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早 北京早知道
眼见着入了伏,北京的天气也变得闷热起来。说好的雷阵雨突然迟到,只留些许阴云为人们遮挡毒辣的日头。
待在家里、办公室的时候尚有空调可以缓和暑热,可走在路上的时候,真是动不动就出一身的汗。
这个时候,流淌在北京人血液里的每一个基因都忍不住发出灵魂的呐喊——
“好想吃西瓜!”
西瓜,绝对是北京人在夏天的灵魂伴侣。冰箱里可以“食无肉”,却一定得有西瓜。
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西瓜和北京人的缘分,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西瓜是葫芦科西瓜属植物,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不耐寒,果肉甜美多汁,果皮光滑,有称“盛夏之王”的美誉。
按照研究者的一般观点,西瓜原产于非洲,后经西域传入中国。最初的西瓜瓤应是白色的,而且味道还有些苦。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称:“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
但是,西瓜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还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是五代时期传入的。
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
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里也有类似记载:五代同州郃阳县令胡峤入契丹“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周广顺三年(953)……峤归”。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汉朝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有西瓜吃了。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隐侯(沈约)的《行园》诗云:“寒瓜方卧垅,秋蒲正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都参差。”有人推测,诗中谈到的寒瓜就是西瓜。
而且,这一推测也有考古证据。
1976年,广西贵县西汉墓椁室淤泥中曾发现西瓜籽;1980年,江苏省扬州西郊邗江县汉墓随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于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
北京,是古代西瓜登陆中国的第一站,也是西瓜品种不断优化改良的重要基地。
古代的契丹人穿过新疆的茫茫戈壁,将第一捧西瓜籽带到了北京一带。当时的北京经济繁荣,与北方少数民族贸易往来密切,因此西瓜得以传入,就此在中国落地生根。
北京人对吃瓜的爱,也从此刻开始培养了起来。
吃瓜,最初是富贵人家的专利。
据考证,在内蒙古辽代墓葬壁画上,就能见到“吃瓜群众”的身影。此墓筑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六、七年间,距今相隔近一千年。
自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开启了夏天“吃瓜”的美好人生。
不过,直到宋朝,西瓜的种植才真正普及了起来。
大诗人苏东坡就非常喜欢吃西瓜,曾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观《左传》,书往右翻。”
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写了《西瓜吟》,对吃瓜场景的描述非常生动:“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到明代,大兴庞各庄西瓜已名扬天下。据载,嘉靖皇帝非常爱吃大兴的西瓜,为此特意开辟了一处“御用”瓜园。
每当瓜熟蒂落之时,就派亲信太监到瓜园看守,而其他所进奉的贡瓜,一概不吃,以防有人下毒。
很多人在吃瓜的时候,肯定都想过,要是能只吃中间最甜的那块瓜瓤就好了。
热衷于美食享受的慈禧太后,就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凭借这种超奢侈的吃瓜姿势,她一次能干掉十几个西瓜。
而且慈禧的吃瓜方式尤其精致,曾命人做成“西瓜盅”,又称“一卵双凤”、“西瓜双凤”、“瓤西瓜”。
据说其味道清醇鲜美,沁人心脾,尤其是果味浓香,能解油腻,为夏令御膳佳品。
然而,过去的穷人并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买不起瓜的人只能找别人吃剩的瓜皮舔,就是“溜西瓜皮”。
普通人家能吃得起瓜,还是得感谢育种专家和瓜农们的辛勤劳作,以及北京政府多年以来为西瓜进京而做出的各种努力。
北京人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西瓜品种,让西瓜从味道寡淡、甚至还有点苦的野生物种,变成了今天又沙又甜的消夏美食。
据清史料记载,北京特产的西瓜品种就已经非常丰富了,有“黑鬼子”、“大三白”(皮、瓤、籽皆白色)、“绿三白”(皮绿瓤黄)、“枕头瓜”、“贡瓜”等。
此外还有所谓“打瓜”。这种瓜很小,瓜子可以用来做糕点。
行人路过瓜田,可以免费吃瓜,但必须把籽留下,而且只能用拳头打开瓜,故而称之为“打瓜”。
解放时,北京西瓜的主要品种是“黑蹦筋儿”。老北京人应该对这种西瓜很熟悉,它的瓜皮是青黑色的,摸上去有一道道棱,曾经陪北京人度过了很多个夏天。
到了80年代中期,北京人的西瓜图鉴中又多了“郑州三号”和“早花”。
到了1989年,个大皮薄,果肉又甜又脆的“京欣一号”上市,更是让北京人沉迷于有西瓜吃的美好夏天。
北京人吃西瓜吃得相当之凶猛。
有数据称,中国人种植并收获了全世界80%的西瓜,而且基本自产自销,自己就吃完了。而位列产量第二的伊朗,西瓜种植量大概只有中国的5%。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8年,北京市种下了四万多亩西瓜,产量达13.24万吨。
今天,北京本地产的西瓜主要来自于大兴和顺义。
大兴区种的西瓜基本是从“京欣一号”发展出来的京欣系列,有庞各庄、北臧村、安定、礼贤、魏善庄、榆垡六个主产区。
其中,北京大兴的庞各庄被称为“中国西瓜第一乡”,400年前就有入贡的记载。庞各庄的土壤是“蒙金土”,金黄的壤土上覆盖着一层银白沙土,非常适宜种植西瓜。
而顺义区最知名的西瓜产地莫过于北务镇了。这里的土地也属于沙质土壤,种出来的西瓜皮薄,西瓜从心到皮差不多甜。
杨镇作为顺义区另一个西瓜重要产地,种西瓜有50多年的历史,尤其以麒麟瓜闻名,个头虽小,但皮薄甜度高。
至于相对少见的黄瓤西瓜、无子西瓜等特色品种,更是让北京人的吃瓜乐趣变得多种多样。
西瓜堪称“盛夏之王”,清爽解渴,味道甘味多汁,是盛夏佳果。
西瓜除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外,含有大量葡萄糖、苹果酸、果糖、蛋白氨基酸、番茄素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物质。
西瓜果皮、果肉、种子都可食用、药用。
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
西瓜中所含的糖、蛋白质和微量的盐,能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对医治心血管病,如高血压等亦有疗效。
西瓜皮及种子壳所制成的西瓜霜,能够治疗口疮、口疳,牙疳,急性咽喉炎等病症。
北京人喜欢吃西瓜,还真是有理由的。
过去,一到夏天,北京到处都是西瓜摊。
据报纸统计,1985年,北京人一个夏天平均要吃至少60斤西瓜,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当年西瓜产粮达三亿三千万斤,个体瓜摊达一万个。1986年,北京人的吃瓜热情有所减退,每个人也吃了45斤西瓜。
当年的冰镇西瓜,支撑起了北京城的整个夏天。
当然,如今的北京人已经没有这么执着于吃西瓜了。
想要消热解暑,人们也可以吃根冰棍、喝瓶汽水,或者打开空调,让室温变得更加舒适。
同样,可供选择的水果也更加丰富,桃、杏、李子等应季水果的充足供应,以及各种进口水果的出现,都让西瓜看上去没那么不可替代了。
但是,西瓜仍然是北京人的夏日执念。到了最热的时候,如果不吃上一个西瓜,就总是觉得夏天还不够完整。
还记得过去在小摊上买瓜的时候,可以让小贩切一块三角形的瓜来尝一尝。对小早来说,那是买西瓜最大的乐趣。
人们无法算清自己吃过多少西瓜,就像无法计算出人生要走多长的路。但是清凉的西瓜汁滑进喉咙的儿时记忆,却是永远不会忘却的美好。
今年夏天,您吃西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