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喜欢欢妈了,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欢妈讲故事吧~
2019/05/22
星期三
欢妈
欢妈第323条育儿感受
……
教师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育的师长和益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对于幼儿教师师德和人格显得更重要了。幼儿教育阶段是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我们都学过幼儿心理学,了解在人的一生中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的关键期大多数是在幼儿期,比如,3岁左右是幼儿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是注意力、空间知觉音乐能力、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对学习知识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语言、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心态及学习习惯产生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与幼儿的生理特点也是分不开的,1--6岁是人的大脑快速生长发育期。这就说明作为幼儿教师责任任重道远,幼儿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我们面临的工作是很神圣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呢?
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良好的观念
观念是教师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1、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儿童的人权就是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在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教师与幼儿对话时,微笑着俯下身来,目光与幼儿平视,他们会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话语和行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体验到爱和尊重,老师很可亲,从而受到鼓励得到满足。)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长大后独立生存的人。
儿童一生下来是一个有生命力、生长力,能够分辨与取舍外界刺激,具有学习能力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幼稚时期(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儿童主动学习是与生俱来,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原有认知结构和经验水平是不同的,同样的事物或现象对不同的孩子来说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要把孩子看做主动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学习,教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在活动中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进一步获得经验,提高原有水平。让我们从习惯于“教孩子学习”、让孩子的“学”适应教师的“教”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创设适应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3、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独特认知特点
幼儿的认知特点不同于学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最突出的特点是:
*直接兴趣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兴趣的直接影响,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积极主动性高,而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愿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人们学习积极性的内动力,因此教师要把所教的东西变成幼儿的需要,使他们感兴趣,调动他们探究和学习欲望。(让孩子知道节约用水,老师讲中国有许多地方每水喝……可不是我们孩子经历的,没有生活经验,那教师就要设计活动情节,小水滴在哭,他找不到妈妈啦……,或水管哭啦,让孩子把水管的眼泪收起来,看是什么效果,哭了一夜的水管泪水集满一盆,怎么办?用它洗毛巾、擦地、修水管等。)
直接经验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必须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进行,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需求,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创设适宜幼儿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并接纳幼儿的看法、观点和认知水平,哪怕是错误的也要接受,但此时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
4、儿童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幼儿之间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
幼儿性格上的差异,带来了需求上的差异,使得幼儿在对安全感的需要上、对新体验和活动的需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纲要》总则第五条:“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给予个体差异的指导和评价,提供可供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促进各具特色、有差异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讲,人的智能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八种智能的发展不是均衡发展的,每个人生活环境及文化背景造成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接受差异的同时,要培养幼儿的独立个性。(发现其长处给予肯定、表扬、鼓励,鼓励其弥补不足。)
(二)、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1、幼儿教育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纲要》总则第二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也就是所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要为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那教师要调整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和“教与学”的方式,不是我教你学,而是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大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乐学,就是幼儿对学习有兴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在幼儿期就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就有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机制。
会学,强调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学习,他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求不知道的知识,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书山有路勤(玩)为径,学海无崖苦(乐)做舟)
2、教育的作用是引起和促进学习,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质
当我们把幼儿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教了,不等与幼儿学了,教师教完了,不等与幼儿学会了。老师准确地把握把 “教”,什么时候“教”, “教”什么。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讲”和“直接告诉”,不在是拿出范例或操作实验向幼儿分步讲解和示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内容)。在幼儿园中重教育过程,轻教育结果。教育内容是全面地、启蒙性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培养兴趣为前提教育活动。活动中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发展,教育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食物和问题。体现“尊重意愿、满足需求、培养兴趣和能力危险的思想。比如:生成教育。
3、一日生活都是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并驾齐驱的,并互相替代。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这正是幼儿园的教学特点。比如:喝水,如何喝水可以组织一次活动,但日常生活中,幼儿有喝水的需求,教师要允许孩子随时去喝,其二,孩子喝水时要提醒节约,喝多少接多少,同时不要洒、关好水龙头等是随时都在进行的教育活动。
陈鹤琴“一日生活皆教育”。
*一日生活都是教育,都是课程。
*教师自身的行为、态度是课程。
*环境材料是课程(幼儿园是内外、大自然,如:需要让孩子锻炼走平衡能力,幼儿园没有平衡木,那么我们可利用田埂,走出去让孩子练习,同时还将让孩子懂得畦埂的作用,保护水不流失,人们行走不踩庄稼等)。
(三)、良好的教师观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纲要》中自始至终贯彻、渗透了几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例:终身教育观的思想,儿童发展观的思想、新的教师观的思想。
新纲要明确的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对儿童发展来说是一个促进者;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过程;评价应该自然的伴随整个的教育过程进行;过去,传统教师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计划的实施者,幼儿是接受者,是容器被动地接受老师给予的东西。认为教师是付出者,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新的教师观念认为:教师工作不仅仅在付出,在同时也在发展着自己,完善自己,是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是一个不断充实、完善的自我发展者,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全新的教育观。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不断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必然要求幼儿教师---我们这些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断增进专业化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成长, 才能促孩子发展,才能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如今的教师,随着对教育教学的重新定位,其角色、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应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教师也要成为一个不断的学习者(学习新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理解新的信息并善于实践等教师等、靠他人直接告诉应如何做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反思,不断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吸纳和改造他人的有益经验不断实践,形成适宜本班幼儿的、有效的教育策略)、研究者(不断研究改进自己的工作、研究教材、更应研究幼儿如何学习和发展。)和担当多角色的人(除了象妈妈一样带好本班幼儿,还肩负着0―3岁孩子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的任务,有些教师还要为社区做一些文化和宣传工作等。)。
以上是有关幼教理念方面我们应掌握的内容。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巨大的社会重任,肩负着家长、幼儿园的重托,怎样做才不辜负这些责任呢?现在我们共同探讨第二个问题:
二、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以前,不少人误将教师画、跳、唱、弹等技能视为教师的教育素质,但实践表明,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种个人专业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定是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觉得,幼儿教师的素质关键是教师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刚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那么幼儿教师要具备那些素质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思想素质)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都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工作负责,否则将一事无成。事业心干一行爱一行,做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孩子,爱本职工作,有了“爱”就一定会付出。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对孩子对事业的真诚。
(二)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记得有一位园长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好的幼儿园教师的难度,不比当一个好教授的难度小。这位园长很体贴教师很善解人意。做一名幼儿教师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动物、植物、自然想象等样样精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什么都想知道的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甚至是象孩子学习的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带动孩子的求知欲。幼儿园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要博,而不是专、精。专业技能在幼儿园工作中用得很多,张嘴就会唱,拿起笔就会画,听到音乐就会跳。打开书就会讲。也因此才会造成幼儿教师只要会弹,唱、跳、画就可以的错误认识。
(三)教师要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首先,教师要知道每一个活动的教育目标要有三个方面,即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目标确定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说明教师应干什么,把教师作为主体来实现的。如:使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技能、培养幼儿……能力等。
二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如: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大小特征进行正确的分类;学会……;懂得……,这些目标含有操作性很强的动作动词。属于行为目标。
三是用领域概念或内容要素表述的目标,如:动物的分类、领唱与合唱的特点,这种目标既没有说明教师该做什么,也没有指出幼儿应学到什么,随意性很强,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很少采用这种表述方式。
其次,设计活动过程,课程设计内容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依托。因此选择教育内容既要符合教育目标,又要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要注意两点:一是生活化,选择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教育内容,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和场所,如:草编。用草编出小辫子、拖鞋、手镯等等。这样的内容不仅幼儿能学会,而且感到所学的东西有用,材料也不难找。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创造性的利用身边的资源改善生活。二是兴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不是感兴趣的也要通过一定方式让孩子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 因为都学过教法这点就不多讲了。利用我们所学的游戏的方法,用幼儿能接受的教学语言,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施教。幼儿园教师要做全才。幼儿园教学是不分科的,各领域相互渗透的。
(四)、要有较强的观察力(扑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对孩子的观察、对其他事物自然想象的观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样都是阴面,是土地上的先化,还是落在石头(铁盖)上的先化?为什么?这就需要做教师的去观察、主动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最大的鸟是?(鸵鸟)大家都知道,小动物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他可能会问老师鸟都吃虫子吗?有吃虫的、也还有吃米粒的(还有吃草叶等植物的鸟),鸟都怎么吃虫子?(有的鸟很聪明借助于小棍捉虫吃,是人与自然节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体教具和自制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制玩教具,因为我们周围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我们要动脑、动手去制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环境。另外,实际生活中使用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确使用实物投影仪、会用电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要学会与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学会与同事合作艺术;还要学会与家长沟通技巧。
教育幼儿不单是幼儿园教师的事,家长有义务配合幼儿园工作。与家长沟通不等于告状,要在沟通中使家长知道幼小的心灵需要我们共同呵护。因此在形式上,对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显示出对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对多,就是采用召开家长会的形式;还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内容上,可以介绍孩子在园一天参与活动的表现如何,情绪怎样,习惯养成等现象;也可以是发现的个别现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与家长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样,教师与家长讲话要讲究策略,不能信口开河,语气要婉转,表达要清楚。不要以为与家长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讲给他听,如:你们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听话。孩子听见了心理紧张,家长听了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长也可能采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极态度。那么就没有达到沟通的目的。应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例如: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幼儿是父母或教师管教得严厉等。在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开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习惯,即使不紧张,也会经常发生这种现象。告状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咬,只有从消除孩子精神压力入手,要和家长共同商讨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多肯定孩子的长处,多鼓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说,劝戒和责罚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时候,应更要注意。
(七)、幼儿教师要有健康身体和心理
教师要有好身体和健康心理,好的身体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另外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幼儿。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心态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快乐,所以要幽默一些。因为你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你就要具备什么素质。教师好的心态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有颗宽容的心,孩子会没有压力的快乐的度过每一天,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从正面入手,就不会挖苦、讽刺孩子,而是积极的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就会对孩子做出积极的评价。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教师要像妈妈一样爱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