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纪念馆有一组雕塑:焦书记挽着裤腿,扛着树苗,和身旁的社员并肩走在沙土里。讲解员深情地说:“当时,群众的裤腿上有多少泥,焦书记的裤腿上就有多少泥!”一个“泥”字,情真意切!屈指算来,焦裕禄离开我们58年了。但他的精神,代代传承。

高文江:

一个“老兵” 两任“书记”

高文江1989年入伍,在部队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记者见到高文江时,他正被“耳石症”困扰,有些憔悴,但讲起话来却铿锵有力。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间,我先后到高青县常家镇郑家村、木李镇石家村担任‘第一书记’,两个村情况类似,问题‘一箩筐’,困难‘一大堆’,但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上任之后,我和村干部到老百姓家里拉呱谈心,到田间地头摸底调研,找根源、理思路、列清单、排计划,信心就这样一点点干出来了。”

“高书记干的那一年,我们村真是变化太大了,19条胡同都修了水泥路;建养水站解决了灌溉问题;村里上了桑蚕养殖、散养鸡等致富项目;结合当地实际搞了旅游开发;争取来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把我们的贫困村变成了现如今的美丽旅游乡村。”郑家村村民郑文堂竖起了大拇指。

2001年出生的郑愫杰,6岁时父母因车祸双双去世,她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贫。2014年,高文江帮她与市三院的爱心人士结成了帮扶对子,如今的郑愫杰已是就读于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了。

无独有偶,木李镇石家村的朱连语因同样的悲剧,4岁便成了孤儿。2017年,得知情况的高文江立即向单位汇报,组织募捐、寻求帮助,成立“朱连语爱心基金”。现如今,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小连语,已是高青三中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木李镇石家村的党建文化广场上,村民三三两两,或拉呱散步或健身休闲。晚上,大家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高书记驻我们村那两年,是旧貌换新颜,不光我们村干部愿意和他交流,村民们也常拽着他东家长西家短。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给我们打了5眼机井;从青岛引进了优质桃树苗;建了长40米宽8米的羊肚菌大棚;上了我们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皮鞋加工车间’;还给我们村争取了50万元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如今,我们村真是‘振兴’起来了。”石家村党支部书记杨明亮深情地说。

一个老兵,两任书记。高文江把双脚踏进了泥土里,把乡村振兴的种子撒在了村子里。

徐计划:

“单车”书记 念活“致富经”

2019年7月,徐计划到沂源县东里镇大沟村担任“第一书记”。

东里镇,我市的“南大门”。大沟村,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快看,咱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骑个破自行车来了,看着年纪不大啊,能给咱村办啥大事。”刚刚到村的徐计划,得到的是质疑。

万事开头难。驻村伊始,徐计划便团结带领村“两委”,狠抓班子建设,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坚实的党建引领和党员队伍,徐计划便从一件件小事开始了他在大沟村的脱贫攻坚之旅。

村民家中怀孕的母羊病了,他找人医;有线电视坏了,他找人修;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身体、子女,他记得清清楚楚;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他正月初六提前结束假期,带领村“两委”及全体党员和志愿者,在村口做好车辆和人员出入登记,组织力量每日对村庄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在村庄生产路建设施工重大工程中,徐计划和村“两委”成员从清晨到夜晚研究工作,冒雨标划路基路线,入户签订地上附着物赔偿协议书,一次次地骑车上山、一次次地入户谈话,终于为乡亲们修成了“致富路”。

两年里,徐计划还为大沟村村委会建起了公共厕所,给村里建了文化健身广场、医疗服务点,安装了69盏照明路灯,村庄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车铃声声,心系村民。徐计划裤腿上的泥土,见证了他的付出。2021年6月,他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阮陆军:

“憨”书记 “巧”作为

阮陆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憨厚朴实。2021年10月,到沂源县西里镇侯家峪村担任“第一书记”。

侯家峪村位于沂源县西里镇西南方向,全村159户,有五保户5户,低保户45户,持证残疾人15人。

“贫困村,情况大同小异,侯家峪村,因为四面环山,种植作物比较单一,村里无其他产业,村集体收入薄弱。”谈起刚到侯家峪村时的情况,阮陆军有些感慨。

如果一个人肯干敢干,困难就不是拦路虎,阮陆军在深入了解了侯家峪村的情况之后,便与村“两委”班子合计起来怎么干了。

“别看我们阮书记年龄小,他脑子活、有想法,关键是能干。”侯家峪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廷玉说,“在阮书记来之前,村里以村民入股、贷款等形式投资建起了一个大型养猪厂,但受后续资金、疫情防控、猪肉价格低迷等诸多因素影响,眼看着致富项目就要变成闹心项目。阮书记到来后,四处奔走协调资金,如今,购买猪苗的资金终于有了着落,村民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现在,我们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果树,但都已经是老树了,严重影响了我们村民的收益。我们今年准备先试点改造50亩,然后逐步推开。阮书记为了这50亩果园,天天进村下户‘磨’嘴皮子啊;我们村的连村路,破得实在不行了,阮书记联系了交通部门,连村路修缮也看到希望了;还有我们的长者食堂、文化广场、爱心淋浴、小微景点,说说都高兴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侯家峪村的养猪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猪场,将来投产后,是一个集现代化与数字化的养殖项目,以村民入股、专业合作的模式,实现村民的增产增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位“第一书记”的工作离不开“娘家”派出单位——市政府机关政务保障中心这个坚强后盾。长期以来,中心都把“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当作重要政治任务、神圣使命,全力支持。从寻找致困根源,到谋划致富出路,再到具体推动落实,出钱出力,出人出物……一句话:只要老百姓能致富,全部家底可拿出。

三位“第一书记”,就像一个家族的薪火传承,他们躬身入局,用两腿泥践行初心和使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