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总兵 王勋)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九月。
时任大明大同总兵王勋收到了一封十分奇怪的来信。
来信不长,只有短短一行字,其内容大概是督促王勋同志要好好练兵,守好城池,时刻注意外敌来犯。
大明的总兵,没有品级,因为这不是固定官职,而是临时工作,哪儿有需要,朝廷就往哪里派个总兵,总兵拿着朝廷的印绶到地方上成为最高一级的军事指挥官,而等到工作结束,总兵还得老老实实的回来,还要乖乖的把印绶交出来。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王勋就是大同这一片的临时最高指挥,他的权力在战场上都算是盖了冒了,谁这么大胆,敢写信指挥他?
王勋非常好奇,一看落款,更加摸不着头脑,因为这封信的署名是: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
一来,从本朝开国以来,就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长一串的官职,二来,大明朝廷里有头有脸的人物王勋就算不都认识也听说过七七八八的,还真不知道有朱寿这么一号人。
不怪王勋纳闷,因为这个官职,根本就是自封的,而这个所谓的朱寿,则正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皇帝 明武宗 朱厚照)
朱厚照登基的时候,只有十五岁,他父亲弘治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为他留下了好大一批辅政大臣,比如刘健,谢迁,李东阳等等,这帮臣僚们可以说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对朱厚照那是相当关心。
朱厚照年纪小,玩性很大,所以他必然不能让老臣们放心。
他喜欢在宫里和宦官玩,大臣们不同意,他平时工作不认真,大臣们不满意,他要办个宴会,大臣们说瞎花钱,他想要出去溜达溜达,大臣们说太危险。
和有些人一样,朱厚照在登上皇位之前,一直以为做皇帝是个美差,这似乎是古代男人事业的顶点和最大的梦想,因为只要当上了皇帝,好像就可以摆脱任何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桎梏。
在想象中,当了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讨几个老婆就讨几个老婆,皇帝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皇帝几乎可以实现他任何想要实现的愿望,皇帝可以命令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服从于他的意志,并且皇帝无论什么样的行为,都不用承担后果。
可惜想象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当上皇帝之后,朱厚照才发现这一切并不是那么回事儿。
(皇位)
作为君王,你应该是全天下百姓和朝野之间所有官员们的表率,每个人都盯着你,看着你,注视着你,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需要符合既定的章程和礼仪。
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有粗鄙之语,走路,要注意姿势仪态,绝不能有损于皇家的天威。
穿着,最重要的不是舒服而是得体,左一层右一层的服饰就算已经把你包裹的喘不过气,你也要时刻注意头戴冠冕之下垂落的珍珠帘。
因为,就连它们都在提醒你,不能乱动,要时刻注意仪容仪表,你一乱动,我们就会随风飘扬。
所以,透过表象看本质,如果你只想做昏君,那么你倒是可以快快乐乐的过上那么几年,但你一定免不了历朝历代亡国之君被凌虐,被折辱,被杀害的悲惨结局,如宋徽宗肉袒牵羊,如萧宝卷身首异处,如隋炀帝连块藏身的好地方也没有。
但有哥们说我就想要做明君,那么你就要准备好,每一天高压高强度的生活。
本质上,皇帝的一生往往还不如普通人。
光是这样的生活,已经让朱厚照所不能容忍,更何况他还要承担皇帝的本职工作。
睡懒觉是不用想了,老早起来就得上早朝,上完早朝你还得接见几个大臣吧,接见完大臣你还得举办经筵吧,经筵搞完了要批阅奏疏,奏疏批完了还有祭祀,如流水线一样的工作他永远都干不完。
前途光明看不见,道路宽广走不完。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朱厚照认为,文臣对他的管束,极大的剥削他作为帝王的权力。
文官集团遏制皇权,有明一朝十分常见,以至于后来的清朝都特别注意这一点,极力打击朋党。
然而朱厚照不知道,文官集团的权力压倒皇权的事情在后世的确是有,比如嘉靖被大臣们相互争斗搞得根本无心工作,万历连立当太子都说话不算数,末代皇帝崇祯更是咬着牙说出“文臣皆可杀”的话来。
然而,他这一朝的文臣们,却从来没有想要控制他的意思。
(弘治皇帝 明孝宗 朱佑樘)
因为,如刘健,谢迁,李东阳之流的大臣们,他们最开始步入仕途的时候往往位居底层,长期郁郁不得志,是朱厚照的父亲提拔了他们,给了他们为人臣的礼遇和尊重。
对于他们来说,弘治皇帝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道光。
这帮大臣们对弘治老兄可以说是情深义重,一个一个都铆足了劲儿想要报效老皇帝,结果弘治天不假年,很快病逝,大臣们心中的感情无处发泄,因而便转移到了弘治的儿子朱厚照的身上。
他们督促,管理,劝谏,制止皇帝的方式不一定对,也或许他们真的管的太宽,让皇帝喘不过气,让皇帝感受到了威胁,但想来他们的初衷,也只不过是希望朱厚照可以活成自己心中以正统儒家为指导思想的圣明君主。
说白了,这不是政治问题,这是教育问题,说明君臣之间有代沟。
这一切,朱厚照当然是不知道的,年轻的帝王无法理解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所带来的羁绊。
身在紫禁城中的每一天,他只觉得聒噪和无聊。
朱厚照想要离开紫禁城,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鞑靼扰边)
从居庸关外传来消息,鞑靼人领军直叩边关,滋扰边境,朱厚照非常兴奋,立刻表示自己要御驾亲征。
朋友们,大臣们也许能纵容朱厚照做很多荒诞的事情,任用宦官,建KTV(豹房),不上早朝,不开经筵,这些都可以,但大臣们绝对不允许皇帝“御驾亲征”。
此时距离土木堡之变还不到七十年的时间,当年明英宗留学瓦剌的惨案难道还不够深刻?你朱厚照要御驾亲征,万一被鞑靼人给抓了,谁能做大明朝的第二个于谦?
不许去,绝对不许去!
然而,大臣们一个不注意,朱厚照还是偷偷的跑了出去。
他带着几个宦官,几个随从,几十个人奔出居庸关,直奔大同,宣府,还以总兵官朱寿的名义给大同总兵王勋写信,要求王勋配合自己作战。
在这场驱逐鞑靼人的战斗中,朱厚照体现出了他相当不一般的军事指挥天赋,他组织长城一线的明军发动各种偷袭和佯攻,鞑靼人最终败退而去。
返回紫禁城的朱厚照喜气洋洋,甚至还对大臣们表示,自己亲临战场,还亲手消灭了一个敌人。
(应州大捷)
而在史料的记载中,这场被命名为应州大捷的战役更有详细的伤亡报告:此一战,明军阵亡五十二人,鞑靼军阵亡十六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说真实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很显然,这根本谈不上大捷,更谈不上胜利。
明军和鞑靼军交战的人数至少有八万人,八万人本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心态打了一天一夜,结果一共死了六十八个人,这现实么?这合理么?
这当然并不合理。
后世如何记载朱厚照,想来他本人也不在乎,至少这一次,他建立了军功,还到外面的世界透了口气。
在这场战役之前,朱厚照的日子是穷极无聊的。
他曾经让一只猴子骑在狗的背上,然后在庄严肃穆的奉天殿里燃放鞭炮,结果动物受到惊吓,一时间猴飞狗跳。
后来他又在乾清宫里玩火,结果一不小心把整个宫殿都给点着了,他一边溜出乾清宫还一边笑嘻嘻的大喊:好一棚大焰火。
因为自己姓“朱”,朱厚照还异想天开的不许全国百姓养猪,更不许他们食用猪肉。
而在这场战役之后,皇帝似乎得到了全新的解脱。
(平定 宁王之乱)
他曾再一次御驾亲征,到江西去平定自己的叔祖,同时也是藩王的朱宸濠的叛乱,想着再刷一波成就值,结果路上走的太慢,也怪朱宸濠太不争气,竟然没折腾两天就被当地巡抚王守仁给拿下了。
朱厚照见平叛成为泡影,竟然改道扬州,白天打猎,晚上则跑到扬州城的各大妓院里,让妓女们站成一排,由他一一检阅。
返回京师的路上,他顺流而下,路过清江浦非要亲自下水,划船捕鱼,结果一个趔趄没站稳,倒栽葱一般的掉到了湖里,捞上来之后害了肺疾,回京之后不久就病逝了。
临死之前,朱厚照反倒是一反常态,这个一贯以荒诞魔幻而著称的帝王痛哭流涕,和大臣们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之情,并且深刻反思了自己人生中的各种荒诞行为。
朱厚照病逝三年之后,一个叫做唐寅的文人也病逝于乡间。
(明代画家 诗人 书法家 唐寅)
朱厚照临死前的遗言也许是真心的,但未必是代表他真的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了后悔,他只是逐渐的知道了臣僚们也许用心良苦,所以只不过是稍作安慰,给这些痴心的大臣们一个交代。
我朱厚照的确是对不起你们,但我不后悔我这一生。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想来,朱厚照应该从不后悔,因为,在别人眼里放浪不羁的离经叛道,荒诞魔幻的诡异人生,正是他一辈子所追求的。
所以,如果朱厚照可以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而留下遗言,他留下的应该是如唐寅一样的诗句: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