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场浩荡的思想风暴席卷解放军,激励着众多年轻战士踏上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征程。在这股浪潮中,有一位湖南的农民儿子脱颖而出,他的名字叫做廖初江。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荣耀,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廖初江,1936年生于湖南,家境贫寒。他的成长,正是新中国的崛起与变革的见证。在新社会的春风里,他迎来了土地改革,真正踏上了国家的大地,成为了新社会的主人。
年轻的廖初江怀着对党的感激之情,加入了家乡的民兵组织,积极投身于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他的才能逐渐显露,当选为互助组长、农业合作社副社长,1954年,他也正式加入了共青团。
然而,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时刻是1956年,20岁的廖初江踏入了解放军的大门。这一次,他看到了机会,也明白了文化知识的珍贵。他一手抓着步兵枪,一手捧着《毛选》,凭着自己的毅力,一字一句地领略着毛主席的思想。
廖初江并非书香门第出身,很多字他都不识。但他的决心和领导的支持让他不再畏惧。他学会了如何查字典,不管有多忙,都坚持不懈。即使在军事训练的繁忙日程中,他总结了一套“忙里学习法”,在沈阳军区掀起了一股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
1959年,廖初江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沈阳军区授予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尖兵”的光荣称号。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全军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浪潮,廖初江成为了杰出的代表。他坚持不懈地学习,还撰写了超过53万字的心得体会,声名鹊起。不久后,他受邀赴全国各地分享学习经验,被誉为“学习《毛著》第一人”。
然而,命运之轮并未一直顺风顺水。1967年,廖初江调到了解放军报社工作,这里恰好有毛主席的女儿李讷。1969年,“九大”代表名单上的一次意外,使他成为了代表。毛主席亲自润色,将他的名字从肖力改成了廖初江。
在解放军报社工作期间,廖初江历任领导小组组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等职务。但九一三事件的余波也触及了他,幸得周总理的干预,他免于严重牵连,尽管在1973年曾被降职,改任副社长。
1973年底,廖初江再次深受“四人帮”审查和迫害,身心备受摧残。直到“四人帮”覆灭后,他才摆脱审查。上级部门也积极纠正了对他的错误。然而,由于他的职务是特殊时期的产物,1979年,他被免去职务。晚年的廖初江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保留着正团级待遇,但在1980年,他因病离世,享年仅44岁。
廖初江的一生,犹如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历史。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儿子,却在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道路上,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不仅为解放军注入了思想的力量,也为新中国的崛起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时光如何更迭,廖初江的名字将永远闪耀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