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随意编辑第三部分各地养老服务典型经验和做法汇总(一)、部分省市养老服务典型经验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全力打造普惠型为老服务体系(广州市民政局2008年12月24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03.1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4%。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福利事业发展,强化政策保障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决策部署,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了政策经费到位、服务保障优质、发展模式多样、社会参与广泛、全市老人共享的普惠型为老服务新局面,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党委政府推动,构建普惠型为老服务新格局市委、市政府以构建普惠型为老服务新格局为目标,努力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政策支持、资金保证,确保为老服务的健康协调发展。领导带头推动。市委、市政府把养老福利事业纳入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至2010年形成广州特色的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朱小丹,市长张广宁等领导带头深入老人院、老人家庭调查研究,慰问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解决为老服务的重大问题,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市老年福利事业发展。

强化政策推动。为了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广州市民办社会福利事业机构管理办法》、《广州市城镇老年居民精品文档随意编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广州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等办法,制定了《关于加强老年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奠定了我市为老服务体系的政策基础。2007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实现从救助型、补缺型福利向普惠型福利转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加以推进,成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部门合力推动。政府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密切协调,合力推进为老服务工作。财政部门把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并及时、足额地下拨。劳动保障部门为4050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岗位培训和资助,实现了再就业工作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紧密结合。卫生部门积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拓展社区为老卫生服务工作,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家庭病床、家庭出诊、社区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公安部门加大对诈骗老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法院、仲裁委等部门优先、方便老年人办案。

司法部门进一步健全网络,建立了一支拥有600多人的老年维权工作队伍,及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热心为老年人服务。我市从2001年实施老年人优待,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均持广州市老年人优待证,在出行、公园游览、医疗门诊、法律援助等方面享受减免优惠。我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连续四年获广东省第一。加大资金推动。我市各级财政在安排资金促进国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同时,通过资金、政策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在用地、用房、水电、税务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近三年来,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积极支持为老服务,立项资助近2亿元;穗港民间慈善团体和个人主动资助养老服务事业,通过市慈善会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投入慈善捐款近3000万元;我市各级财政近三年共投入为老服务经费5亿多元。加强舆论推动。在推进为老服务社会化过程中,我市注意发挥舆论引导和推精品文档随意编辑动作用,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养老事业的浓厚氛围。把每年月确定为“敬老月”,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和慰问活动。在广州电视台开办了老年人专题栏目《情满夕阳》,编办了《广州老人报》,广州电台和所有平面媒体,也都设立了老年人养老专栏和板块。国家、省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市的养老事业,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创新养老模式,探索全覆盖养老服务新平台近年来,我市为老服务工作以机构养老创品牌、社区养老创特色、农村养老辟新径为要求,较好地满足了不同老人的不同养老需求。打造机构养老新品牌。我市各养老机构注重在硬件建设、规范管理、服务质量、社会信誉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用一流的服务、良好的口碑吸引老人入住。广州市老人院引入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拥有完善的生活服务保障设施和现代化的医疗康复设备,建有全国首座、具有国际专业水平的痴呆老人康复服务大楼和临终老人关怀大楼,为老人提供休养、护理、康复、痴呆疗养和临终关怀服务,示范和引领作用凸显。广州友好老年公寓是集养护、托管、娱乐、康复和医疗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老年人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老扶弱、诚信敬业、奉献爱心,全方位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创建社区养老新亮点。从2005年开始,我市大力倡导社区居家养老,创新发展了借助民办养老机构承办服务、以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为载体打造服务平台、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引入社会组织开展服务、依托物业管理公司开展服务等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服务载体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格局。

为确保“星光老年之家”的正常运作,我市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更新设备和补贴必要工作经费。2008年,我市借鉴香港先进养老服务经验,提出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越秀区先行先试,以现有资源为核心,以“10钟”路程为半径,打造“十分钟”为老服务圈(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信息养老、助老员帮扶、健康关怀、邻里互助、文化活动、法律援助、老年协会、便利生活精品文档随意编辑等十个服务圈),受到社区老人的欢迎。荔湾区逢源街耀华社区本着“社区照顾”理念,组建了广州市第一支长者义工队,成立了首个社区邻里援助站,建设了社区老年之家,鼓励长者积极参与群体生活及社区活动,互相帮助,敬老、助老和为老服务氛围浓厚。推进农村养老新举措。我市在全面推进城镇养老服务的同时,根据农村老人尤其是孤寡、困难老人养老需求,积极推进农村“五保村”建设,加快敬老院改造。同时,配备医生、配套建设活动设施、安排养老员等,并确保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高于低保标准30%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目前,全市建有“五保村”33个,敬老院57间,五保老人集中供养2100多人,入住敬老院1671三、扩大社会参与,促进为老服务社会化新发展近年来,我市十分注重倡导全社会共同关心老年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社会化养老格局基本形成。

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为老服务主体多元化。我市通过政策引导、财力支持、工作指导,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个人承包等形式,投资兴办养老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半护理、护理多层次服务,形成了服务主体多元化新格局。目前,我市各类老年福利机构161间,床位数22817张,其中民办老年人福利机构76间,床位数13702张,超过全市养老床位总数的60%。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资助为老服务,夯实社会养老设施。我市社会各界主动捐款捐物,资助老年人机构的建设、老年人活动的举办等,促进了为老服务的发展。如近年来,仅广州市老人院就接受社会捐赠款3400 多万元,其中广州富力地产 集团在捐赠1508 万元建设富力慈恩楼的同时,每月还捐资5 万元,以改善该院 政府供养老人的生活。 精品文档 随意编辑 积极深化福利机构转制改革,为老服务机制市场化。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 改革,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盘活公办养老机构存量。越秀区大力推广街道托老 中心采取“公建民营”的管理模式,把建成的街道托老中心向社会招标,由街道 与承办的中介服务组织签订合同,区民政局、街道负责共同监督指导托老中心的 日常管理工作,实行民营化管理,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市90% 以上区、县级市福利院也都实行市场化运营。 积极培育非营利性社区服务中介社团,为老服务形式多样化。我市积极探索 “社会福利社会办,老人设施老人管”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成立和培育了不同形 式的老年人社区社会组织,其中越秀区在 2004 年成立了“星光长者联谊会”, 由40 多名热心社会工作的退休干部、退休党员,在区老龄办的指导下,巡检各 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保证建成的福利设施和公益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正常运转, 有效发挥为老服务的功能。各级慈善会与医疗部门合作,在全市开展“慈善医疗 进社区”活动,为居家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体检和送医送药活动。各社区长者义 工队和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我市为老服务的新亮点,进一步整合了我市为老服务资 四、更新服务理念,搭建为老服务专业化新网络近年来,我市注重加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为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为 老服务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拓展为老服务功能。采用企业出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政府监管和购买服务的 模式,建设开通了“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为老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关怀服 务。把“平安通”平台与120、119、110 服务系统相互兼容,支持、配合,为 老人搭建了社区医疗应急救援服务网络、社区护理服务网络、社区家政服务网络、 义务服务网络等四个“联动服务网”。

此外,还开通“96909”长者心声热线、 “12348”法律咨询专线电话,为老人解疑释难,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精品文档 随意编辑 完善为老服务网络。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市、区、街 道、居委会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居家养老服务部(站、点), 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协调、监督评估;形成了上门服务、日托、康复 站、星光老年之家等多形式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完善了非赢利性的小区医疗保 健体系,全市 130 个街道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主体,各级医院为依托的 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健全了市、区、街、居委会四级老年人维权服务网络, 全市共建立遍布城乡的法律援助机构184 个,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 及法律援助服务。 壮大为老服务队伍。我市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积极引进香港社会工作先进 理念和方法,探索完善专业化、多样化为老服务。荔湾区选定8 条街道作为试点, 引入了社会工作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组织开展居家养老、特困家庭、残疾人 士、长者平安钟等服务。广州市老人院2005 年成立了社工部,聘请了香港圣公 会资深社工定期提供专业督导,用社工理念开展为老服务,服务专业化水平上了 新台阶。

市、区还不定期举办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邀请香港等地的专业人士 讲课,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精品文档 随意编辑 建立和完善扶持优惠政策 构建首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目前,全市共有 60 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243 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4.9%。预计2020 年将达到349 万,占总人口的 19.4%。面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新形势,北京市确定了 “9064”养老发展战略,即到 2020 年实现 90%的老年人家庭养老,6%的老 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为此,我们坚持以社会化改革为动力, 以养老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完善老年服务发展政策,着力构建首都特色养老 服务体系。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制度,实现养老服务保障全覆盖 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多项针对老 年人的惠民政策,加大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养老服务的惠及群体和保障水 平大幅度提高。 (一)实施养老服务补贴。2008 年,我市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居家养老 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10 个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统一试点工作。

为推动居家 养老服务,出台了《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办法》,试点区内具有北京 市户口、年满60 周岁、符合高龄、低收入、纯老年户等条件的老年人,可享受 50 元--250 元的养老服务补贴,此项政策将惠及18 万老年人。 (二)制定出台老年优待办法。今年,在综合考虑公交承载压力、公园接待 能力、资金投入压力等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办法》,对 全市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11 项优待政策,包括:65 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 精品文档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