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农民·上半月》

2020

年第

文、图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通讯员

孔德贤

实习记者

赵嘉琦

九曲黄河,犹如一条长长的彩练,穿过中原大地东流入海。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

杨厂村,则像一颗珍珠,镶嵌在黄河北岸。

年前,杨厂村是一个出了名的省级贫困村,这里位于河南省“三山一滩”重点贫困区。

受区域位置的限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致富没门路,村里发展没出路。

2017

11

月,

李汝江担任杨厂村驻村第一书记。军旅出身的他秉承“忠诚、奉献、爱国”的戍边精神,俯下

身子,真抓实干。不到

年的时间,他带领着杨厂村完善了基础设施,打造了党员队伍,发展

了优势产业,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全面发展的振兴之路。

倾注一腔真情,将脱贫攻坚当战场

杨厂村地处黄河滩区,由前杨厂、后杨厂、小任庄和胡窑

个自然村组成,

656

户、

3138

口人,是韩董庄镇最大的行政村。

今年

50

岁的李汝江,曾在中哈边境守防

27

年,多次立功受奖,曾获国防服役银质纪念

章。杨厂村是河南省委办公厅的定点帮扶村,

16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子大,问题多,基础

条件差,脱贫任务重。

2017

年,正值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李汝江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杨厂村担

任驻村第一书记。

杨厂村显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用村支部副书记刘文富的话说,当时的杨厂村

“街道坑洼不平,村里脏乱不堪,在村里走一圈,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当李汝江脚踏

尘土走进杨厂村时,历经无数边关风雨的他,心头还是不由得一紧。但在李汝江心里,“忠诚、

奉献、爱国”是戍边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作为一名军人,面对任何困难,都要迎难而上。

从来到杨厂村的第一天起,李汝江就开始了构思和谋划。他每天用脚步丈量着大街小巷,

用侠骨柔情关心着村民百姓。

27

年前,他将美好青春献给了高原边防;如今,他义无反顾走到

了脱贫攻坚的最前沿。

为了方便工作,他将爱人接到村里为自己提供“后勤保障”;村里人才少,他通过关系

协调

名大学生来做义工;街道垃圾成堆,他想方设法购置

台垃圾清运车;没有清洁工,他

自己出资

万余元,把村里

名贫困人员组织起来;看到贫困户生活困难,他经常自掏腰包

300

元、

500

元地给予接济……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两年来,李汝江把杨厂当家乡,视村民为亲人,一

心付出,不求回报。群众对他更是敬爱有加,感恩不尽,干群关系鱼水情深。

躺在病床上,

76

岁双目失明的五保贫困户刘甫亚在弥留之际,一听到脚步声就问“是李

书记来了吗?”60

岁的贫困户张大智,养了一只漂亮的大公鸡,逢人就说,这是特意给李书记

留的;

70

岁的王玉全是个哑巴,每当有人到他家走访,他都要拉着来人的手,指着门口新修的

道路和家里购置的物件,兴奋地比画着向李汝江表示感谢……

强化组织建设,使党员干部能战斗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