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7 点,手机闹铃催你匆匆起床。你想在温暖的被子里再赖一会会,可是就要承担迟到的风险。毕竟为了省下些房租,你的房子租在了北六环,通勤时间还是要掐着的。匆忙洗漱完毕,你画了美丽的妆,踩上小高跟,镜子里唇红齿白自己俨然一个精英小 OL,“今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噢~!”。蹬蹬蹬一路小跑到了小区门口(也许崴了一下脚),大哥们热情地召唤,“姑娘来我这车,不拼客,马上走”,你心里知道他们都是王八蛋,说好的到地铁 10 块上了车就得 20。你高冷的无视了遍地大哥,上了滴滴来的车,毕竟你是个 e 时代的精英,app 什么的现代化,用得相当熟练。
用车镜简单整理了一下仪表,你下车哗啦一下被人流淹没,不知所措,上了地铁。地铁上你搂紧了省吃俭用买下的 LV 小心扒手,其实也不一定需要,环顾四周都是和你一样的上班族,在张着嘴,随着地铁框框框框微眯着补瞌睡,你受到感染,也开始张着嘴昏昏欲睡起来。 “西二旗站,到了”, 哗啦一下涌上一波格子衬衫黑色双肩包的乘客,你夹在他们中间双脚离地再次不知所措。好不容易脚尖踮地找了个位置小心翼翼地站着,你的鼻子正好贴在拉着扶手的格子衬衫腋下,你就清醒了,不困了。早餐也许是路边的豆浆油条,也许是煎饼果子,你在进入公司前迅速吃完,或者干脆饿着。
扔掉塑料袋擦干净油手,从踏进公司的那一刻起,你就是 Stacy,你就是 Melinda,你喝咖啡,或者依云水。中午,大多和公司同事在公司楼下吃一份精致的沙拉。三点,也许去星巴克点一杯卡布奇诺,表情云淡风轻,也许拿本书,咔哒来个自拍,换八个软件 P 好发朋友圈并配文,“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三不五时刷新下看看有没有哪个高帅富点了赞。熬到了下班,不知道吃啥,晃晃悠悠到了地铁口,哎来个麻辣烫,老板麻酱多来点。
晃晃悠悠到了家,你洗澡,袜子和内裤可以肆意抛洒在任何一个角落。在瑜伽毯上象征性扭动了二十分钟,翻了两页村上春树或者杜拉斯,还是决定盘腿打开了电脑。“咿老公发糖了嘻嘻嘻嘻~~”“剁手吃土嗷嗷嗷嗷~~”一看时间哇擦 1 点多了,赶紧躺上床,小心的掖好被子四角把自己藏在棉被里,幻想自己是个白白胖胖安安静静的睡美人。你开始脚冷,开始流泪,开始思考:“我们还会获得爱情吗?” Simon 这个月还没有联系,前两天在茶水间眼神交融的 Adam 好像又跑去勾搭前台的 Angelia...算了,算了,周末还是和妹子们吃火锅去吧。你慢慢睡着,心里乱糟糟,又静悄悄,就像你独居的房间。(一个意淫,不一定对
独居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在西方社会,独居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家庭形式。相关数据显示,西方国家独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根据英国人口普查数据,单身家庭所占比例从 1991 年的 26.3% 上升至 2001 年的 30%,约 650 万户。但是,独居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以及放荡不羁自由潇洒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负面问题。
一个和独居相关的首要问题,就是饮食问题。饮食,在人类生活中,不仅仅是维持生命作用,更是一项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活动。一项来自瑞典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生活中关于营养状况和婚姻状况的研究发现,独居者比群居者拥有更糟糕的营养状况。由于没有与之共餐的人,对于很多独居者来说,吃饭就变成了一项草草了事的任务。这不但可能会形成进餐时间缩减,饮食结构单一,食量暴增/爆减,还有可能因为社会孤立感等心理问题造成的吸收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该研究还发现,独居者中,女性比男性更有营养不良的风险。研究中的女性参与者 BMI 较低,体重较轻,以及由于营养不良而有更高的 COPD 复发率和死亡率。研究者认为,在社会文化中,对女性“纤细美丽”的压力无形中增加了这种影响。是的,我们可以想象,在中国社会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单身独居女性来说,这种关于形象的管理会比人妻严格的多。
另一项有趣的关于饮食的研究在加拿大温哥华独居男性中进行。该研究将食物的选择和“阳刚之气”联系在一起。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塑造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饮食结构,性别与特定的食物相关联。比如,肉类(尤其是红肉)酒精和大分量的食物与“阳刚之气”相关联,而蔬菜,水果,鱼,酸奶制品(如酸奶,奶酪)则被认为是女性化的食物。研究表明,以往单身汉们普遍营养失衡。他们怀疑专家建议的健康饮食指南,强调男人必须食用更顶饱,更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身体补充能量,关注膳食平衡是女性的事情。
而本次研究中,男性独居者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表达了自己对健康食品和平衡膳食的理想化追求。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什么卵用,尽管这些单身汉认为自己的认识比传统单身汉更科学更健康,但是他们并不能将这一切付诸实践,主要解释是因为缺乏时间。他们认为,这一切会在结束独居后真正得到改变,如果有一名女性伴侣监督他们按时吃饭,鼓励他们吃好点,他们就能形成完美的饮食习惯。
另一个重要问题,毋庸置疑,是心理问题。包括社会孤立在内的社会因素对自杀率的影响早在十九世纪末期就已经得到公认,在此就不多赘述。总之,单身被认为是一个与自杀相关的高危因素。除了由于孤立导致的抑郁、绝望和自杀行为,对于西方的年轻独居者来说,药物滥用、酗酒、被原生家庭拒绝,或是法律和财务相关的其他问题会导致问题变得更严重。
英国一项基于本国综合医院中 DSH 患者的大型数据研究试图发现独居和蓄意自我伤害(Living alone and deliberate self-harm,以下简称 DSH)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起那些与家人或朋友同住的同龄 DSH 病患,15-24 岁的独居 DSH 患者具有更高的自残重复率和自杀意图。其中男性患者有更多吸毒或酗酒的问题,女性患者更容易有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问题,因此,他们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芬兰一项在劳动人口中进行的关于独居和抗抑郁药物使用的研究中得到了相似结论,独居者有 1.81 倍于非独居者的抗抑郁药物的高购买率。在长达 7 年的跟进研究中发现,独居者比非独居者有着高达 80% 的风险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在这项研究中同时表明,环境因素,更具体来说,独居者所居住的房屋质量,城市生活条件和租金所占生活支出比重会强烈影响早期心理问题出现与否,以及后续抗抑郁药物的使用。也就是说,恶劣的生活条件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在本研究中,这种影响女性远远大于男性。
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独居生活,根据文献启发,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做起:
1.改善饮食结构,平衡膳食营养。均衡肉类,蔬菜,蛋奶,水果和谷物的摄入,关注自己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即使自己一个人,也要记得按时按量吃饭,不要忘了吃,懒得吃,或者暴饮暴食。
2.改善居住条件。一个干净整洁的房间不但能让人心情舒畅,更会让人提高生活效率。不要把情绪和精力内耗在和脏乱差的环境作斗争上,应该用环境增益你的能量。如果有条件,住个好一点的房子吧。
3.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人,朋友,邻居等等。这样,不但有人提醒你吃饭,或者和你一起吃饭以满足饮食需要,还能解除社会孤立问题。
我个人觉得,如果独居的话,参照模拟人生的小人来过其实挺好的。如果自己常常忘了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就想想自己的小条绿着呢还是红了。小人社交红了还知道找人玩儿呢,你就不会么?有人聊聊天总是挺好的,也许独居,但是并不孤独。
National Statistics Online (2003) Households: One-person households up to 30%. Shibboleth Authentication Request. Cited February 2010
Dunnell K (2008) Diversity and different experiences in the UK: National Statistician’s Annual Article on Society. Office of National Statistics, London
Durkheim E (1897/1951) Suicide. Free Press, Glencoe, Illinois
Haw, C. & Hawton, K.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11) 46: 1115. doi:10.1007/s00127-010-0278-z
Kari Sellaega, Gwen E. Chapmanb, Masculinity and food ideals of men who live alone, Appetite,Volume 51, Issue 1, July 2008, Pages 120–128
Limb Matthew. Women and people living alone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assisted suicide, Swiss study finds BMJ 2014; 348 :g1657
The Times Online (2007) Living alone. Shibboleth Authentication Request. February 3 2010 Cited February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