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得人们喜爱,民间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的说法,然而很多吃货却对其“望而兴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河豚虽美味至极,但它身上带有一种剧毒物质—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河豚及其他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据研究表明,河豚毒素的毒性比剧毒的氰化钠还要高1250多倍,仅仅0.5mg就能致人于死地,且没有特效药。河豚毒素是典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它能阻碍钠离子透过细胞膜传导神经的冲动,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河豚毒素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然后恶心、呕吐、腹泻、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严重者甚至全身麻痹、有语言障碍、呼吸困难、昏迷;最后中毒者死于呼吸衰竭。此外,河豚毒性之强还体现在死亡速度上,中毒后最快可以在10分钟内死亡,最迟也不会超过7个小时。

河豚哪里有养殖技术_养殖河豚技术有前景吗_养殖河豚需要什么条件

河豚根据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季节,其毒性以及含有毒素的部位也不尽相同。有些人会在解剖河豚过程中避免含有毒素的部位破裂并丢弃,以保证毒素不污染其他可食部位。虽然这不失一种办法,但并不能保证食用河豚的安全性,况且河豚毒素化学性质很稳定,一般烹饪手段并不能除去它。幸运的是人工养殖的河豚已经没有毒素了,这是因为河豚毒素并非鱼类本身所带来的,它是河豚食用水中富含河豚毒素的植物,植物中通过食物链富集作用富集在鱼体中。所以如果吃货们实在想吃河豚,去专业的正规的场所吃,安全性还是挺高的。

说了这么多,万一不幸吃了河豚出现中毒症状,怎么办呢?首先拨打120,告知医生有河豚食用史并出现中毒症状;同时马上进行催吐,让胃里的食物全部吐出来,减少毒素摄入;到了医院后听从医生安排接受洗胃、导泻、吸氧、补液、服用拮抗剂等对症治疗。

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检验方法为GB5009.20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1—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