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弩不得直过,直过就使笔画无力,
弩,是一种十字弓,比普通的弓力量大的多,有力,射程也就远,杀伤力也大。外形上没有同竖画相近似。倒是弩臂是直的,那直了怎会无力呢?
这里的“直”还是“直过”的意思。像发射弩箭一样,不能速而直过,直过笔画就会浮而无力(可参考前两天对直过的解析)。
“趯须(足存)其锋,得势而出”,
译:趯必须墩笔蓄势,得势以后再发笔,
趯,跃起。这个“(足存)”字,读作:cún,它是蹲这个字在读作cún时的异体字。它不是下蹲的意思,从此产生的所谓“蹲锋”也是不对的,最起码在这一句里是错误的。
这个字的意思是腿从高处突然落地时对腿的冲击。《说文解字》解释为“摐”。在山东方言里,这个动作就被叫做“摐腿”了。而“摐”的解释,是用木棒撞击,很显然这是一个墩笔的动作。
那么这个竖勾的写法就有了:竖画行笔到合适的位置,缓提笔锋前行,到笔尖就要离开纸面时,向左上45方向墩笔,得势随即出锋。
“策须背笔,仰而策之”,
译:策必须背向自己行笔,向上扬鞭策马的样子,
作者真是有心,用了“策”这个字。策是一种马鞭,杆长,头上有刺。
不知道你们看没看见过用这种长鞭赶马的,并不是拿短鞭子向下打。而是先扬起鞭子,役畜也是通人性的,一扬鞭子,它就知道加快前进。所以有个词叫“扬”鞭策马,来形容这个过程。
“掠须笔锋,左出而利”,
译:掠必须有锋,向左下爽利出锋,
掠,砍伐。这一笔绝对的中锋正锋用笔,不存在偏锋书写的可能。要像利刃一样爽利地划破。用笔全用骨力,行笔要渐行渐提,直到笔锋离开纸面。
“啄须卧笔疾罨”,
译:啄必须先伏笔再迅速捕捉,
啄,禽类啄食的动作。罨,是一种捕鸟的工具,这里是用罨捕捉。
这里的卧跟上边那个意思差不多,是伏藏。先要卧好,然后如脱兔般出笔,像捕鸟一样扣下来。
“磔须(走厉lì)笔,战行右出”。
译:磔必须像人走开那样行笔,战行从右下出锋。
磔,分裂之意。横竖和捺都是顺手笔画,很容易写快。写快不是坏事,但不能因为快而产生油滑的状态,速而能涩是最好的。
(走厉lì)是的简化字,现在已经停用了。,是人行走的样貌
这里的战也是很容易误解的,一般会认为是用战笔。也就是用颤抖的手来写,这是不切实际的。战虽有颤抖之意,不是手抖,而是笔头抖。想一想你平时推拉笨重的东西,本来没有用颤抖的手去推拉,还是能感觉到颤抖地让手臂发麻。
这是物体和地面的阻力是物体运动不均匀,所以就有了抖动现象。书写也一样,让笔和纸自己产生震动力就好了,只是这个力比较小而已,也不可能有多大。这样,只要稍微用大一点力,不要把纸划破就行。
“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锺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墨道最不可遽明,又先达八法之外,更相五势以备制度。”
译:八法出现在隶书的初期,后汉的崔瑗亲身经历过锺繇、王羲之以后,差不多用了万余字来传授他所用的八体。书法之道是最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能明白的,于是又通过在八法之外,再辅助以五势,用来完备书法的规则。
隶书和楷书出现的年代差得不是太多,那时的隶书和楷书也不是现在看见的样子。“永”字八法比较齐备的解说了各种该有的笔法。
在这八种笔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或者意外的情况,那些都被列出来。
明天接着解读普通的无势和手腕下的九种笔法。可以关注@艺素简 继续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