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难以接受批评,很可能与被过度夸奖有关
由于深度心理干预已经进入后半段,伟涛复学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催眠治疗师Lucy开始处理他的学习障碍症状和复学后会面临的主要难题。
第11次催眠就解决了看书的问题。可是,复学后伟涛必然会面对老师、同学,面临人际关系的处理。这是伟涛心里的大难题,他很害怕和同学的关系发生破裂,产生不好的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催眠治疗师Lucy对伟涛进行的第12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2个创伤事件。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伟涛上大四的时候。具体来说,其实是好几个相关的事件。当时,伟涛被分配到一个课题组,跟着组里的研究生一起学习。组里有一位学姐非常瞧不起伟涛,“本科生就是没什么水平,连这你都不会?”
伟涛经常被否定,心里很不开心。有一次,老师要求伟涛做一个研究,并由这位学姐负责指导他。学姐指出了伟涛做的研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伟涛当时不愿改,但后来还是改了。
伟涛把研究结果拿给老师看,老师非常意外,不断夸奖伟涛。其实,老师所夸奖的,就是学姐指导伟涛修改的。但是伟涛并没有把真相告诉老师,而是默默接受了老师的夸奖。
这件事情后来被学姐知道了,学姐非常生气,虽然也没有发生太大的矛盾,但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隔阂。
后来,这位学姐生病住院了。伟涛虽然也去看望,还帮忙学姐拿快递等等,但总感觉与学姐的相处非常别扭。
后来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总结大会上,伟涛又与这名学姐发生了争执,还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狠狠地将学姐数落了一顿。那就是伟涛出现躁狂发作的阶段,现在的他想起这件事来就感到后悔、难过。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修复后,引导伟涛与别人,尤其是同学相处的时候,要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面对别人恶意的打压时,如果一时难以反击,又或者没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置之不理、一笑而过,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但如果别人提出的批评、建议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放下成见,欣然接受。这有助于我们快速地进步、提升。而且,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否处于发病期,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人品远比才华、学识更加重要。懂得感恩、以诚相待,才能真正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形象,别人才更有可能用真诚的友谊来回馈自己。
第二个事件发生在他大三的时候。伟涛喜欢上了一位女生,并展开了“穷追猛打式”的追求,但女生不为所动。
伟涛向情感经历丰富的表哥取经,表哥告诉他,“你追女孩子的时候太一本正经了!女孩子不喜欢这一套,你要学会开玩笑。”
听了表哥的建议后,伟涛有一天晚上继续跟这位女生聊天。他开玩笑说,“你要早点睡,别总是熬夜,不然你就要变黄脸婆了。”
女生一下子生气了,直接跟伟涛翻脸了。伟涛很着急,马上跟女生解释,说自己这么说是因为太焦虑了,还服用着精神科药品,把自己的病史和所服的药物都告诉了这个女生。
结果女生更生气了,骂伟涛“你有病还来缠着我!”,然后就把他拉黑了。
这件事情给伟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非常难过、痛苦,只好找妈妈诉苦。可伟涛妈妈说,“你不应该随便把自己生病和服药的事情告诉别人啊!”
伟涛妈妈的这句话的出发点是好的,她知道有很多人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不理解、甚至是歧视,如果贸然让别人知道,很可能遭到嘲笑和排挤。但客观上,这句话也对伟涛造成了二次心理伤害,他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
Lucy将这个创伤修复后,引导伟涛意识到现代社会精神心理障碍的罹患率实际上是比较高的,身边有很多人按照精神医学的诊断标准都会被诊断为精神心理障碍,只是所患疾病不同、程度也不同罢了。甚至,有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患病了。
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实,并要意识到,接受了深度心理干预后,他将会更快地走向康复,心理素质还能不断得到提升。这段患病经历会逐步转化为他人生中的财富,他不需要有任何的病耻感。
不过,这个创伤事件中也暴露了伟涛在与女生相处时,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Lucy便引导伟涛要掌握一些语言的艺术,避免在无意中惹怒了别人。
第二天,伟涛前来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伟涛自己也觉察到了,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经常受到过度夸奖,这导致他内心容易不自觉地自负自大,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每当有人指出他的不足时,他很容易感到压抑,并出现不理性的行为。
但经过这次深度催眠后,伟涛有意识地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他说,自己以后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善意批评及建议。
而在第二个创伤事件中,伟涛之所以产生了强烈的病耻感,是因为伟涛妈妈告诉他,双相障碍是非常可怕的疾病,这导致他非常焦虑。
有一次,伟涛爸爸将他患病的事告诉了一位同事,伟涛十分不满,还跟爸爸大吵了一架。伟涛非常担心自己生病的事被外人知道后,会被不断传播,如果一不小心被研究生导师和同学知道了,很可能会入学失败。
我引导伟涛意识到,这其实是灾难化思维,他考研成功已经是既定事实,不会因为患病而被取消入学资格,而且经过系统深度心理干预以后,他可以实现康复,不再服用精神科药物了,他的心理素质和逆商实际上会比他周围绝大部分的人要强。我还从男性的角度,就如何与女性朋友更好地相处这个问题上,给予伟涛更多指导,让他更加了解女性的心理活动规律。
而关于病耻感的问题,Lucy已经修复过和引导过了,而我再次强调,随着他不断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他在认知层次会有越来越大的提升。他会变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睿智,而他也要有意识地将这段人生财富利用好,将更多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02、父母缺乏陪伴和引导,是他变得谨小慎微的原因之一
眼看着伟涛的状态越来越好了,可就在这时候,他妈妈在微信紧急联系了我,说伟涛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他想起大学期间,曾经在路边给我打电话,很担心当时讲电话的内容会不会被人听到,晚上睡不好,今天早上还悲伤哭泣!我建议他使用您教的六六大顺法,但他做到第三步就做不下去了,还是反复纠结打电话的问题!”
“他还说,妈妈,如果你不生我这样的儿子就好了,非常自责。他现在又不能多看书了,最多只能看20分钟。这两天只看了5次书,而且只有2次是他自愿看的,可是看不进去。”
还有一次,他跟妈妈在酒店房间聊自己的事,突然听到楼上有声音。他认为酒店房间的隔音不好,很担心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情绪再次出现波动。
我认为伟涛还没有真正掌握“ASRPAS法”(中文简称”六六大顺法”),进行不下去的话不宜勉强。我还告诉伟涛妈妈,不要在孩子感到焦虑的时候要求他看书。
至于伟涛总是忍不住胡思乱想,过分担心隐私被泄露的问题,背后肯定还有心理创伤,我会再与Lucy商量,尽快为他安排下一次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
4天后,伟涛妈妈还发来了更多情况,说伟涛每当有一个令他焦虑的念头出来后,他已经尽最大的能力去平复了,但很快就又冒出另一个来。
不过,整体来说,对比起接受深度心理干预之前,伟涛的焦虑症状程度轻了很多,没有以前那种特别心慌、手心出汗的表现,而且有一定的自我觉察和调整能力。
比如他想起初中时期,他曾把家里的地址发给一个陌生网友。他有点焦虑,但很快就察觉到自己的负性情绪,暂时放下了。
而伟涛妈妈听从了我的建议,没有再要求儿子看书。伟涛主动看了一会儿书,但看书的过程中,总是担心有哪些内容被遗漏了,出现轻微焦虑情绪,但不严重,能看半小时左右。
伟涛妈妈还询问我是否应该为伟涛加药,但我觉得当天晚上就要为伟涛安排深度催眠了,暂时可以不服药,之后再观察观察。
晚上,催眠治疗师Lucy又与伟涛见面了。其实伟涛在理性上知道,他当年跟妈妈打电话、在酒店说话,被别人知道了隐私的可能性极低。
而且就算泄露了一些,像我们平时在街上说话声音大了一些,也很有可能会被身边的人听见;可周围都是陌生人,大家河水不犯井水,我们也用不着担心会发生严重的后果。这就是Lucy之前引导他的,希望他能做到心胸更广阔,不要过分担心这些细枝末节。
但伟涛就是忍不住焦虑,就是忍不住纠结。虽然在之前Lucy为伟涛处理过这个问题,他的焦虑程度减轻了,但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更没有消失。这说明,该问题背后肯定还有叠加性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当天Lucy处理的问题是“为什么总是过度担心个人隐私被泄露,总是忍不住担心被人知道了会带来不良后果?”
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4个相关的病理性记忆。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伟涛14岁的时候。他当时很喜欢看历史类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反反复复看了7遍。
书里面讲了很多明朝时期官员、派系之间的争斗,伟涛一开始觉得,这些人整天斗来斗去的,真的是没必要。
但看了几遍后,伟涛的思想、认知发生了改变,书中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大臣因为一句话而遭受到株连九族,把他吓坏了,他想到自己的生活,认为“自己言行举止绝对不能出任何的差错,否则可能会导致灾难化的后果”。既然自己的言行举止关系到自己的命运,考虑问题时一定要考虑细节,做事情一定要谨慎,不能跟任何人留下任何把柄,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Lucy将这个病理性记忆修复后,引导伟涛意识到,他看这本书的时候过分投入了,缺乏理性思考,就像进入了清醒催眠的状态。这套书讲的是明朝官场,与我们现代的社会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再加上,这套书虽然是以史料为基础,但其实写的时候用了很多小说的手法,有些地方难免会稍微夸大,我们不能被误导了。
再退一步,我们绝大部分人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是担任要职的官员,身边并没有那么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用活得那么小心翼翼。
后面3个创伤都与伟涛的奶奶有关。伟涛小时候跟着奶奶生活,奶奶非常节俭。他们家离幼儿园有几公里的路,但为了省钱,奶奶很少坐车,每天都是很早起床,带着伟涛步行去学校。
而且,伟涛奶奶无论买什么东西,都尽量买最便宜的。这导致伟涛以为家里很穷,对钱非常计较,非常没有安全感。
奶奶为了不浪费粮食,还总吃剩饭,并经常跟伟涛强调“不吃就浪费了。”所以伟涛每次吃饭有剩余的时候,他很容易产生自责心理。
而且,那时候伟涛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伟涛感觉自己身边似乎永远只有奶奶。但奶奶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伟涛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做事更加谨小慎微了。
Lucy修复了上面几个创伤后,再引导伟涛理性看待奶奶的做法和观念。在伟涛奶奶成长时期,国内的物资非常匮乏,经常吃不饱肚子,饥荒来临时还要刨树根、吃树皮。所以奶奶非常节俭,不能容忍浪费、多花钱。
可现在是21世纪了,我们的物质水平远比奶奶成长的时代丰富得多,我们没必要过于节省。相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的生活质量。
尤其是吃剩饭这件事,其实非常不健康,所以,我们做饭或者去外面就餐的时候,争取少做一点,少点一些,尽量少浪费粮食就可以了。
Lucy再次向伟涛强调,他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眼界要打开,心胸要宽广,要有意识地别再为了细枝末节的事情而过分担忧,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人生追求上,比如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
第三天,伟涛前来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伟涛说,他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感到心惊胆战、害怕。他后来意识到这套书给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他没想到影响居然这么大,还导致了他出现谨小慎微性格。
这次深度催眠后,伟涛觉得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一些观念、想法太钻牛角尖了。现在他感觉内心轻松了许多,也开始懂得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才行。
听到他这么说,我很高兴!我告诉伟涛,当后续他的能力不断提升,内心变得自信后,他的安全感也会增强。这时,他的不安全感会进一步降低,也不容易过分焦虑、担心了。
伟涛妈妈也开心地告诉我,儿子的状态变得非常好,不但不胡思乱想,还愿意出门锻炼,白天主动学习,虽然期间也询问了妈妈一些问题,但问得也比较理性,不会过分纠结。
03、他总是莫名心慌,源于一次意外事件
当我们都以为,伟涛过度焦虑的问题终于解决了的时候,2天后,他又出状况了。
伟涛妈妈说,伟涛白天状态良好,但到了晚上,又开始胡思乱想、“瞎担心”、担心毫无来由的安全问题。“比如他一开始纠结,如果他今天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明天会不会因为想另一个问题而把前面的忘掉?”
“然后又想,如果家里门窗都关好了,但小偷打碎玻璃进来怎么办?我说,你人在家里,小偷也不敢来啊!他又说,万一我正好出门了怎么办?我又说,我们家外面不是有摄像头吗?小偷一看就不敢来啊!他又说,那万一停电了怎么办?”
总之,伟涛就是不停地钻牛角尖,刚想明白,又陷入下一个死循环,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巧合和倒霉自己都能碰上,不停地问妈妈怎么办。
伟涛妈妈也被他问急了,劝又劝不了,只好又让他试试用““ASRPAS法”(中文简称”六六大顺法”),试图让他缓解焦虑情绪。但伟涛虽然把步骤背得很熟,但根本静不下心来操作。
我回复伟涛妈妈,我会把这伟涛这些情况都向催眠治疗师Lucy反馈,看来这个问题是强迫症的症状,背后还有更多叠加性心理创伤。我还建议伟涛妈妈尝试引导伟涛进行六六大顺法,这样可能比他自己做更有效果。
两天后,伟涛妈妈说伟涛持续了数天的胡思乱想有了好转,情绪较好,还主动向学校了解复学流程,跟导师沟通了到校后的相关事项。而且在办事过程中,伟涛说话很有礼貌,十分得体。
伟涛也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还非常有感悟地说自己以前对事情的认识太狭隘了,现在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提升。
又隔了一天,伟涛妈妈继续发来微信,说儿子的状态变得更好了。不但能自觉看书,还和妈妈聊天,说自己之前总是为了过去的是担心、害怕,“真是太傻了”,因为自己总是总负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所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但Lucy姐姐跟何医生纠正了我的思维模式,简直太厉害!”
这段话令伟涛妈妈感到非常惊喜,及时给予了伟涛一个积极的肯定,让他对自己的康复充满了信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伟涛也向妈妈说了一些伟涛所担心的问题:马上开学了,能否来得及在深度心理干预结束后及时复学?复学后,能否跟上学习步伐?
他有时候还莫名其妙感到心慌,而且无论做什么事情,主要出现不好的结果就会自责,不能理性分析;胡思乱想变少了,但有时还是会钻牛角尖……
我将这些情况转达了Lucy,并在当天晚上就为伟涛安排了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这次处理的问题主要是“伟涛经常莫名感到心慌,且会不自觉想起一些本不必担心的事情”。
Lucy认为,伟涛的这个问题可能与他小时候因一场意外,左手的小手指头断了一截有关。但伟涛认为那次意外只是给他留下了伤痕,并没有对他造成多大的心理创伤。虽然两人看法不一,但都觉得可以通过深度催眠下进行寻找、确认。
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3个相关的创伤事件。
第一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伟涛7岁的时候,正是那次导致左手受伤的意外。
有一次,伟涛和父母去亲戚家玩,亲戚正好在用压面机做面条。大人们聊天聊得热火朝天,伟涛则好奇地观察压面机是怎么工作。
突然,大人们聊天的被伟涛一声惊叫打断了,伟涛妈妈冲过去一看,发现伟涛的小手指头的一小截被压面机压断了,满地都是鲜血,儿子疼得哇哇大哭,满脸都是痛苦和惊恐。
因为当时种种原因,伟涛这个断掉的指头部分没能接回去,他的左手小手指永远地少了一截。
Lucy发现这个事件其实对伟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伟涛手指被压断后,他感受到极度强烈的疼痛,他瞬间慌了,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甚至认为自己要死了。
同时,伟涛还觉得自己根本没法照顾好自己,将来自己有了孩子以后,肯定也照顾不好孩子,那孩子会不会也遭到各种意外伤害呢?伟涛十分焦虑、恐惧,陷入了灾难化思维中。
而且,妈妈当时有点责备亲戚,说他们怎么不注意把压面机收好。伟涛对此十分愧疚,认为是自己贪玩,跟亲戚没有关系。
Lucy将这个创伤事件修复后,引导伟涛将内心的负性情绪释放出来,还引导伟涛意识到他现在已经长大了,做事情要沉稳,不要那么毛躁、鲁莽,这样能够规避很多意外。就算意外真的发生了,只需及时处理,调整好心态,吸取经验教训就好了,不必因此担心他未来的孩子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第二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伟涛上大三的时候。那时,伟涛经常会莫名出现心慌的感觉,每次遇到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就担心自己的孩子以后会不会也这样。
Lucy分析这其实是手指受伤的心理创伤被激活了,并总是担心一些不该担心的问题,尤其是又想到了自己以后的孩子怎么办。
她引导伟涛遇事要有意识降低焦虑,学会沉着、冷静、理性地处理,而且事后要学会自我肯定,这才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个创伤事件发生在伟涛上初二的时候。伟涛当时先后追了几个女生,但总是屡战屡败。伟涛认为是他左手“残缺不全”,女生们才不喜欢自己,他非常自卑。
Lucy在深度催眠下继续寻找原因,发现那些女生之所以不喜欢伟涛,并不是因为他左手的伤,还是因为伟涛与女性有效沟通能力较差,说话直来直往,相当于网上说“一枚妥妥的直男”,不解风情。
而且,当时其实有其他女生向他示好,但伟涛不喜欢她们,只愿意与自己喜欢的女生来往。
Lucy将这个心理创伤修复后,引导伟涛应提升自己,尽量有意识地具备一些女生所喜欢的性格特质,比如善解人意、有绅士风度、细心体贴、有担当、幽默风趣、自信大方等等。
同时,Lucy还引导伟涛要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左手的伤痕,等到他的能力得到提升后、具备个人魅力后,所谓的“残缺不全”根本不是个问题,在别人看来,这甚至说明他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不必感到自卑。
第二天,伟涛前来接受我的强化认知干预。伟涛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又被Lucy说中了,那次意外受伤果然对他造成了很大心理创伤,深度催眠下的发现让他非常惊讶,他都忘记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了。
不过,我对伟涛说,他总是容易担心未来的孩子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有各种遭遇,这种焦虑不同寻常,为什么他会往这个方向想呢?这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后续有需要的话,还可以继续进行处理。
两天后,伟涛妈妈又给我发来喜报,说儿子有了进一步的好转,“大大超出我们的心理预期,可以看到他发自内心地开心,对过往的担心、对未来的恐惧都明显减少,也不再六神无主地来回踱步了”。
伟涛主动向妈妈提出要去散步,心情很宁静,并且能够看得下书,明显没有了以前的焦灼情绪。父母都非常非常高兴!
他容易过分焦虑的问题,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处理过,后面到底还会不会反复呢?我们之前说,他原来还有另一种藏得很深的精神心理障碍,到底是什么呢?明天的文章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