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淄川区“创新‘3+3+3’新媒体宣传矩阵”典型经验做法获得国家发改委高度评价,并在《改革内参》刊发。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十佳政务新媒体评选_政务新媒体优秀案例

优质政务新媒体典型经验_十佳政务新媒体评选_政务新媒体优秀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淄博市淄川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舆论工作要“强化显政,坚定战胜疫情信心”“把握主导,壮大网上正能量”“占据主动,有效影响国际舆论”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移动优先,创新建立“3+3+3”新媒体舆论宣传矩阵,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扎实做好网络谣言澄清辟谣、群众焦虑恐惧心理疏导排解、封闭村(社区)科学管控,以及确诊人员、隔离人员和病人家属情绪支持等各项工作,为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战营造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背景动因

(一)“疫情谣言”博弈“权威信息”。随着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群众宅在家中,信息相对闭塞,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无法满足公众对疫情信息的多元需求,而微信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凭借其覆盖面广、信息碎片化、裂变式传播等优势,成为群众获取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由于官方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以及公众防控知识的缺乏,导致网络中权威信息和谣言猜测并存,抢购板蓝根、双黄连、粮食等事件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恐慌情绪,消耗了防控精力。

(二)“线下诉求”转为“线上表达”。疫情期间,受村(社区)管控、人员出行限制等防控措施影响,特别是出现确诊病例和有密切接触者的村(社区),群众难以面对面向政府表达民意诉求。比如,淄川区龙泉镇龙四村出现的家庭性聚集式病例,导致该镇5个村实行全封闭管理,涉及群众3366户、1万余人。如何及时掌握他们的情绪心理、生活诉求和健康诉求,更全面地保障其居民权利,避免出现极端行为,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需借助新媒体渠道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引导群众在线合理表达诉求、宣泄情绪、增强信心。

(三)“建网上网”更要“管网治网”。当前,新媒体的社会动员能力越来越强,日渐成为信息获取的主渠道和风险传导的放大器。调研发现,疫情期间通过微信获取疫情信息的公众占到调查人数的七成以上。但受技术水平和人员等因素制约,目前区县基层对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和公众号的管理力度较弱。特别是对一些在互联网群组中传播的虚假信息、失实报道等,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前期发现、制止不够,一定程度上为各类负面信息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生存空间。因此,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举,切实加强对新媒体阵地的有效管控,最大限度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线上3级”管理发布阵地,形成“一盘棋”格局。一是区级管理群统筹部署。区委宣传部、区网信办牵头建立区级管理群,总体谋划、部署、督查“3+3+3”阵地建设。整合区政府网站、电视台、电台、淄川融媒和各部门单位的“两微一端”平台,统一发布各级决策部署、应急管理信息、志愿服务项目、网络舆论引导要求等,建立共建共享的线上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管理体系。二是镇办管理群上传下达。区委宣传部、区网信办牵头建立镇办、部门、企业、教育等机关学习管理群,区管理群成员第一时间向各部门单位传达上级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等。机关管理群成员负责将上级要求及时传达到村居、学校等单位管理群,传达到各部门、企业职工,将基层的意见建议汇总上报。三是村居管理群落地落实。各镇办管理群成员牵头建立本镇办村居管理群13个,及时把区里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传达到各村居书记和宣传工作负责人,安排部署疫情防控政策宣传解读、发布公告、澄清谣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等工作,汇总基层声音,及时向上级反馈。

(二)建立“线上3群”宣传学习阵地,搭建“直通车”渠道。一是党员干部群模范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组织部门单位、村居等建立党员工作群627个,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征求意见等,及时向党员传达上级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上级防控政策党员干部率先学习,各项决策部署党员干部率先执行,打造网上战斗堡垒和先锋队。二是群众职工群全员覆盖。组织各个村居、部门、企业建立以全体村居民、职工为主的工作群633个,及时推送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安排部署,以及本地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等,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工作。2月10日发布的《淄川发布公告寻找可能密切接触者》公告,8小时内点击量突破33.6万人次,占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三是在外人员群情系家乡。组织各个村居以在外人员为主建立工作群468个,由包村干部和村书记负责,及时发布家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加强与在外人员的沟通联系,减少人员流动。同时,积极宣传区里的双招双引政策等,引导外出求学人员和在外游子返乡建设,打造具有归属感的“网上家园”。

(三)建立“线下3个”文明实践阵地,提供“零距离”服务。一是文明实践学校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组织各村居建立文明实践学校,广泛张贴疫情防控公告、宣传标语及“防疫情、保健康”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标准等。在各个劝返点设置移动音箱,持续播放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组织村干部利用“大喇叭”硬核喊话等,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二是明理胡同让“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村内群众经常聚集的地点建立“明理胡同”471个,配备便民马扎和报刊箱,配发《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报刊,供群众阅读了解信息。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向群众宣讲疫情防控的“国家事”“地方事”,见人见事见思想。三是文明示范一条街弘扬时代新风。在村居主要街道上建设文明示范街,每村悬挂不少于5条疫情防控宣传标语,张贴正确戴口罩、洗手、环境消杀等宣传画。发布《疫情防控期间婚丧嫁娶事宜移风易俗倡议书》,动员群众丧事简办、婚事缓办。组织评选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在显著位置张贴,激励群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三、工作成效

(一)权威信息强信心。按照“三好”“四有”,即好做法、好效果、好典型,对上对外有声音、有价值和对下对内有用处、有激励工作思路,整合区内各类媒体资源,统一开设《淄川疫情防控快报》《直击疫情防控第一现场》等11个专栏,创作H5作品26个、短视频340余条、公益广告520余个,制作疫情防控相关信息8860余条,第一时间通过“3+3+3”新媒体舆论宣传矩阵传递至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讲明白,把中央和省市区发布的重要疫情信息和决策部署讲到位,增强了全区上下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底气和信心。

(二)服务抗疫暖人心。疫情期间,通过新媒体矩阵每天一次推送本地确诊人员和密切接触者信息,消除公众猜测、恐慌心理。公开设立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定期推送心理与情绪疏导文章,帮助群众打开“心结”。推出“练习八段锦、强身战疫情”等宅家健身、唱歌、书画各类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建立“流动菜店”,通过微信群公布商品种类和价格,群众订购后送货进村、送货上门。开展“援企供岗”工作,收集汇总2373家企业的就业岗位,通过矩阵广泛宣传,解决了公众求职和企业用人需求。组织志愿者开展为贫困家庭卫生消毒、送生活物资等活动,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百姓心田。

(三)众志成城聚民心。发布《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令》,组建13支志愿突击队承担疫点封闭、公共区域消杀等任务,组织基层志愿者2.7万人参与检查登记、人员劝返等工作,志愿者成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布医疗救治、社区防控、复工复产、返岗返乡等工作情况,及时报道一线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山东淄川:新娘医生挺进疫情一线》《暖心!村民扁担挑着物资,感谢淄川这些一线防疫人》《淄川47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等1370余篇通讯报道,有效凝聚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