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程度加深,各地养老压力与养老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目前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0.03万,人口老龄化率为22.6%,远高于城区,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老年人家庭。为此,平谷区委区政府抓住“医养结合”这个核心点,提出以“肉龙药品加床板,医养联动康乐玩”为内容,以“让养老机构成为卫生健康系统的第二住院部,居家养老成为卫生健康系统的家庭病房”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医养联动,让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一、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构建四级联动体系
(一)高位推动。区委、区政府将医养联动工作列入2019年政府民生工作重点,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推动机制,组建由区长、主管副区长、相关委办局主要领导构成的医养联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养联动的日常工作,由区卫健委主任和民政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部门协同。医养联动工作在具体实施上,由医疗牵线,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和联动财政、医疗、民政、残联、医保、农委、规土、教育、旅游、保险等多方资源。确立了“医养联动、部门贯通、资源整合、机制协同;政策集成、专业管控、法制保障、技术支撑;机构家中、服务分层、综合负担、子女先行;事业引领、企业运营、政府主导、开放竞争”的工作指导方针。
(三)四级联动。结合医疗布局和医养联动工作实际,构建“区、镇乡街道、村和家庭”四级医养联动的功能和结构体系,满足不同类别老人的医疗、护理和养老需求。
1.户级-医养家庭。平谷区搭建医护到家服务平台,成立医护到家公司,借助医疗机构医生护士等优势医疗资源,采取多点执业方式,提供上门换尿管、胃管、褥疮护理三项服务,解决居家养老不能外出、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需求。
2.社区级(村级)-医养驿站。医养驿站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养老驿站的结合,在村或者社区级别设立,主要解决能够行动但做饭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如古槐之家老年公寓,是峨嵋山村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医疗一体化的服务机构,目前共有83张床位,入住76人,除照顾入住老人日常起居、饮食和医疗外,还为本村80岁以上及残疾人提供助餐和免费送早餐服务,目前需照顾的老人和残疾人共计899人。
3.乡镇级-医养院及医养联动医院。医养院主要解决本乡镇的医养问题,特别是中度及以上失能失智人员养老和护理问题。医养联动医院则是利用富余病床,在医疗机构内设医养联动病房,既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又能够有效缓解养老和护理压力,平谷区计划在18家社区中心和有条件的医院设置医养联动病房,预计可以增加医养联动床位300张。
4.区级-医养中心。医养中心是区级医养联动机构,目前已确定三家养老院作为医养中心,其中原民政局养老院为第一医养中心,兴谷街道第二养老照料中心为第二医养中心,东高村镇敬老院为第三医养中心。
二、补养老短板,五种模式提升为老服务供给质量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医养联动病房模式。马坊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病房作为医养联动病房,收治临终关怀、神志不清的病人。目前该模式已经开放3家医院,并安排了3位经过培训的护士长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联动副主任,除管理医养联动病房外,还负责全面管理本辖区医养联动工作。
(二)卫生健康委接管养老院模式。根据医养联动改革规划,区卫健委接管了原隶属于民政局的温暖之家老年公寓,该养老院有300张床位,入住总人数为152人,入住老人平均年龄85岁,最大97岁。在卫健委接管建立医养联动模式后,安排了原中医院护理副院长任院长、区医院两名护士长为副院长,建立了医生一、三、五查房,为入住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慢病老人给予用药指导,医生、护理部主任参与到老人健康评估之中等多项制度,切实发挥医养联动的专业作用,解决老人的医疗需求,接下来温暖之家老年公寓将进行信息化改造。平谷区拟进一步推广这种模式,接管马坊镇养老院和熊儿寨乡敬老院开展医养联动工作。
(三)医疗机构入驻各级养老机构模式。以峪口吉祥老年公寓为例,尽管养老院在生活方面照料周全,但老人日常看病、拿药难,养老院自建医务室存在困难。为兼顾满足养老院内老人的日常医疗需求和保持卫生站为原辖区居民服务功能,镇政府出面将峪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卫生站调整到养老院内,实现了社区卫生站医疗功能效益最大化、管理机构省心、家人放心多赢格局。在医疗机构入驻前,该养老院入住老人94人,入驻后新增了39位入院老人。目前,平谷区已有10家养老机构采用这种模式。
(四)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模式。在目前尚不具备医疗机构入驻条件的养老机构,采用签约服务的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用互联网+医疗的形式双方联通,随时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医疗服务,每周有医生为养老机构全面查房1次,有特殊情况随时处理,目前已有2家养老机构签约。
(五)医护到家服务模式。吉祥养老院启动医护到家服务,完成首例为老年人更换胃管、尿管服务。目前已开展的医护到家服务有20余例,还将与即刻到家公司联合,共同做好居家养老医疗和生活服务工作,为老人提供专业化、便捷化、多样化的日常护理服务,解决居家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打造康养生态圈,承接首都养老服务需求
(一)拓宽服务半径,增加为老服务产品供给。平谷区政府和各级养老机构积极主动作为,在拓宽养老服务半径方面下功夫。一方面通过上门服务随时了解老人健康情况,如古槐之家老年公寓每日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免费派送早餐时,还会了解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发现问题随时与家属和医院联系。医院目前已启动家庭呼叫系统建设工作,未来可以实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即时互联呼叫。另一方面区政府不断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目前已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老年人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平谷老年人的健康大数据和个人健康档案,实现了养老院与医疗机构的影音互通远程会诊,并可通过智能诊疗系统帮助医生辅助问诊、辅助诊断、推荐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有效提高了养老医疗服务半径,同时也能够防止医生误诊漏诊,减少医疗差错,提升基层医生的用药水平,解决社区医生服务能力不足这一难题。
(二)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养老服务队伍。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不是简单建立养老机构、提供养老床位就能够解决,提供相关完备的服务、医疗配套和专业护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平谷区精准发力,引进台湾安泰法人集团全面参与标准化管理,发展医养产业。目前已建立平谷安泰医养联动培训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医养联动工作储备人才,先后挑选25位具有丰富管理、护理经验的退休护理院长、护理主任、护士长到台湾屏东安泰医疗法人集团学习。同时在本区开班授课,对各养老机构的原护理员进行培训,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医疗、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急救呼叫等,后续还将对医院二线、退休护士、家政人员、有意愿参加此项工作的其他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三)打造康养生态圈,承接首都养老服务需求。据北京市老龄办统计,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增至349.1万人,占北京市户籍总人口的25.4%。这意味着每四名北京市户籍人口中就有一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需求巨大。由于市区内养老资源稀缺、养老成本高、交通拥堵等状况短期内很难改变,北京周边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条件便利的郊区,自然就成了承接老年人养老需求理想之地。平谷区通过提升本区医养服务水平,健全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医养联动特色,打造本区康养生态圈,涵养医养产业。未来,平谷区将进一步探索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建立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专家点评
当前,除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外,中国城乡差别还体现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供给水平方面,这其中农村居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凸显。北京平谷区以破解农村养老难题为突破口,创造出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农户社区乡镇和区四级联动的“医养联动”模式,其本质是结合农村实际,将一些城市推广的城镇居民居家养老模式运用到农村。这既有助于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有没有”问题,又有利于解决服务供给质量“好不好”的问题。在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农村居民养老需求显著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这一模式值得总结、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