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刘付诗晨

“不要过来邢书记!这批蜂子有点野,蛰到很痛!”11月1日一大早,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葛村村民万永华刚从不远处的半山坡上整理完蜂桶回家,便看到了来村走访的邢飞,全副武装的他连忙摆了摆手,让邢飞呆在原地别动,自己径直走来,打开了家门。

10月是下半年蜜蜂产蜜的集中期,上个月,万永华便从外地务工回来,准备下半年的养蜂工作,“不够卖!下半年的蜂糖还要过几天才收齐”。邢飞一听,便笑着调侃道,“看来今年老万要成‘暴发户’!”

“我估计今年收入7万块没得问题”,尽管有些不好意思,但万永华还是没忍住报了个喜。小小的蜜蜂,让他尝到了奋斗的“甜蜜”。

山里采访养蜂大叔_致富经深山养蜂人视频_深山养蜂人纪录片

万永华的“甜蜜”事业只是个缩影。自2016年,乐山市市中区对口帮扶峨边以来,共派出帮扶干部229名,投入财政资金3315万元,引入社会帮扶资金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41个。其中,建成36个种养殖产业项目,实现帮扶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70余人。实施安全住房建设51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8个。

就在两年前,邢飞刚到葛村时,万永华的生活也全然不是现在的样子。

2018年7月,邢飞被乐山市市中区纪委监委派驻到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葛村担任驻村帮扶干部,开展援彝帮扶工作。在翻看贫困户资料时,作为党员的万永华引起了他的注意。“不爱说话,有时候不大理人”,可每一次到家走访,万永华都习惯回避与扶贫干部们接触。

年过五旬的万永华与80多岁的老母亲同住,随着年龄的增长,母子俩都患上了慢性病,需要常年服药,万永华至今也没有结婚。

“其实他有养蜂的技术”,村党支部书记朱跃强当下便给邢飞“透了个底”,“主要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好面子!”,原来,万永华前些年也发展过养殖,但因为没有技术,养的猪和鸡,病的病死的死。加上种植也收成不好,万永华便觉得有些灰心,觉得自己没有挣钱的本领,怕被嘲笑。久而久之,思想上比较消极,也不愿意跟母亲外的人接触。

了解了万永华的基本情况后,邢飞决定改变他。他利用开党员学习大会的机会,与万永华攀谈起来。“老万,你是党员,致富有什么想法没有?”“种点粮食够吃就行了。”万永华没有更多语言,第一次交谈变成了尬聊。

第二次接触是不久后的一次捐赠活动,邢飞给万永华母亲买了一件新棉衣,特意准备了一次家访。看到角落闲置的蜂桶,借机与他聊起蜜蜂养殖来。刚开始,万永华还是话不多,但话题转到养蜂,邢飞发现他的眼神一下就泛起了光彩。

致富经深山养蜂人视频_深山养蜂人纪录片_山里采访养蜂大叔

趁热打铁,邢飞回去立刻自学起养蜂的相关入门知识,他发现,葛村环境优良,蜜源植物多,油菜花、桃花、李花以及各种野花次第开放,花期长,好的环境让蜂蜜更加天然环保,市场价格也可观。上半年采完蜂蜜后,就是挖笋的季节,紧接着下半年的采蜜季又开始了,非常适合需要照顾年迈母亲,不宜长期外出务工的万永华。

于是邢飞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些专业养殖蜜蜂的视频,一找到机会便跟万永华聊养蜂。逐渐,万永华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头头是道:什么花蜜最香,什么时候采蜜最好,什么时候的蜂蜜最甜……

熟悉起来后,邢飞每次走访万永华家,都会特意带上镇上的农技员,“技术我们掌握了,其余时间你再种点玉米、豆子,不忙的时候出去打短工,一年收入可能差不多有10万哦!”,农技员的讲解加上邢飞在一旁的“敲边鼓”,万永华彻底心动了。

在邢飞的鼓励下,万永华先尝试着养了10几桶蜜蜂,半年下来采蜜40多斤,因为品质好,每斤卖到了100元,还供不应求。年底一算,仅卖蜂蜜一项就给他增收4000多元。初尝“甜头”后,2019年,老万养蜂15桶,共采蜜100余斤,仅养蜂的收入,就首次突破了万元。

持续扩大了种养殖规模后,万永华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农闲时间,他便抓紧外出务工。收入账本上数字越来越喜人,万永华“年薪10万元”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