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们分享过一次小皮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
接下来我们分享一下小皮球2020年至今的进步情况。
分享前,我们用一张图片和一个小视频简单回顾一下小皮球之前的情况
▲
非对称性颈部反射(ATNR)俗称“拉弓射箭”
包括你我在内,必经的一个神经发育阶段,大都是3个月出现,5个月消失
而小皮球却没有消失,它的存在严重影响抬头、翻身、坐立等运动发育
▲
早期,头控是最糟糕的,双腿的活动能力只会缩腿
中期阶段可以达到短暂的坐立
移动能力几乎没有
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分享这个孩子,因为,尽管这个孩子进步明显,但家长看到孩子漫长的训练历程可能会退缩,纠结很久,还是要坚持分享这个孩子。
家长之所以退缩,正是因为家长对康复不理解、对儿童发育存在太多的曲解,这些盲区不被扫除,后续还会有更多的重症孩子,以及被拖垮的家庭。
这也更让我坚持分享这个孩子,他的进步历程我们会持续追踪分享。
首先,干预方法比干预时机更重要,干预不当更容易导致情况恶化。
先天重症孩子确实不多,后天被过度干预,导致加重的孩子却不在少数。
早期干预固然好,但是干预方法更重要。疗育方案的设计要尊重发育顺序、发育规律,并非根据年龄来定一且。
例如:不会坐立、爬行的脑伤孩子,慎重考虑直接进行站立和走路训练,仍旧要以基础的爬行、跪走训练为主;
发育迟缓孩子,认知和语言的教学要重点参考运动能力的发育水平,杜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认知和语言的发展都是全身性的。
拔苗助长、机械孤立的干预只会导致孩子更复杂。
其次,康复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在家里也可以操作出明显进步。
对孩子肌肉力量、情绪心理剖析得越精准,疗育方案就越精简高效,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姿势摆位就能让重症的孩子取得进步。
60多岁的姥姥都能轻松拿下小皮球的训练!
最后,我们成立北京慧慈健幼的初衷正是为了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特别是程度严重的孩子,能让他们从中看到希望。
就像小皮球一样,只要方法用对,再重症的孩子都能取得重大进步,更何况那些轻症的孩子呢?
废话不多说,上视频:
视频二▼:坐立的关键在腹肚子(腹肌)
视频三▼:站立的关键不在直接锻炼站立,而在于跪立
视频四▼:走路的关键不在于直接锻炼行走,而在于爬行和跪走
截止到现在,小皮球的身体仍旧没有任何变形,运动能力持续进步,小皮球的进步历程我们会持续追踪。(视频中的训练动作请勿盲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