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镇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强化产学研对接,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着力培育道地药材品牌,振兴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也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中药材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优势与实践

1、中药材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独特生态环境孕育道地药材。镇坪县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孕育了丰富的天然中药材资源。据普查,全县中药材有1730余种,载入药典的有420种,人工种养30多种,素有“巴山药乡”之称。全县适药耕地14万亩、林地100多万亩,独特的环境和丰富的种源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空间。

悠久栽培历史奠定产业基础。镇坪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明末清初时期,江西、四川、湖北药商纷纷到镇坪建基地、发展贸易,呈现出“无地不药,无农不药,无商不药”的景象,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黄连,七十年代形成“百场千人万亩连”格局,八十年代年黄连产量占据全省销售总量的70%,具有发展药材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业转型升级已初具规模。近年来,全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中药材产业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转为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专业大户生产的产业发展新形态,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8家,其中,制药企业2家,生产批号8个;饮片加工企业2家,涉及中药材品种400多个。特别是普欣药业总投资10亿元的中药配方颗粒项目落户镇坪飞地园区,西安安德、南京金陵等知名医药企业来镇坪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成为宣传镇坪乃至扩大对外开放的典范。

品牌提档升级紧贴市场脉搏。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镇坪黄连、玄参种植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先后颁布安康市地方标准,镇坪黄连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成功申报国家第九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分别获得省科技示范基地、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命名;镇坪玄参被南京制药厂列为“脉络灵”首选优质原药,葛根素原料药、八宝素等列入国家四类新药,镇坪县获省级中药材知名品牌示范区命名,镇坪中药材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提高。

搭建研发平台强化科技支撑。镇坪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了“秦巴中药材研究中心暨博士工作站”。加强技术创新,培育了“黄连1号”“黄连2号”两个黄连新品种,林麝人工驯化养殖技术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独活基地获得国家濒危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省科技示范基地命名,镇坪县被认定为陕西省中药材科技示范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有可靠的技术支撑。

2、中药材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实践。加速种植结构优化。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加快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8年,药材总产量达到1.21万吨,实现药材产值14702万元,占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9.3%;规上企业实现药材加工产值9880万元,占到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药园观光旅游开始起步,中药材产业已成为镇坪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按照“一村一企一产业”扶贫模式,扶持中药材产业项目20个,龙头企业建成连片种植基地11650亩,带动贫困户1500多户,农民人均药材产业纯收入157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助推全县产业脱贫的重要抓手。

探索融合发展新路。以“两园一基地”建设为载体,培育以中药材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9个,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麦渣坪中医药康养旅游度假区被列为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单位之一进行重点打造,曙河中药康旅示范区启动建设,中药材“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和中药材“休闲+养生+观光”服务链正在构建。

争做绿色发展标杆。切实践行“两山”理论,积极开展林下药材产业示范,探索林下复合经营模式,依托山林资源发展木本药材12.7万亩,林下种植黄连近万亩,建立野生药材保护区50万亩,有效缓解了粮药争地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叩开集体经济之门。探索利用村集体林地资源,探索“公司+村合作经济组织+基地”“企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林下中药材,培育混合所有制新型市场主体,盘活了农村资产资源,有效破解了村合作经济组织单打独斗的困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战略定位有待提升。目前中药材产业还未纳入全市“农业五大特色产业”,缺少专门机构牵头主抓,没有专项支持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尤其是缺乏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各县(区)各自为政,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省、市各级鼓励性政策多,实质性资金扶持政策少,县级财政困难,扶持有限,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对中药材产业也缺乏有效支持,中药材产业向广度、深度开发的进程不快。

3、科技成果转化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研发力量薄弱,基础研究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尚未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服务体系,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还不够到位。

4、市场体系发育不全。全市中药材交易市场、信息服务网络、电子信息服务平台尚未建立,以致大部分中药材只能坐等商贩上门收购,价格不稳定,农民利益难以保障。多数企业对品牌创建不够重视,无药材商标或品牌,无公害、绿色、有机药材基地和产品还是空白,现已认证的品牌利用不充分,品牌效益不明显,影响了中药材进军国内外大市场的步伐。

三、对全市中药材产业助推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1、提升全市战略定位。国家规划西北道地药材产区2025年前建设道地药材生产基地800万亩以上,安康作为西北道地药材主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中药材产业,符合全市绿色崛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战略构架,面临大好发展形势。为此,建议把中药材产业摆在全市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同等重要位置来抓,编制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成立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各方支持”的工作推进机制,聚合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强劲合力。

2、实施科技兴药战略。中药材产业附加值高,但科技保障需求也高,建议市上将镇坪作为科技兴药的“主阵地”,重点建设“三大基地”。一是依托镇坪药材资源优势和科研优势,抢抓中国药科大学对口帮扶战略机遇,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加强道地药材GAP标准制定、选育、扩繁、试验示范和珍稀濒危品种保护工作,努力把镇坪建成全市中药材科研基地,为全市中药材产业稳健发展发挥先导作用。二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围绕主打道地药材品种种质提纯复壮、种子种苗繁育,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努力把镇坪建成全市中药材种源繁育基地,为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种源支持。三是依托医药龙头企业,紧扣企业定制,走“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产业化生产路子,推进高于国家药典的黄连、玄参、党参等道地药材光、温、水、气、土壤仿生态种植,培育一批主产区,努力把镇坪建成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全市探索中药材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

3、完善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一是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康普欣、正大等集团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加快成品药、中药饮片、保健制品等生产线建设,使其真正成为中药材加工转化生产的龙头,形成立足安康、辐射秦巴山区稳固可靠的生产订单。加快安康普丰中药材交易中心建设进度,推进中药材市场、仓储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和中药电商交易平台建设,连接全国各大药市,加速中药材市场流通,突破中药材交易瓶颈,实现优质中药材资源市场共享,稳固中药材购销市场。二是培育药材品牌。引导龙头企业积极开展特色中药材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注册一批驰名商标,开发一批终端产品,积极开展“中国道地中药材之乡”创建,占领品牌高地,全方位向外推介地产药材和主产品种,提高安康药材品牌的知名度。三是完善营销体系。建立信息平台,重点开展药材种子种苗和产品销售市场情况等信息发布,全方位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引导企业主体创新营销思路,借助淘宝、微信等新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便捷式销售,促进药材营销信息化。

4、推进药旅融合发展。建议市上把镇坪药旅融合产业作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给予倾斜支持。利用镇坪生态优势、生态旅游发展基础和“中国长寿文化之乡”品牌,按照发展大健康产业理念,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以独特的药园景观和大健康产品为核心吸引物,结合高速路通县激增的游客需求为新的出发点,推动以药旅融合为代表的三产快速发展,拉动新型市场主体、园区和加工企业形成“前园后厂”“园中有业”“基地+加工+休闲”等三产融合、层层溢价的中药康旅新业态,不断释放产业红利。将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园打造为集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及与全市药材资源优势有机结合统一的飞地经济园区。加快推进麦渣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曙河中药康旅示范区建设,建成一批中药观赏园、中药花(果)采摘区和康养项目,大力开发药膳、药浴、药茶、药酒等一系列特色旅游商品,推动中药材产业与健康、旅游、养生、饮食、文化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中药材种植、休闲观光、科普体验、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全市中药康旅示范县区。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建立产业扶持机制。研究出台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建议市上建立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逐步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龙头企业投入为主体、农户投入为辅助、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引导向自我滚动发展转变。二是完善技术人才队伍。建议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列入全市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计划,大力引进中药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充实提高农技推广部门、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技术力量,构建一支专业涵盖广、技术水平高的人才队伍,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三是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抓好药农培训,确保种植户中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掌握适宜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群众的种植技术和作务水平;抓好镇村干部培训,使之成为依托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中坚力量;抓好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入户率。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