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截肢。如何进行家庭护理,被患者家属公认为大难题。
记者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悉,广州一位67岁的马老伯因糖尿病足病情严重,一度需要进行左小腿截肢。在该院严励、杨川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这位老伯不仅保住了左小腿,并通过长达一年半的在家护理,如今病足治疗初见成效,伤口处竟然长出了新肉。他家的护理经验,连医生都称赞。
记者获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足治疗团队近年来不断摸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糖尿病足院外护理模式,累计有200例患者接受了居家护理。这种糖尿病护理新模式,为慢病治疗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回家护理抓好四点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主任杨川教授团队的指导下,马老伯的儿子马力总结了适合自家情况的家庭护理模式。
他认为,居家护理时,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尤其是遇到护理难点时,沟通与反馈要尽可能详细和及时,同时要认真接受医疗团队的护理指导,定期返院复诊。记者发现,马力发给医生的沟通短信图文并茂,描述细致,除了处理措施、伤口现状和新的变化外,还有对下一步护理的思考。
针对“糖足”的特点和父亲的病情,马力在护理过程中重点抓好“四个平衡”:
一是“养分氧气供需平衡”。得了“糖足”,一道小小的伤口都难以愈合,反而会越烂越大,并因感染而引发严重后果。在脚部血管堵塞、狭窄的情况下,伤口愈合所需要的养分和氧气供应,需要达到一个平衡。马老伯每天接受小腿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人工按摩劳筋动骨,效果未必好,马力便给父亲买了电动按摩护膝,事半功倍。
二是养分摄入与需求的平衡。“糖足”患者需要补充营养,以迅速恢复患肢,但营养补充太多话,又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血糖升高,病足上的伤口反而不容易恢复。
三是运动与休养的平衡。血液流通不畅、缺血,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患者需要适当的运动以促进血液流通,但运动过多又会挤压溃烂伤口,使伤口愈合难度增大。
四是换药平衡。换药时采用的皮肤消毒剂药性很强,长期使用很容易造成皮肤的角质化。角质化后有好有坏,好处在于可以使创面角质化后形成保护层,有利于皮肤的生长,坏处在于周边健康皮肤也会形成角质化。因此,护理时,在药水浸泡纱布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触及周边健康皮肤。如果发现角质化后,不要紧张,时间较长后可慢慢自行脱落,或者可用生理盐水或儿童湿纸巾慢慢擦拭。
家庭护理至关重要
“糖尿病患病率在10%左右,以目前的护理力量,完全依靠糖尿病足医疗中心、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完成糖尿病足治疗的全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杨川指出,家庭护理不能靠家属的孤军奋战,如果操作不当,将直接导致前面在医院里的治疗效果毁于一旦。(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张阳、刘文琴、刘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