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种植致富_橡树种植效益_致富种植橡树图片

致富种植橡树图片_橡树种植效益_橡树种植致富

编者按:

地方志素有“博物之书”的美誉。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地方志,《大定县志》囊括了从夏商以来直至清末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相关问题的珍贵资料,具有广泛的史料价值。今人读古,意在古为今用,彰往昭来,正所谓“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现将《大定县志》节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重在借鉴学习,推广传承,以期对当下工作有所启示和指导。

黄宅中:种橡养蚕赋

——《大定县志》节选(二)

闽人刘祖宪《橡茧图说》云,“橡,《尔雅》谓之栎,山东、关中谓之檞①,贵州谓之青㭎。其木可薪炭,其子可饲猪,其斗可染皂,其叶可养蚕,管子云:‘十年之计树木’,而橡则四年便可养蚕。他树必沃土易长,而橡则瘠土皆宜。”今遵义一郡,橡茧之利,甲于黔省。盖自乾隆间,太守程玉教民蚕织,至今赖之。大定界连遵义,种橡亦宜,惜仅供薪炭之用,不知养蚕,因作赋以风焉。

①槲[jiě]:古书上说的一种树木,松樠,即松心木。

②青㭎:落叶乔木。

译文:福建人刘祖宪《橡茧图说》记载,“橡树在《尔雅》中称为栎树,崤山以东关中一带称之为檞树,贵州称为青㭎树,它的木材可以用来烧炭,果实可以用来喂猪,装籽的外壳可以用作黑色染料,树叶可用来饲养蚕,管子说:‘十年之计树木’,但橡树却只用四年就可以用来养蚕。其他的树一定要肥沃的土地才容易生长,但橡树却肥瘦土地都适合。”现在遵义郡种橡树养蚕获利,在贵州省算是第一。大约从乾隆年间,太守陈玉教老百姓养蚕织布,到现在都还在依靠这些技术。大定的边界与遵义接壤,种橡树也适合,可惜大定人只知用橡树烧炭,不知用来养蚕,因此我作这篇赋来劝他们种橡树。

繄黔岭之荒寒,莽童山兮岌岦①。地不产乎桑绵,利孰兴于乡邑。彼木有材,维橡可拾。沃沃新叶,森森林立。秋风飒兮黄壳干,春雨滋兮青林湿。屋多依树,蜗舍头低。人似采桑,蚕筐手执。虫食叶以眠三,绺②纬丝而缕十(纬丝以十缕为以绺)。

①岌岦[jílì]:岌:山耸起的样子;岦:山貌。岌岦:山的样子高耸。

②绺[liǔ]:量词,指一束理顺了的丝、线、须、发等。

译文:贵州的山啊又荒凉又寒冷,又高又陡草木不生,土地不出产桑棉,(不知)用什么来使城乡经济振兴。那里有一种叫做橡树的木材,只有它适合栽种。(栽种不久)就可以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高大林立。秋风飒爽的时节树皮就干了,在春雨的滋润下青青的树林变得润泽。房屋的前后都种植着橡树,房屋依着树的低矮,人进出都要低着头。好像人手提箩筐弯腰采摘桑叶,蚕虫吃了桑叶,三眠后,就吐出了一缕一缕的蚕丝。

懿①乎陈太守之治遵义也,惠怀闾里,巡视阡陌。悯胼胝之②妇子,殚③力作于石田;夏灼肤于烈日,冬裸体于寒天。挟纩④忻忻⑤其有几,绨⑥袍恋恋以谁怜。乃周身之布帛,居奇货于市廛⑦。良由青畴桑柘⑧之林,岩崖不植;是以红女机梭之法,里巷罕传。无衣褐而嗟岁暮,有筐绥而颂宰贤。奠鸿嗷以绥辑,课蚕织为最先。看他荫满槲林,富吾民者惟此物。遂尔风行棠舍,志遗爱兮想当年。

①懿[yì]:意指美好(多指德行)。

②胼胝[pián zhī]:俗称“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

③殚[dān]:竭尽。

④纩[kuàng]:絮衣服的新丝绵。

⑤忻忻[xīn xīn]:欣喜得意貌。

⑥绨[tí]:光滑厚实的丝织品。

⑦廛[chán]: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⑧柘[zhè]: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

译文:陈太守治理遵义给这里带来许多恩德,施恩关怀底层百姓,经常到田间地头巡查,同情操劳辛苦的男女百姓,这里的百姓竭力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夏天顶着烈日暴晒,严寒衣不遮体,能够高高兴兴穿上棉絮衣的有几人?能念旧着绨袍的人有谁怜悯同情?于是人们身上的衣服的绸布在街市上卖得很贵。良田原野,山崖之上都不能种植桑树林,因此,织女织布的方法街上也很少流传,不得衣服穿的人感叹岁末冬天的到来,养蚕而使生活安定的百姓歌颂贤能的地方官,给饥民以生存来安抚百姓,教他们养蚕织布为最先。看他橡树长得高大茂盛,能使我们老百姓富裕的就只有这种树了,于是种橡树的风气就盛行起来了,想当年太守立志要给百姓带来好处。

橡之所植,瘠土偏宜。种和猪血(栽种时,先将橡子用猪血调和,则易发生),名假虎皮(橡种不一,有虎皮青钢,红绸青钢等名)。实侔①榛栗,薪析柞②枝。辨释名于朴速,让佳卉于桐椅。如樗③材散,似栎阴垂。旦旦伐樵童之斧,朝朝供爨④妇之炊。予取予求,不汝瑕疵也,其菑⑤其翳⑥,时为作屏之。岂知斯材之利用,羌乃式谷以蕃孳⑦。

①侔[móu]:相等,齐。

②柞[zuò]:“栎”的通称。

③樗[chū]:樗材,不好的木材。

④爨[cuàn]:烧火做饭。

⑤菑[zì]:枯死而未倒的树。

⑥翳[yì]:遮蔽,障蔽。

⑦蕃孳[fán zī]:蕃:草木茂盛;孳:滋生,繁殖。

译文:橡树的种植,偏偏是瘦瘠的土壤适合,种子和着猪血(栽种的时候先拿橡籽用猪血调和,这样才容易生长),名字叫虎皮(橡树有不同的种类,有的称虎皮青㭎,有的称红绸青㭎)。它的果实与榛子和板栗相似,砍下分开的枝丫可以当柴烧,辩析解释它的名字叫朴素,它美丽的花像桐花和椅花一样,像不好的材散罗,像栎树浓阴覆盖。每天提着斧子砍柴的孩子都可有柴砍,天天做饭妇人都有柴火用。任你所取,任你所求,就不要对它过分要求。它形成的浓阴还可以有遮光挡雨的作用,哪里知道这种树还有这么多的功用,可以在山谷繁殖栽种。

丛可放蚕,蔽芾①不殊樾②荫;良能作茧,坚韧还类lan丝。时则野屋春深,山村雨霁。麂眼③篱编,马头神祭。蛹壳罗承,烘房户闭。调火候之融和,谨昕宵之防卫。蛾乍出头,蝉如脱蜕。雌有偶而秀分眉(蛾出时,大者为雌,小者为雄,雄者眉粗,雌者眉秀,无论雌雄,尽提入位,使自相配偶);妇携篮而花插髻。草棚杆影,侦鸟鹊以驱除;山谷入声,怕猿猴之伤噬。行来橡材林深处,短条绾④以长条;食到绿叶稀时,日计余于月计。

①芾[fú]:草木茂盛。

②樾[yuè]:路旁遮阴的树。

③麂[jǐ]眼:麂的眼睛。

④绾[wǎn]:卷。

译文:树丛中可以养蚕,遮阴的效果不亚于樾树的树荫,确实能养蚕作茧,坚韧得就像山桑的丝。到了野外房屋春深,山村雨过天晴的时候,用竹子编好像麂眼一样的篱笆,就去祭拜蚕神,蚕儿结茧的时候,就紧闭烘房,调整温暖的火候,小心地防护,白天晚上小心地看管,蚕窝刚刚出头的时候,蚕衣就像褪下的皮一样透亮,有的雌性蚕有时秀眉分开(蚕窝出的时候,体型大的是雌性,体型小的是雄性,雄性眉粗,雌性眉秀,不论雌雄,全都装入箩筐,让他们自行交配),农村妇女发髻插花手提竹篮。搭建草棚竖立木杆,用以驱除鸟雀;山谷有人的声音,就害怕猿猴伤害吞噬。来到橡林深处,长条短条参差而生;日积月累蚕虫吃到绿叶稀少。

尔乃苇箔①晒晴,丛祠挝②鼓。煮茧人忙,提丝手数。乙乙干条,庚庚万缕。络线导筒(煮茧毕,以所抽之丝,套在风车上,引以行管,名导筒)纺身在户。安综马而签撑(综马以以竹管为之,长二尺二寸,将竹劈开一尺三寸,以小竹签撑其中,使开口以穿综线,综线以苧为之,所以套经丝者也),听鸣鸡而灯炷③。男绕辊④而身闲(绕丝辊以木为之,长二尺三寸),女抛梭而力努。成章与蜀锦同夸,入市共吴续争估。染五采之辉煌,走四方之商贾。使非橡山之徧地能栽,橡木之良材早树,则蛮烟僰⑤雨之乡,乃乱石荒榛之土。茧种难成,蚕丝莫吐。草衣卉服服,谁变椎髻于夜郎;保障茧丝,孰追循良于召父也。

①苇箔[bó]:用苇子、秫秸等做成的帘子。

②挝[zhuā]:打,敲打。

③炷[zhù]:灯心。

④绕辊[gǔn]:绕丝线的木辊。

⑤僰[bó]:本意为中国古代称西南地区的某一少数民族,这里指彝族。

译文:于是用苇席在晴天晒,山间修建祠堂击鼓传声,煮茧的人很忙碌,抽着丝在手里数着。千丝万线,把丝线缠绕在导筒管(煮茧完毕,用抽出的丝,套在风车上,用行管引线,名叫导筒),按上综马,用竹签撑着(综马以以竹管为之,长二尺二寸,将竹劈开一尺三寸,以小竹签撑其中,使开口以穿综线,综线以苧为之,所以套经丝者也),听到鸡叫,灯还亮着,男人制作完缭丝辊(绕丝辊以木为之,长二尺三寸)就闲下来,妇女在织布机上穿梭努力,织成的锦缎可与蜀地的锦齐名,拿到市集上可与吴地的绫罗绸缎争价,染成各种美丽的锦缎让四方的商人跑来买,假如不是橡山的偏僻地方能种植,像橡树这种优质的木材能早日种成,那么,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就只能是乱石荒榛树的土地。蚕茧的种植子很难成,蚕丝就不会吐出,用草编织的衣服,在夜郎这个地方谁又能改变人们的穿着打扮,保障了蚕丝,有谁还会追念西汉召信臣那样的贤良官吏。

大定地隶罗施,昔称卢鹿。与遵郡兮比邻,岂山茧之难育。或载绩于苧麻①,或剥皮于棕竹,或贸布而纺绵,或买丝而粜谷。弗娄弗曳,几等诮于枢榆;以薪以蒸,顾载芟②乎橡槲。胡不易种于兹邑,树树栽培,聿③观成效于他年,家家杼柚。同歌五裤,境内少牛衣夜泣之人;不及十年,水西多茧馆春荣之木。

①苧[zhù]麻:植物名。

②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

③聿[yù]:文言助词,无义,用于句首或句中。

译文:大定地理属于罗施,以前称着卢鹿,与遵义相邻,难道山中的蚕茧难得养成吗?有的用苧麻来纺织,有的剥棕竹的皮,有的卖布纺棉,有的买丝卖粮。不能拉不能摇,几乎等同于枢树榆树;用来烧火用来蒸煮,所以砍橡树来烧火。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这个郡邑?多栽种橡树;将来会收到成效,家家户户能纺线织布。百姓同赞官吏贤良政绩突出,大定境内就会少有贫穷的百姓;用不上十年,水西一带一定会种树养蚕蔚然成风,欣欣向荣。

(内小注,俱出《橡茧图说》及《遵义府志》。道光甲申贵州安顺府安平县今刘祖宪,以大府赵遂楼制军、程鹤樵中丞、吴荷屋方伯饬属吏劝民种橡育蚕,乃仿楼璹《耕织图》意为《橡茧图说》,自辨橡种橡、以致上机成绸,厘为四十一说,说各一图,刊为印本徧布民间。盖推遵义陈太守玉dian遗法也也。乙已冬,余守大定,山郡苦寒,境内贫民,冬月多裸身赤体,走冰雪中,心甚悯焉。闻前署守徐玉章教民纺织,间有从者。而地邻遵义,种橡亦宜。橡、俗谓之青钢树,瘠土荒山,皆可种植。诸生罗诗林向余言其家养蚕,可以其法推而行诸境内。万松书院傅确园院长又以刘大令《橡茧图说》印本见示,喜而录之,因出示劝民栽种青钢树,期为永久之利。夫十年之计树木,而橡树则三四年即可成林。放蚕利饶而效速,官斯土与居斯土者,可不汲汲以图之乎。

丁未(1847)三月,集试郡属童生,以种橡养蚕赋命题,拟作一首以示款歆动之意,非敢较工拙于文字也。惺斋黄宅中并识。)

译文:(全文的注释,都出自《橡茧图说》及《遵义府志》。道光甲申年间贵州安顺府安平县令刘祖宪,上级官府赵遂楼制军、程鹤樵中臣、吴方伯隐士告诉各级官吏勉励百姓种橡树养蚕,于是仿照楼《耕织图》之意做了《橡茧图说》,自己选择橡树种橡树,能够纺纱织布,定为四十一篇,每篇各一图,刊印发到民间。大概是效法遵义陈玉太守留下来的方法。乙巳年冬,我主持大定府的工作,山间苦寒,境内的贫民,冬天多光着身子,走在冰天雪地,我心里很同情他们。听到前郡守徐玉章教民纺织,偶有学习他的人。大定府与遵义郡相邻,种橡树也应该合适。橡树,人们称为青㭎树,各种贫瘠的土地荒山,都可种植,诸生罗诗林向我谈到他家养蚕的事,可以用他的方法在大定境内推行。万松书院傅确园院长又拿刘大令《橡茧图说》印本给我看,高兴地记下了,于是拿出来劝百姓栽种青㭎树。期望能成为大定府百姓永久的好处。十年种树,可橡树只是要三四年就可以长成林。种橡树养蚕好处多,而且很快见效,在大定府为官的人和居住在这里的人,能不赶快去种树养蚕吗?

丁未三月,召集本郡的童生考试,用种树养蚕赋为题,打算写一篇抒发内心感情,不敢卖弄文字功夫。惺斋主人黄宅中记。)

赏析:

古往今来,从江山社稷,到黎民百姓,都是为官者、执政者绕不开的核心主题。面对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也许外敌入侵还不足以致命,也许天灾人祸也能绝境逢生,唯独不能忽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条铁定法则。无论何时何地,百姓都是国家的基石,要想取得天下、安定天下,其关键就在于获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而要获得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爱民、利民、惠民、富民是根本。古语有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又云:“为人臣者,以富民乐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正是此意。

黄宅中《种橡养蚕赋》一文,通篇以种橡、养蚕、织布一以贯之,从表层意思看来,无非是立足大定实际,倡导当地百姓效仿遵义之法,把种橡、养蚕、织布作为富裕经济、改善民生之道,以期缓解黎民疾苦;往深层意思探究,一个为官者的担当与果敢彰显无疑,“常念百家姓、常进百家门、常思百家苦、常解百家愁”的拳拳之忱更是历历可见。

当然,只是脑子想入非非,只是嘴上高谈阔论,而没有付诸实际行动,也是不能成事的。甚至在付诸行动之时,还不能盲目,还得有点子、有方法、有路径。鉴于当时遵义一郡“橡茧之利,甲于黔省”的成功经验,大定有了借鉴对象;又由于“大定界连遵义,种橡亦宜”,在大定种橡当属切实可行之举。然而主观上却不容乐观,大定人种橡“仅供薪炭之用,不知养蚕”,也就是说,橡树潜能尚未得到最大释放,橡树价值尚未得到最大发挥,只知砍伐烧炭而不知养蚕,的确是一大缺憾。因此,必须对百姓思想认识进行提升改造,而本赋想要达到的目的即为此。

大定先天条件不好,“繄黔岭之荒寒,莽童山兮岌岦”在此可见一斑,所以在发展之路上往往事倍功半,不占多大优势。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彼木有材,维橡可拾”,有一种叫做橡树的木材,在这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它是适合栽种的,并且能够“沃沃新叶,森森林立”,其欣欣繁茂之态自不必累赘表述。遵义一郡既可依赖种橡养蚕而获得丰厚收益,大定也能因地制宜用己所长在富民经济上后来居上。

道路选择正确,方法运用得当,于决策者而言,良苦用心的运筹帷幄必将换来利民、惠民、富民之功效,“看他荫满槲林,富吾民者惟此物”即为贴切之写照,而“同歌五裤,境内少牛衣夜泣之人;不及十年,水西多茧馆春荣之木”的太平愿景,正是百姓安居乐业之体现。

由此想到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及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1号文件”又为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出清晰路线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目的,而核心是人,生活在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

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入关键时刻的今天,广大农村是不可规避的薄弱环节,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标志,产业兴旺是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实现以产业兴旺推进百姓生活富裕的目标,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行,不变革农业生产模式不行,不开拓市场渠道不行。所以,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正当其时。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这为我们做好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是我县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把产业发展起来,对于今天的大方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关系贫困农民脱贫,也关系农村可持续发展。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是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途径。所以,无论在转变思想观念上、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还是在转变作风上,都要来一场革命。既然名曰“革命”,必然是颠覆性的,面对渐渐落伍甚至即将被淘汰的传统,一定理直气壮、势不可当。

鉴于各种原因,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玉米、种洋芋、种水稻,在黔西北一带,尤其旱地玉米居多,不过比较成本偏高,比较效益偏低,付出多,收获少,甚至入不敷出,做的是折本买卖。那么不种玉米种什么?调减玉米之后拿什么来补上?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改变祖祖辈辈养成的习惯,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树立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当下调减玉米并非“自断后路”,反而是“广开门路”,这时候的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附加值高的优质产品。

产业兴旺,百姓才能致富。前人尚能效仿遵义之法种橡养蚕织布以改善民生,今天的我们定然不能落伍,也要在这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中啃下这块“硬骨头”。所谓勤政惠民,即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这个份上,也就领会了从政之要义,恪守了为官之本职,把握了主事之法则。

翻译:大方一中语文教研组

赏析:许再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