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神奇的“心流体验”,为什么通过它可以进入巅峰状态?
1975年,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发现了“心流”的秘密。当一个人从事的任务对其技能水平的挑战恰到好处时,就会发生心流现象。因为缺乏挑战性,任务会显得很无聊;但挑战性太强,就会变得压力过多。只有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才能进入心流。
人的神经系统就像电脑的处理器,是有负载限制的。当所有处理能力都聚焦在手头的任务时,一个人就会由于无法处理更多的信息,从而丧失自我意识,忽略掉一种从内而外的成就感,这样心流就稍纵即逝了。
当然,心流往往是一种理想心态,人不能像开关一样随心所欲地控制心态。心流基因组计划的创始人、《纽约时报》《探索》杂志专栏作家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对心流概念进一步研究,他发现,人可以“进入”或“退出”心流状态的想法已经过时。
他在Big Think Edge讲座的视频中提到:“当人们希望生活中有更多心流状态时,我们建议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心流周期。我们所知道的心流状态是四个部分,人在返回到心流状态前,必须经历一轮循环。”
根据科特勒的说法,这四个阶段包括挣扎、释放、心流和恢复。
01
挣扎:用魔鬼般地训练打开心流的大门
你还记得第一次尝试某些东西时的感觉吗?是不是很难把握?由于过于困难,你需要大量的精力来关注和破解问题,但最后似乎还是一无所获。实际上,这是好事,它是进入心流状态的前提条件。
挣扎是心流流程周期的第一阶段。你会先下载大脑需要的信息,拼凑起来以解决该任务,于是,你正在研究所需要的各个部分,更全面了解自己的身心需要做什么。
对于商务人士来说,该阶段可能代表深入研究或重点解决的项目。对于运动员来说,该阶段可能是激烈的碰撞和训练。对于艺术家来说,该阶段可能是枯燥的练习和专注的学习。
在这个阶段,为了增强自己的注意力和机敏度,身体可能会将各种压力激素(例如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注入个体的系统——此时你的压力会上升,也容易感到挫折感。
也许你第一次学习某些东西觉得难以继续,一度想偃旗息鼓,但此时千万不能放弃,请继续努力奋斗,心流状态可能马上就会到来。
它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爆裂鼓手》。我们都喜欢看天才的故事,他们一出生就自带光环,举重若轻,智力超群,无论做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如果说别人赢在起跑线,而他们的起跑线直接就停在终点。
19岁少年安德鲁却只是大多数人种最平凡的一员,却也有着看似不切实际蚍蜉撼大树般的梦想,在导师的严格督教下,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用超出生命的负荷进行魔鬼式的训练,双手敲鼓打直到鲜血流出。
无疑,这个阶段是痛苦的,但唯有痛苦才能鞭策他走向舞台中央。对我们来说同样如此,适度的压力可以让我们通向心流这道窄门。
02
释放:如果感到压力到了极限,请先停下来
心流的第二阶段是“释放”,从字面上理解,代表着一个人正在暂时离开自己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如果你觉得自己压力很大犹如撞墙,不要着急。先停下你手上正在做的事情,深吸一口气,从这段时间一直在做的事情中脱身出来。如果你在尝试某类活动但屡屡受挫,可以回到一些简单的自己可以把握的事情上,做一些有趣的没有太大挑战性的事情。例如,如果你尝试写作却没有成功,不妨稍作休息并散散步,或者休息一下,去看场电影。
为了使自己进入心流,我们需要进行模式中断,也就是切断与挣扎心态之间的联系,将身心转向完全不同的事物。
通过旋转和模式切换,我们触发了大脑中的重要化学变化——一氧化氮会淹没自己的整个系统。这能使我们摆脱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在内的压力激素,而这些激素在挣扎阶段会充斥我们的系统,现在则要释放这些物质。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工作狂这类人存在,他们的职业精神值得敬佩,但是由于整日的工作,甚至通宵达旦,尽管他们的工作换来了短期的收获,但却可能留下了更大的隐患。
这就是所谓的透支,将过度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并保持长时间地保持高强度,很少有人身体吃得消。透支带来的后果就工作效率降低,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就长远来看肯定是一种损失。
拼命努力没有错,冲刺极限也没有问题,但是要学会时不时清空缓存,蓄力之后才会更加从容地出发战斗。
03
心流:恭喜进入大脑的最佳状态
当你从释放阶段再次回到任务当中,你会感到巨大的不同。挣扎的状态让步给了释放中的你,由此创造了心流。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感觉和表现都达到最高点。大脑充满了神经递质的混合物,你会处在每个人都想找到的难以捉摸的最佳状态。
这是心流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要注意的是,它不能独立于前两个阶段而存在,上一个阶段和随后的下一个阶段是相互依赖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下一阶段未得到谨慎处理,那你不太可能再次访问心流这个阶段。
科特勒称这个阶段为“超人体验”,这与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相似。人生的道路便是从本我到自我,然后再到超我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
如果说前两者是"我能做什么"和"我想做什么",那么最好的状态就是“我应该做什么”,这时候他会自觉承担起责任,以充沛的精力投身工作,不会有任何的负面情绪,而且从中感到满足和愉悦。
据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普通人在大约5%的工作时间内处于心流状态。但如果能够将这个比重提高至20%,他们预测称整个工作场所的生产力将翻一番。或许,通过科学的方式训练,我们都可以迈向这个目标。
04
恢复:适当休息,进入下一轮心流循环
心流需要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获取大量能量。它需要很多资源并利用我们已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储备来为心流做准备,所以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和补充。刚刚经历过心流状态的你,需要给自己的身体缓冲,不要那么快地就草草进入奋斗阶段。
如果没有适当恢复的心流,很可能会受伤或感到倦怠,一定要学会恢复再进入下一个挣扎状态。一旦你的身体没有从上次的心流中恢复过来,而又过早地陷入了挣扎,这将是灾难的根源。
恢复是该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就像睡眠对一个人健康一样至关重要,它容易被忽视,但却是真正的基础,你恢复得越好,就越能全心全意如履平地般应付压力。
众所周知,在经过剧烈的运动后,我们往往要对身体进行拉伸,让肌肉恢复弹性和松弛,以便于休息。学习和工作一样,在项目完成后,不需要马不停蹄奔赴下一个目标,而是要先复盘和总结,分析利弊得失,并利用这个空档适当休憩,最后再去开始新一轮的心流循环。如此方能生生不息,滚滚向前。
定期进入心流状态的好处数不胜数。首先,心流状态本来就令人愉快,并且对心理健康大有裨益,经常处于心流状态的人很少压抑或焦虑,许多研究也已证实了心流会增加积极性,让人更加阳光开朗。
其次,除了自我感觉良好和在工作得到享受外,在各种不同的任务中,心流已被证明能带来更高的工作表现。
包括国际象棋、音乐、体育、设计、写作等任务中,心流状态往往伴随着更优质的表现。心流也与更超凡的科学和艺术创造力相关联。由于心流中的创造者们没意识到这点,往往会对自己创造的作品感到惊讶。
学会更好地利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流,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超能力。这是许多杰出人才共有的品质,对于想要更高效更聪明的人来说,心流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越接近心流状态,精神越是专注,感受也更加强烈。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心流的能力,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赋,只要合理利用,我们都可以化身永远精力百倍的企业家,分分钟灵感爆发的创作者以及时刻激情澎湃的演说者。既然如此,不如打开心流的大门,让大脑来一次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