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留住人才;五是给党员加压,让党员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第三要补上短板,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充分激发内生动力。

推深做实网格化智能化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方智:此次学习收获很大,特别是“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平安不出事,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要求;服务不缺位,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特征。结合安庆实际,近些年市委政法委将传统文化精髓引入社会治理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如桐城的“六尺巷工作调解法”、望江的“三孝调解工作法”、宿松的“乡贤调解工作法”等。下一步我们将补短板,在基层网格化、智能化上发力,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安庆实际有机结合,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市创建、“雪亮工程”建设、政法干警进网格等,推深做实网格化、智能化,服务乡村振兴。

把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和胜:浙江,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科学的顶层设计、宽松的发展环境,值得我们学习。对比浙江,安庆有短板、也有优势。我们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好顶层设计,尤其要结合安庆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规划,苦干巧干实干,实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二要把产业发展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资源、人文等优势,因势利导做大做强产业,改变过去抓“三农”就是抓农村城镇化的老路子。三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把粮食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突出稳粮保供。安庆是长江流域优质稻米主产区,水稻是我们的优势产业,必须做好、更强。要坚持以“优质粮食工程”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扩大“安庆大米”公共品牌,推进粮食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四是要坚持党建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把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查文平:浙江学习,感触良多。一是对于形势的判断。对比浙江,安庆在区位、发展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安庆需坚持自身实际,在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同步发力,实行“多条腿走路”。二是理念创新。安庆应借鉴浙江经验,在盆景中找到示范、在风景中找到规律。三是环境的改善。浙江具有安庆所不具备的创新土壤、营商环境,安庆要把敢闯敢试、宽容失败的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四是人才的支撑。我们要发挥好安庆市属高校的作用;积极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营造“拼搏、梦想、风风火火”干事创业的氛围。五是乡风文明引领。以农村的文明创建为引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农家书屋等作用,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发挥各类乡贤作用,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

做深做实乡村人员兜底工作

市民政局副局长高炬:浙江人敢想敢做、善于总结,他们处理好了四个关系。变和不变的关系,例如品牌上,他们做到了核心理念不变、外在理念不断延伸。组织和群众的关系。他们的基层党组织领头人有情怀、有境界、有战斗力,对群众的示范带动、身先士卒引领作用巨大,让群众参与进来变身股民,做到了党群一致。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的同时,他们的规划注重长远、持续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增长和发展的关系。他们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从容应对,合理处理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做到了良性前进。落脚民政,我们将学习浙江经验,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社会兜底职能上更加发力,做深做实兜底工作;此外,在公益性公墓建设、乡风民俗改善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等方面,逐个发力,向先进看齐。

让乡村处处是“土专家”“田秀才”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方敏:在浙江诞生的“枫桥经验”“两山”理论等,都非一日形成。安庆乡村振兴不可能完全“拿来主义”“全盘复制”,只能参照浙江给予的思路、方向,挖掘本土文化、土地、人才等资源。乡村振兴应把解决人的问题作为根本,把乡村的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劳动力的就业培训等,纳入到乡村振兴体系中,让乡村书声琅琅,让乡村处处是“土专家”“田秀才”,要吸引优秀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农村、返乡创业,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生力军。乡村振兴应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尝试“飞地经济”模式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城市,以破解乡村振兴资金发展瓶颈。同时我们应该充分看到自己在全国的区位优势,扬长避短、奋发而为,应在已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做好国土空间规划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庞巍:我市乡村振兴应注重几个问题。一是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问题。国土空间规划,是统筹下一步城乡规划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宏观规划,事关今后乡村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希望各县(市)一定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划定城市边界、生态红线、基本农田,服务乡村振兴。二是做好村庄规划,要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开展各个村庄的空间规划编制,按照特色型、整治型、提升型、拆并型、城郊结合型等模式,因地制宜、差异化、特色化规划村庄布局。三是合理利用农村土地指标,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做好“飞地经济”文章,做好农房一体确权登记,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土地上市,多管齐下破除乡村振兴资金瓶颈。

让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潘静:浙江政策灵活,干群勤奋,干部敢于担当,乡村治理有科技手段。结合安庆,我们一要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做好农村污水治理,因地制宜管控生态红线,合理把握政策灵活度,该管的一定严管,可灵活执行的一定灵活执行,真正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二要学习浙江干部群众的勤奋精神,积极转变干部作风、积极转变群众风气,少些安逸享乐,多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营造全社会干事创业的氛围。三是要敢于担当,学习浙江干部不怕犯错的精神,一心为党、为群众,少计较个人得失,同时市委、市政府要构建容错机制,让广大干部放得开手脚。四要用好科技手段,尤其在乡村治理网格化、智能化上有所作为。

做好古建筑古村落保护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武: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我觉得一要做好乡村古建筑、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让乡村留住乡愁,其中尤其注重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二要把历史建筑和保护性建筑挂牌工作做好,把文化传下去,为乡村建设打下好基础。三要在农房设计上发力,注重应用新技术和材料,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让农民住的经济适用、有特色,推广优秀农房设计竞赛,推广钢构等新材料,做足生态宜居文章。四要注重管理规范,推进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打造一批美好特色乡村(社区),并推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