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混龄教育,是指将年龄相差12个月以上的幼儿编排在一个班级,让不同年龄和发展水平的幼儿身处同一环境共同学习和生活。
混龄教育不是为了出于方便而将两个年级随意放置在一起,实施呆板的教学而编班。混龄教育和同龄教育是一种相对的教育组织形式。蒙台梭利的混龄教育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逐渐体会到交往的乐趣,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及由此而受到的鼓励,就会逐渐形成一些与人共处的社会品质。
1、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
混龄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作用,源自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同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有助于缺乏经验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幼儿,并内化为新经验。
假如班级里有两个儿童为完成同一任务而合作,其中一个理解力强,另一个理解力弱。他们之间出现争辩时,理解力差的儿童就有可能从理解力强的儿童那里得到启发。
混龄教育使儿童接触到不同年龄、经验和个性的同伴,这些儿童在各自的发展区内起作用,从而促进了彼此的认知发展。
2、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混龄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混龄教育是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同在一起教育,孩子之间存在着年龄、能力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令每一个孩子在这个群体中拥有了区别于以往的角色,不得不面对较复杂的关系环境;同时又由于混龄教育群体的动态变化,这些角色又会随之发生变化,即幼儿从小组成长到大组之间纵向身份的变化。这个新的、运动变化着的角色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这是单一年龄组所缺少的。
例如在单一班中,幼儿的角色相对单一,幼儿只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同龄伙伴;而在混龄班中,幼儿是老师的学生,其他幼儿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或同龄伙伴。作为同时拥有这些身份的角色,幼儿的感受远比在同一年龄班复杂,幼儿既可能从年长者那里得到关怀,又可能受到压抑;既可能从年幼者那里得到钦佩,又可能得到妒忌怀疑等等,幼儿本身也会随着自己的成长体会到年幼、年长者所有的感受。这个横向和纵向的交织,使幼儿情感体验机会大大增多。
4、混龄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培养
混龄教育对情感交流能力发展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幼儿构造了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班级里幼儿与其他幼儿的情感交流不是在单一层面上的,而是多角度的。
例如某一幼儿,不仅要与同一年龄面上的幼儿交流,还要与其他不同的两个年龄层面的幼儿交流,三个年龄层面幼儿的能力、经验、情感体验都因年龄的差异而明显不同,因此幼儿的交流方式与难易程度将明显不同于只与同一年龄层面幼儿的交流。
5、混龄教育能提高幼儿的情感调控能力,有利于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
混龄教育能给幼儿带来与不同年龄层次的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小年龄幼儿而言,大年龄幼儿正面的行为对其可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与大年龄幼儿交流,可在榜样的感染下克服自己的消极情感。而对大年龄幼儿而言,由于面对小年龄幼儿,他具有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有做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因此,他们会自觉地展示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一面,克服自己的任性。向榜样学习及为做好榜样,幼儿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在反复的实践下,就会转化为幼儿对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赋予孩子新的身份(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们在用这些新身份进行情感交流时限制了他们任性的范围,同时又引导他们自觉进行情感调控。
6、体验真实的小社会,感受从小到大的真实成长足迹。
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环境的开始,也是孩子初步体验、实践、探索社会的第一个场所,在混龄班里,孩子一进入到班级,从受哥哥姐姐照顾的小朋友,成长为承上启下的年龄层,再成长为班级中最大的哥哥姐姐,这个成长的过程,让孩子体验到,成长到不同年龄层时,担任着真实小社会中不同的社会角色,尝试着不同的社会分工。
例如,一个3岁的孩子进入到幼儿园,老师会指定一个哥哥或者姐姐照顾这个小朋友,这时的他体验着“被人照顾”;当他成长至4岁的时候,他一边尝试着想要模仿哥哥姐姐照顾他人,一边总结着自己尝试行为带来的不同成果,为下一个成长的阶段奠定基础;当孩子成长到5岁左右,就是班级里的大孩子了,老师给予的或者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因为小年龄的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求助到他,无形中就会给他很多照顾他人的机会,使得他必须肩负责任,孩子是喜欢当大哥哥和大姐姐的感觉的。这就是一个孩子从3岁到6岁在混龄班中体验的真实地社会角色。
7、在混龄班开展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蒙台梭利观察到“在年长儿童与年幼儿童之间有一种沟通与和谐的状况,这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很难见到。年长儿童保护年幼儿童,年幼儿童敬佩年长儿童,这个浓厚氛围的表现真令人难以置信。”
在混龄班里,各年龄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和游戏,年龄较大的孩子成了班里的哥哥姐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大帮小、大带小、大教小的情景,孩子非常享受这样的感受,这是成人无法解释或者能够阻止的。老师也会顺应孩子的天性,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情心。
孩子们天天生活、学习、游戏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高兴快乐的事情,他们有自己好吃的食品、好看的图书、好玩的玩具、可爱的小宠物,都主动拿到班上一起分享。比如有的小朋友到了外地旅游会给班上所有的小朋友带回一份纪念品,或者一包糖果;过生日,会带生日蛋糕到幼儿园,和班上的小朋友、老师、门卫叔叔等一起分享。孩子们不理解"共同分享"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却在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共同分享"的意义,这说明,孩子心中有他人。
8、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有效性。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混龄班里,小的孩子经常追随在大孩子的身后,喜欢模仿哥哥姐姐的样子做事情。例如:孩子们在每天做值日时,在大孩子的带领下,小孩子跟着大孩子一起抬小床、铺被子;一起擦桌子、擦椅子,一起整理玩具和图书,日久天长,渐渐地生活自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样的,语言能力、动作发展能力也是如此,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同龄孩子在一起,混龄班的孩子会发展的更快。
蒙台梭利认为:“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五岁大的儿童去教别的孩子,那么他自己的进步会受到影响。然而,第一,他并不是一直都在教别的儿童,他的自由同样受到尊重;第二,让他教别的儿童能帮助他更了解已知的部分,甚至比以前理解的更好。他为了教别人,必须将自己脑中所存的有限知识再加以分析重组,所以他的牺牲不能说没有回报。”
的确如此,据研究,从学习的有效性方面来说,看、听、读、说、操作等,可以学习到传授知识的60%,当教别人时,会掌握到传授知识90%。所以对于大孩子来说,他们经常会有帮助小朋友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自己的内在所学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再站在对方的角度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对方理解,这时他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获得的有效经验更为丰富。
9.培养了孩子的领导能力和领袖气质
在同龄班的班级里始终会有几个孩子中的“小领袖”,这种权威感是老师或者家长无法取代也无法帮助孩子获得的。但在混龄班里,由于大孩子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他们在小孩子面前,经常扮演小老师,教班里的弟弟妹妹学本领。孩子目前不具有领导能力,不代表将来也没有,关键在于小的时候成人是否预备了这项能力发展的环境,在混龄环境里就能做到这点。
经过教育实践证实,蒙台梭利教育的精髓一定要有混龄的环境。经过调查发现,接受过蒙氏教育的幼儿概念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加、减、乘、除运算、时间、空间等知识掌握较好,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跑、跳、平衡、攀爬的能力较强,并具有良好的卫生及学习习惯,做事专注、有序,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实践证明,蒙式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混龄教育为幼儿进行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体验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有更多机会增强对消极情感的承受能力和排斥,增强对积极情感的认同和渴望,这两方面的落差为幼儿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从消极方面导向积极方向打下了基础。
在物质方面,你总是想给到孩子最好的。那么教育呢?为什么不选择最好的?不要在教育方面让孩子将就!请抓紧时间来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改变就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