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是基础,感动是目标。”2019年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优质服务年,自3月活动开展以来,全院上下真抓实干积极落实优质服务,以真心、爱心、细心诠释医学的温度,各病区、各窗口的服务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截止目前,全院共收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信、感谢信近百封,锦旗近二百面,拒收红包近50次、计人民币近5万元(数据还在递增中)。为了巩固“优质服务年”活动成果,特开辟优质服务之患者感谢信系列报道特别栏目。
今天我们撷取一位9楼ICU患者家属的感谢信,与您一同倾听医患背后的感人故事。
【编者按】
当这封感谢信流转至小编手上时,打开这封沉甸甸的信件经仔细阅读后的那一刹那,我就下了一个决定:要将这封“走心”的感谢信原封不动的呈现出来。任何文字修辞与堆砌在这封感谢信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感谢信
最危重的病人,最亲情的救护
——致谢蓝十字脑科医院9楼ICU全体医护人员
人生的重大变故一夜之间降临,老公脑出血命悬一线,经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于5月30日转诊蓝十字脑科医院9楼ICU,重度昏迷、高烧不退、生命垂危、身上插满了各种排尿排液管子......家属忧心忡忡,怎么办?!怎么办?!
接治的ICU李鲁萍主任一句“放心,我们一定全力救治。”的安慰让我的心平静下来,病房的环境和医生、护士给与的亲切感令我绝望的心一下子找到了依托。如今已近一年,在ICU李主任带领的团队全力以赴的救治和无微不至的护理下,病人各项指标趋于正常,于2019年2月26日转入七楼VIP病房,身上所有的管子都已拔除,气管封堵长好,人也开始恢复意识,言语和肢体能力在康复之中,作为家属,心里无比欣慰和激动,脑海里时常如放电影一般反反复复上演一年之中所经历的人和事,失望、绝望、希望、激动、感动……交替出现。为此,我想把这一切慢慢记录下来:
▲ 九楼ICU心思缜密的家长——李鲁萍主任
蓝十字脑科医院九楼ICU有一位步履蹒跚却精神抖擞、表情严肃却心底善良、语气急促却心思缜密的家长——李鲁萍主任。因为我对老公期望值高,每天六点多就会去医院送老公一天的流质饮食,所以我经常在清晨的电梯里遇到李主任,永远是一手搭个包,一手拎份早点。有时候电梯里没遇到,那一定是我晚了几分钟,摁了门铃等护工阿姨出来拿流质,ICU那扇沉重的自动门缓缓打开又合拢的一刹那,我就会看见那个熟悉的白色背影正走向病房,因为一夜了,李主任就像一个母亲不放心自己熟睡的幼子一样必得急匆匆赶到每一个病人的床前看一眼唤一声,一圈巡视后才会坐到她的休息室里倒杯开水,吃下已近温凉的早点歇息一下。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一位年近古稀的花甲老人走过寒冬趟过酷暑天天如此坚持?我想只有一个字可以解释一一爱,她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充满了对病人和家属的爱!
▲ 敬业负责的刘苏医生
蓝十字脑科医院九楼ICU还有一位个子不高却品性高超、年纪轻轻却经验丰富、其貌不扬却医技出众的年轻主治大夫一一刘苏医生。每天下午半小时的家属探视时间,他总是奔波于每一个床位之间,我每天总是要等啊等最后总能等到他来到我老公的床前,我看见每一个家属都喜欢问他好多问题,他的回答都是滔滔不绝细致入微,好像三十多个病号的情况都储存在他的脑海里。也有好多家属喜欢直呼他名字,因为他年轻么。是什么让他对每一个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若没有专研与勤苦,又怎么会在医技比赛中屡屡夺魁呢?!我对个子不高笑声爽朗的刘医生肃然起敬!
有首歌《遇上你是我的缘》,而灭顶之灾遇上李主任和刘医生,就是我家的福。在他们的一路精心医治下,一个急诊被医生再三拒绝手术,并被判断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只有10%的希望成为植物人,这个已经被宣判死亡的人,在十个月后竟然奇迹一般地顽强醒来。曾经一次次拿着片子和视频到处求医看专家门诊,被各大医院神外专家判断醒不过来,除非需要再次手术,但醒过来的可能性也还是微乎其微。无助绝望的我和李主任、刘医生商量是否需要转入某两个三甲医院再次手术,他们坚决不同意做第二次手术。反复商议后,结合李主任和刘医生提出的思路和建议,我们一起开始了不懈的努力,家属呼唤、床上买各种仪器提前锻炼各项功能、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由“安宫牛黄丸一一苏合香丸一一麝香保心丸”循序渐进地摄入、针灸和中药双管齐下、高压氧连续做和做半月停十天的阶段性做交替进行......等等一系列举措后,老公被成功促醒,而且头颅完整无任何异物。事实证明,李主任和刘医生的方案正确、医技高超让我无话可说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 李鲁萍主任(右三)和她的医护团队
我还要说说李主任为首的团队,这真的是一个可以信托的团队,从主任到医生、护士和护工,都是敬业、友善、有爱心的天使,善良热诚,愿意耐心倾听病人家属的诉求,一切的治疗和护理从病人实际出发,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家属的担心度。病人康复出院了,家属最想感激的就是医生,而往往忽略了每天和病人接触时间最多的护士和护工,经历了这里的十个月,我从心里发出感慨:蓝十字的护士、护工不容易,9楼ICU的护士、护工更不容易,而作为我老公的管床护士和护工最不容易。病人导尿管拔了,怕他感染,我买了多种尿袋,让护工阿姨作各种尝试,最后挑了最适合的护理尿袋,阿姨任劳任怨;担心医院的流质吃不好,家属一天送三次主食一次水果,护士和护工精心喂食,还帮他时不时训练咀嚼功能,至今我老公咀嚼吞咽功能都是正常的,他们功不可没:护工除了完成给老公翻身、泡脚、擦身、洗脸等等医院规定的护理工作,还按照我要求定时给我老公擦润肤露和爽身粉、滴眼药水、涂润唇膏等等,以保证他全身的每块肌肤都是光滑、干净和滋润的,护工阿姨不辞辛劳;每天的24小时只有半个小时的探视,好多个夜晚,我想看看我老公,就给阿姨打视频,阿姨有时因为在忙没看见,事后也会打过来,从未拒接过,给于病人家属最暖心的心理安慰,阿姨不厌其烦;护士和护工把病人当亲人,即使病人是昏迷的,护士护工只要站在病人床边,就喜欢逗逗病人,哪怕只有一丁点的细微意识和动作出现,他们就会和家属一样欣喜若狂;还有……还有……我每天探视都要带各种不同的机器给老公做床上康复,护工阿姨和大叔在招呼好其他床位的前提下,总是轮流挤时间过来给我搭把手安装;每次看着老公这样子,心里难受忍不住落泪,护士小姑娘都会细心地过来阿姨阿姨地安慰我,给我讲成功康复的案例,给我鼓劲让我树立信心……在一个病人病情的治疗上一个小小的护士和护工是做不出轰轰烈烈的成果的,但在日常细微的护理中,却能发扬正能量的情与爱,感动宽慰病人与家属,这是难能可贵的!
▲ 病人陈XX敬赠李鲁萍主任及团队两面锦旗
▲ 病人陈XX敬赠李鲁萍主任及团队两面锦旗
十个月的点点滴滴,我一言难尽。蓝十字脑科医院的9楼ICU,这里收治了最最危重的病人,每天呈现在面前的是最最难看的面容,可是这里的医护人员在创造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诠释着一个个亲情的故事。“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感谢蓝十字脑科医院九楼重症监护室李鲁萍主任带领的所有医护人员,感谢您用敬业爱岗、正直友善的行动培养了善良负责有爱心的天使护理团队。
原9楼ICU病房23床陈XX携家属周XX
(为切实保护患者隐私,信件原文作适当调整)
▲ 患者感谢信
▲ 患者感谢信
▲ 患者感谢信
【编后感】
无疑,周女士的遭遇是不幸的:重大变故一夜降临,年仅48岁的丈夫命悬一线,她一下子跌到谷底;就医几度碰壁,她几近绝望;然而幸运地是他们遇见了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ICU李鲁萍主任及其医护团队,经过十个月的医治,最终绝处逢生。
目前,患者完全清醒,可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及手部活动,已顺利出院。最近李鲁萍主任回访患者,患者情况进一步好转,在家已能站立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