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记者 李文)环县,一片红色沃土,演绎着一个个砥砺奋进的动人故事。

回望历史,红军长征途经环县,打响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结束了长征。革命烽火岁月,环县人民踊跃参军、捐粮捐物捐鞋衣,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面对基础建设方面的诸多瓶颈和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环县35万干部群众齐心奋进,合力攻坚,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一个个企业落户环县,一场空前的脱贫攻坚战在环江两岸的沃土上打响。

集中精力破解瓶颈脱贫攻坚步伐加快

环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六盘山贫困片区的重点扶贫县。

面对与全国同步脱贫奔小康的任务,环县立足自身区域优势,全力打造全省重要的现代优质肉羊基地、全省重要的优质紫花苜蓿商品草基地、陇东最大的新能源示范基地、陇东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皮影产业基地,陇东重要能源基地核心区、全省优质小杂粮种植加工示范区,区域交通枢纽及重要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五地两区一中心”,以充足干劲推进脱贫攻坚。

据县扶贫办统计,自2013年实施建档立卡管理以来,累计脱贫6.5万人,贫困面下降了14.2个百分点。2016年底,全县剩余贫困户20510户,贫困发生率降到25.1%。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123元增加到2016年底的3645元。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2012年之前,环县油路总里程仅有830公里,大多为国道211段和通乡路。通村路大多为砂砾路和土路,群众出行困难,村里的经济作物运不出去,外面的信息和客商进不来。

十八大以来,环县新建漫水桥211座,新修柏油马路2325公里,增加到3155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油路全覆盖。并争取实施银西高铁、甜永高速两条“快车道”加快建设,预计2020年通车。

多年来,环县一直在为“解渴”忙碌着。从21世纪初期的集雨场窖121工程,到2006-2008年的人蓄饮水集雨场窖工程,环县建成了集雨场窖3.1万处,解决了正常年景下的人畜饮水难题,但每逢大旱之年,人畜饮水仍是难题。

面对困难,环县积极实施扬黄工程自来水入户工程。随着全省投资最大、人均投资成本最高、修筑管线最长的扬黄自来水进村入户工程陆续建成,解决了扬黄沿线16个乡镇、87个村、1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与此同时,环县因地制宜,新打深水机井86眼,小电井3000多眼,解决了大旱之年的抗旱水源问题,并积极争取实施1000万方扬黄工程水库建设,彻底解决全县饮水难题。

近年来,环县立足生态建设,积极实施苗林培育、退耕还林、草场围栏、沙化治理等项目,并配套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圈养。目前,全县累计苗林培育45万亩,退耕还林106万亩,草场围栏710万亩,沙化治理45万亩,正在实施退耕还草项目。据县环保局今年连续154天检测,全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1%。

环县还积极争取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电网改造、梯田建设等工程,十八大以来,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118处,搬迁安置4502户,完成危房改造2.7万户;实施农网改造3420公里,使202个行政村、543个村民小组通上动力电;新修梯田72万亩,人均“饭碗田”达到5.8亩。

统筹各方综合施策经济发展成就喜人

近日,环县城东塬新建的万只基础母育基地引入了5000多只湖羊,县城工业园区的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生产线基本建成,即将投产。

十八大以来,环县以“引强入环”工程为抓手,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清洁能源开发、产业项目发展、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抓手,招引项目55个,引入资金200.19亿元。同时,环县紧贴农林水利、道路交通、城镇基础建设等,争取财政投资92.6亿元,基础设施贷款融资35.06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5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第46位上升到第22位。

十多年前,“一条街道两排房,一个喇叭全城响”“环县街道一张弓,泥石冲来满路坑”是环县县城的真实写照。2000年后,环县实施西滩开发,扩建县城,使县城面貌有了很大改

观。十八大以来,环县以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为主要目标,实施了环江三十里风情线、东山生态公园、南区文化广场、工业园区等项目,形成了“三纵十五横”市政路网布局,城镇化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37.5%。

为了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县实施传统能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发展清洁型能源开发项目。5年来,全县原油产量从90万吨增加到202万吨,油井从1974口增加到3465口,涉油村从67个增加到118个。3座风电场并网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65万千瓦,累计发电20.6亿度,产值达到11.9亿元。2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基本建成。

据县统计局统计,2012年到201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从32.7亿元增长到74.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55.6亿元增长到1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87元增长到708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425元增长到2504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76亿元增长到18.07亿元。

扶志扶智奋力改革转型发展步履铿锵

秋收时节,环县一些农户将订单种植的绿色小杂粮销售给了电商企业。这种模式是环县强化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

十八大以来,环县“三农”工作胡重头戏在“改革”。怎样紧跟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生产绿色、有机、安全的农产品,满足让人们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成为环县农业改革的着力重点。

通过多次调研,环县提出了“稳粮提经、增畜扩草”的总体规划和“县北枸杞、县南苹果、全县草畜杂粮”的产业布局,重点抓好“一畜一粮一商两菜三果”八大产业,让全县的老产业改革换代,新产业因地制宜,引领农户增收致富。

草畜产业是老产业,如何让传统的单家独户养殖摆脱市场波动的压力,走出新路子。环县探索出了在县内办大企业,让企业主导市场,延伸产业链条的路子。

2016年,环县招商引资引入中盛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厂和万只基础母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并建设带动乡镇规模化养殖场,通过合作社上接龙头企业,下联养殖大户,订单养殖,中盛公司订单收购,实现肉羊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环县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积极发展优质牧草,采取扶持种草与扶持收草相结合的办法,鼓励草业公司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推广梯田种草和地膜种草,每个乡镇至少建1个5000亩的优质牧草基地,全年梯田播种紫花苜蓿达到10万亩以上、优质大燕麦3万亩、甜高粱1万亩,商品草突破2万吨,青贮玉米秸秆20万吨。

为了发展绿色小杂粮,环县通过乡村农户稳规模、农技部门提品质、全县上下做宣传、电商企业打品牌,加快实施村村“通网络”工程,建成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网货供应中心,解决办店无网、创业缺才、销售断货、物流不畅等问题同时,通过技术服务、引导扶持,使“一畜一粮一商两菜三果”走上科学发展路子。目前,全县羊存栏161万只,多年生牧草留存171万亩;全县年均旱作农业种植100万亩以上,小杂粮年均种植70万亩,年产粮40万吨左右。建成电子商务孵化中心1处,辐射带动发展规模以上电商40户,5年来累计销售额1.6亿元。全县设施瓜菜1.1万亩,黄花菜3.6万亩,枸杞2万亩,苹果4.8万亩,改良山杏1500亩,产业合作社1000多家。

倾心倾力为民解忧社会保障不断加强

十八大以来,环县在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旅游等方面同时发力,取得了长足发展。

环县把县城学校建设和农村学校发展同步抓,县城学校由6所增加到13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和村小学附设幼儿班实现全覆盖,并实施了营养餐改善、电采暖配套、午休宿舍建设等工程。对94%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改扩建,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

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是环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为解决这一难题,环县一方面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另一方面提高县内医疗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十八大以来,县上建成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6所,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16所,全县农村大病通过新农合、保险、民政三渠道共救助76.5万人次,发放救助金6.13亿元。

近年来,环县积极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旅游平台,培育乡村文化能人,通过“走出去、搞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5年来,全县发展起了近百家自乐班。

环县聘请专业教师不定期下乡为自乐班授课,并为自乐班配备乐

器、设备;建成20个乡镇文化站、239个乡村舞台和21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举办了三届“皮影擂台赛”、500多场“秦腔自乐班”“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活动,依托县职专培训道情皮影传承人200多人,让文化活动“火”起来。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环县新建了山城堡、八珠、曲子3个革命纪念馆。东老爷山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城堡战役遗址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环县邀请北大博雅方略旅游景观规划设计院完成《环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邀请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院长原群教授来环调研,提出环县旅游“5192”发展思路,正在编制《宋元明三朝古城开发规划》《山城堡红色小镇建设规划》等文化产业规划,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建设休闲采摘、花卉景观、文化收藏等旅游休闲区。

站在转型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环县实现全面脱贫,与全国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更加坚定,转型发展的路子更加清晰,发展更加蹄疾步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