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平市迎来中国人民大学“追寻领袖初心路”博士生服务团。在为期一周的调研中,18名博士生、硕士生成员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从闽北大地出发,走向社会实践课堂,在南平的历史文化底蕴、绿色产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汲取成长养分,凝聚青春力量。

观“理学”历久弥新

161阶台阶,拾级而上,便可见到考亭书院的道原堂、集成殿、庆云楼等建筑群。

考亭书院是朱熹晚年定居治学、传道授业和终老之地,也是博士生服务团探索朱子文化的第一站。

走进书院大门,矮墙上刻着朱熹“劝学诗”和读书语录,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读书等读书故事浮雕逐一映入眼帘。不远处,依水而建的建阳考亭古街里,水榭戏台、黛瓦青砖、民俗小摊洋溢着市井的活力。

图片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也看到书院在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再现勃勃生机。”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生李甜在笔记中这样写道,时过境迁,考亭书院已不复昔日盛况,但留下的理学思想仍荫泽后人,浸润着当地市民的生活。

1998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考察调研考亭书院重建工作,仔细了解朱子生平事迹和书院前世今生。得知南平市保存了相关史料,成立朱子文化研究会,着力弘扬朱子文化,他语重心长地嘱咐:“你们有这些文物史料,要加强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朱子文化,成为南平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寒泉精舍和西山陵园,服务团的同学们跟随讲解员参访朱子文化遗存之地,感悟朱熹在此为母守孝、专心治学的精神,理解“忠孝”“廉洁”“心传”“道统”的蔡氏家族门风内在含义。

“来到这座朱熹创建的第一所书院,脑海中浮现两句诗: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在夏秋之际慨叹光阴易逝,分外应景。”法学院硕士生史慧琳不仅感受到朱子的魅力,更体会到朱子文化在南平立“根”铸“魂”,给人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共鸣。

从展示朱子文化的业态产品、文旅项目不断落地,到宋明理学研究书籍出版、宣传影视资料推广,放眼闽北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历久弥新。历史文化的传承,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在延续城市文脉的文物建筑里。保护利用从而活化文物古迹,让历史遗珍再绽韶华,是南平人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坚守。

品“环带”点绿成金

“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南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17次深入南平调研,足迹遍及闽北山山水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便到南平。他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方向,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助力民族乡村振兴”。

是以,博士生服务团走进南平各村镇,与种植园农民交流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现状,向科特派取经“三茶”统筹发展要义,从“环带”建设中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谛。

建阳麻沙镇整合“环带”沿线资源,打造文旅项目,形成“文旅融合,抱团发展”模式。服务团成员们重点关注其间多元化投入结构、区域经济合作、产业融合情况以及产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困难等问题。

当了解到麻沙水南村被确定为福建省“圆梦村”试点村之一,依托“党员+科技特派员+农户+示范基地”帮带模式,从软弱涣散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经济学院博士生张仲元再次感慨“实践出真知”。

张仲元说,南平坚持生态优先、发挥科技引领、构建良好业态的发展模式为“两山”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切实的路径参考。

走进光泽华桥乡吴屯村,在金映茶园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调研的相关视频报道;在光泽止马镇杉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曾亲手种下的香樟树旁,聆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到建阳黄坑镇、徐市镇等地的企业探究竹制品成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之路……“环带”满眼绿丝绦,绘就南平高质量发展底色,给服务团以无限启迪。

“一座山、一片叶、一根竹……因地制宜‘点绿成金’,才能在绿水青山间圆产业振兴梦,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郑智雯如是说。

“乡村振兴的财富和优势在生态。”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何超仪同样有感而发,当好生态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定能让更多村民致富增收,吃上“生态饭”。

悟“青春”跃马扬鞭

来到光泽寨里乡大洲村,博士生服务团重温抗日战争那段苦难辉煌的岁月,用历史的火把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

每一次对历史记忆的回眸,都是对美好未来的瞩望。“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学院博士生汤李琛如此说道。

红旗不倒,绿茵遍野。随着实践的深入,服务团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丰富多元的实践内容贯穿于满满当当的行程中,让服务团成员们感到“酣畅淋漓”。众人一面从南平的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中汲取养分,一面也发挥各自专业所长,为当地建言献策,贡献青春力量。

调研建阳小湖“三宝”红糖、杨梅、水仙茶发展,学习祝中村土法榨糖制作技艺,了解水仙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探讨茶产业提质增效路径。

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围绕“一根竹”“一片叶”如何更好地发展与地方企业座谈,就竹产业链延伸、茶品牌打造、产品深加工及与文旅融合等方面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开展交流。

走进建阳一中,与高三学子交流学习方法,勉励同学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以青春之我圆强国之梦。

与当地市民分享主题教育学习体会,号召大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

行走“环带”,看见美丽南平。在这里,服务团体会“处处有文化、满眼皆山水”的深厚历史积淀,总结“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经验,探索将生态资源优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新道路,领悟新时代产业振兴与绿色产业发展的全新模式。“此次调研犹如读一本名为‘实践’的书,收获颇丰。”历史学院硕士生李施韵的话语掷地有声,“华夏波澜壮阔,少年仍需努力。我们必将用实际行动谱写新征程上新青年的奋进之歌。

来源:闽北日报(张筱惜)、图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团委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