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乡村的构建,要从乡村文化、村落空间、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经营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统筹考虑。

(一)儿童友好型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简称乡民)在乡村环境中长期生产与生活,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心理、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以及表达这些心理、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所制作出来的种种产品。它内敛为乡民的情感心理、思想观念、生活情趣、处世态度、人生追求、行为习惯,外显为民风民俗、典章制度和生活器物。是乡民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安身立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构成乡村文化整体的,一是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及建立在这种生态之上的村民的劳作与生存方式;二是相对稳定的乡村生活之间不断孕育传递的民间故事文化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乡村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发展,总结和创造出了与自然和谐交往的、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各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梁漱溟先生主张说,“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所以说树立乡村文化自信不管是对个人自身的健康发展,还是对乡村社会的发展,或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的相关倾斜政策和社会各种力量的资助,乡村经济和乡村文化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在城市主流文化的强势冲击之下,乡村社会逐渐认同了自身的弱势地位,乡村原有的自然、恬静的文化秩序被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取代,传统的公共文化生活诸如猜灯谜、扭秧歌、唱大戏等乡村文化被弃之如敝屣,无形之中加剧了乡村少年儿童(受教育者)对乡村文化的否定与怀疑,作为未来乡村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否定与怀疑对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于乡村少年未来的成长发展也存在极大的隐患。

乡村文化振兴,培养青少年儿童对乡村文化的自信是根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动儿童友好型的乡村文化建设:

1. 教育推动,培养少年儿童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少年儿童对文化的自信:(1)参与乡村生产,让其与土地发生直接关系,在与大自然的深度接触中体会并孕育朴实自然的乡土情感;(2)将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教学环节中去,开发具有地方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教育课程,加强少年儿童的乡村文化价值观教育和审美教育,促进其精神与人格的健全发展;(3)将学堂从学校延伸到田地、森林、湖泊,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教育推动,为乡村文化传承及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2. 乡村文化趣味化、游戏化、体验化,培养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性

乡村文化的挖掘与传承,除了看得见的山、水、林、田、村落之外,更多是对乡村生活、劳作、娱乐方式的传承,包括农耕文化、乡村饮食、乡土游戏、市集文化、传统节日、生产习俗、乡村艺术等内在“魂魄”的传承。说教、演艺的形式很难吸引青少年儿童的参与与关注,要想实现有序传承,就要以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对相关的文化进行开发、传承。这就要顺从少年儿童游乐、探索的天性,将文化趣味化、游戏化、体验化,引领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参与。

3. 加强“少儿需求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建立乡村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需求表达,将书吧、唱吧、乡村影院等的建设纳入到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体系,并组织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丰富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

4. 举办儿童大型文化、节庆活动

设置儿童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乡村)特色活动,如举办家庭教育知识咨询、讲座,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建立家教互助小组等。儿童活动中心可在寒暑假单独开展针对儿童、返乡家长与监护人的假期活动,丰富假期内留守儿童的社区生活,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沟通,充分重视对返乡“黄金季”家长的亲子培训。如梅州市长安村针对农村大多数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祖辈隔代教育的家庭模式,特邀请本镇长田学校老师为 20 位家长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讲座。此外,各项目点在暑假都开展了游园、“我的梦想”、“我爱阅读,伴我成长”、大学生志愿者暑期安全知识讲座、“大学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同做游戏同感受”等活动。河源市九和镇热水村儿童友好社区共有 370 名儿童,参与社区活动的有近 200 名儿童,经常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有 150 多名儿童。社区每周安排两次小型的游戏活动,活动内容涵盖绘画、踩气球、手偶、安全知识游戏等内容。

举办大型儿童节庆活动:专为儿童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例如丹麦,不仅有从儿童视角出发的优秀的城市建设,也同样重视儿童的艺术生活、心理健康成长。自 1971 年以来,丹麦国际儿童戏剧节已经举办了近半个世纪,儿童戏剧节是国际三大戏剧节之一,也是丹麦儿童一年一度的饕餮盛宴。乡村通过对当地文化的挖掘,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儿童文化节,如举办童话大庙会、童话嘉年华等活动。

(二)儿童友好型村落空间营造

村落是民间信仰、邻里互助、丰富的民俗、时令与节日、人群关系等集体活动与记忆的空间,更是孩子游乐、成长的乐园。儿童友好型村落空间的营造要从保证儿童的游乐空间、教育空间、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几个层面进行考虑。

1. 建设儿童友好型的公共设施

一般来说,村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公共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以及行政管理等配套设施。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村民对公共基本医疗卫生、义务教育最为关注,其需求大大超过了对排水、供暖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在推动村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少年儿童的关注,重点体现在了教育问题的解决上,其他层面尚未涉及。

因此 , 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应在规划前期就将儿童友好纳入决策体系,从建立儿童成长圈、服务圈着手,持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加大教育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把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让少年儿童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得以保障,全面提升乡镇的儿童群体友好水平,按区域增加教育、医疗、社会实践基地等空间资源供给。

另外,在村落改造时,可借鉴“美国第一儿童友好城市”丹佛市的“见学地景”(Learning Landscape)模式,从社区入口、阴凉处、公共聚集区域、自然野生公园、户外艺术、多用途场地、硬地游戏教育元素、可参与的安全游戏设施、创新游戏元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为乡村创建一个多样化的社区环境,提升儿童吸引力。

2. 儿童教育空间营造

(1)校园教育空间: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一定要保证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按照小学适度就近、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规划和配置,并引进网络空间教室等,保证农村孩子能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留守儿童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建立与父母的联系制度、开展“结对子”帮扶机制,并加强对监护人和儿童的心理健康培训,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乡村学校的建设和提升方面,可将学校废弃场地改造成为充满吸引力的、多用途的户外儿童游乐空间,除配置一些常规的沙坑、秋千、滑梯和攀爬装置外,将水景、石块、灌木、树林和可移动的材料植入进去,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还要注重田园劳作空间和自然教育空间的营造。

(2)校外综合实践课堂:针对少年儿童的寒暑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手工创意、安全教育、农事劳作等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保证假期留守儿童的安全。如杭州建德下涯镇针对留守儿童的“彩虹课堂”,包括“红色课堂”——草莓文化参观体验课,“橙色课堂”——陶艺手工课,“黄色课堂”——“小黄帽”安全教育课,“绿色课堂”——“保护母亲河”社会实践课,“青色课堂”——茶艺文化品鉴课,“蓝色课堂”——“蓝领驿站”参观体验课,“紫色课堂”——蓝莓采摘游等。

3. 儿童游乐空间营造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农村游乐设施匮乏,但是农村孩子的游戏生活却多姿多彩,没有游乐场,村头老树下、老戏台、古井旁、晾晒场上都是孩子们的游乐园,没有玩具,过家家、摔瓦屋、抽陀螺、跳房子、滚铁环、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都让伙伴们念念不忘。新农村建设,每个村庄基本都配置了村民活动广场,水泥硬化广场 + 几组健身设施 +1 个篮球运动场几乎成了标配,但针对儿童的设施不足。另外,由于监护不到位,孩子的时间也被电子产品占据,传统的乡村游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建立儿童友好型的乡村游乐空间,就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把乡村空间进行再梳理,为乡村配置多种属性与功能的空间和场所,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热情。

设施按照年龄需求进行细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心理需求和活动倾向各有不同(如表所示)。我们以儿童需求为出发点,分别设置幼儿区、童年区、监护区、露天区,按其功能配备相应设施。通过集中采购,为项目覆盖的农村儿童友好社区配置秋千、木马、攀爬架、跷跷板等游乐设施。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收益_娱乐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分年龄段儿童活动需求分析

规划配置专项乡村游乐体验中心:如对滚铁环、抽陀螺、梭梭板、荡秋千、跳皮筋、跷跷板等传统游戏进行梳理,规划设置专项乡村游乐体验区,并将乡村游戏纳入教学过程,丰富儿童体验。

拓展游戏活动空间:通过家长、学校的引导,充分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将山、林、田等纳入游戏空间,它们不仅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在山脚下、树林中、田野边开展各种爬、跑、跳、钻、攀等游戏,放飞儿童的想象。依靠外部力量,引进儿童游乐场、亲子农场等项目,让外部力量丰富儿童的游乐体验活动。

(三)构建儿童友好型乡村文旅产业集群

1. 儿童友好型乡村产业的选取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乡村的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村容整洁、生态体系平衡发展能为乡村产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并能促进实现更高水平和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推动乡村社会、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目前,根据各乡村资源禀赋的不同,形成了依托当地的历史传统和特色资源发展传统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模式,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按混合融合方式发展“第六产业”模式等各种模式。面对休闲旅游的大潮,普遍形成了以绿色生态发展引领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

儿童产业,更多的是关注儿童、关注亲子关系,产品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产品种类也异常丰富,涵盖了儿童的“吃、穿、用、住”等方方面面,我国儿童产业的规模在2015 年达到了 2 万亿元,且保持年 15% 左右的高速增长,市场规模庞大。形成了涉及食品、服装、文化、体育用品、娱乐、家具、家居饰品、医药、影视、游戏、教育、培训、金融 12 个门类,60 个行业的庞大市场。

儿童友好型乡村产业的选取,既要关注乡村生态、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要关注儿童教育、游乐、亲子互动等需求;既要关注本地儿童的发展,又要关注外来客群的亲子需求。目前,形成了乡村 + 休闲农业 + 亲子游、乡村 + 旅游 + 教育(研学旅游基地、自然学校)、乡村 + 现代农业公园、乡村 + 特色民宿、乡村 + 特色街区等以文旅主导的,以乡村特色资源为基础,融合发展亲子游和儿童教育的“第六产业”模式。培育形成了特色乡村、特色街区、特色民宿、亲子农场(牧场)、现代农业园、研学旅游基地、自然学校、农业公园、开心农场、乡村博物馆、休闲农业园等产品业态。这些产品形态很好地将当地乡村儿童的发展需求与外来游客需求相结合,实现城乡的深度互动发展,并可实现五重效益:

(1)有效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民返乡就业,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2)加快乡村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为乡民及少年儿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3)通过乡村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包装,既可保证乡村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扬光大,建立乡民的文化自信,又能吸引外来者实现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

(4)内外部力量推动下的亲子主题酒店、餐饮、文化、游乐、教育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丰富并提高乡村少年的精神、娱乐生活;

(5)为城市儿童提供一个专业的亲子旅游、亲子教育、亲子休闲场所,让城市儿童深度接触乡村教育、自然教育,实现青少年儿童的综合发展,改善家庭的亲子关系。

2. 乡村亲子产品需求特征及发展现状

(1)乡村亲子产品需求特征

亲子旅游产品顾名思义即亲与子共同游历完成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多数是“旧酒装新瓶”的模式,将传统产品稍加改造就美其名曰为亲子旅游产品,不能满足亲子双方的旅游需求。那么,一款合格的亲子旅游产品,应该具备哪些属性,才能够满足万千家庭亲子游的需求呢?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收益_娱乐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首先,要明确亲与子的共同游历属性才能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亲子旅游产品。其次,要同时考虑家长出游和儿童出游的需求的个性和共性。从家长层面来讲,更注重产品的教育属性、安全属性,从儿童角度来讲更注重的是产品的娱乐属性。另外,双方都希望通过出行体验,增进双方的互动,改善亲子关系。因此在消费决策前,父母会从孩子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状况、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考虑;而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也会主动参与到决策过程,此时父母往往比较尊重孩子的决策。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对应特点的亲子产品,而对年龄阶段的分析(如表所示),亦是高质量亲子产品开发的前提。

娱乐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收益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

分年龄段亲子家庭消费特征分析

(2)世界各地亲子农业发展状况(如表所示)

欧美的亲子农业园,更像是大自然的欢乐学园、农业主题乐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同休闲娱乐的亲子基地。日本亲子农业的精耕细作、对文化要素的深耕挖掘、对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利用,使其成为亚洲亲子农业的典范。而中国的亲子农业在经历了观光采摘、操作体验等阶段之后,开始向精致的体验化、多维的互动化及教育的融合化飞速发展。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_娱乐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收益

世界各地亲子农业发展状况

(3)亲子教育产品发展状况

20 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近 20 个文件,聚焦在校外教育、研学旅游方面,“十二五”期间教育部提供 45 亿元经费扶持“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和“研学旅游营地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扶持基金达到了 46 亿元。研学旅游作为政策热点,成了新一轮投资的风口。据咨询机构预测,2018 年,校外教育市场将实现 5000 亿元的规模,而研学旅游市场也将超千亿元。

市场方面,众多房企也纷纷试水教育 + 旅游,万科已经开始全国布局营地,碧桂园也在向教育领域布局,已形成国际学校 + 营地教育 + 教育科技的产业链,绿城集团正在着手谋划教育小镇……多家房地产名企都已经觉察到“旅游 + 教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亲子 + 旅游”类产品的开发主要包括低幼版的职业体验馆、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夏(冬)令营、游学等形式。

3. 亲子游与研学旅游业态主导的乡村旅游产品构建

(1)亲子游主导的乡村开发“九马拉车”模式

做好亲子产品,必须以亲子需求为核心,从食、住、行、游、购、娱、体、学、养9 大要素综合考虑,做好亲子教育、亲子游乐、亲子体验、亲子活动、亲子演艺、亲子运动等系列亲子产品,拉近亲子关系、促进儿童自然成长、解压锻炼,给父母和孩子一个快乐的亲子体验。

发展亲子游要将传统乡村旅游单靠食、住、游三驾马车带动,升级成为以亲子、乡村聚落为主题的食、住、行、游、购、娱、体、学、养“九马拉车”模式(如图所示),形成特色亲子住宿、亲子餐饮、特色交通、亲子休闲农业园区、生态农业园区、研学体验等特色产品,形成亲子产品集群式发展。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_娱乐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收益

亲子游“九马拉车”发展模式

(2)研学介入的乡村旅游开发

乡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是塑造人的根,是水之源,木之本。不断探索乡土文化的深邃意义,是我们追本溯源的关键所在。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是研学旅游的课题之一,更是时代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以研学介入乡村,可深挖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如图所示),可以深层次、全方位地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收益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_娱乐领域优质回答经验

研学介入可挖掘利用的乡村资源

以乡村、乡居、乡民生活为载体的乡村研学旅游,可以实现乡村文化的有序传承。以乡村为整体,建立乡村研学旅游基地,成立乡村研学旅游专业指导委员会,对研学旅游工作进行全方面、系统的规划、协调、指导、规范;对村中长者、手工匠人等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地方修志工作,组织具有专业素养的人进行村史、校史、家史的编撰工作,为乡村研学旅游提供历史文化素材;集合教育、旅游、非遗传承人、村落长者等资源,组织编写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手册,增强学习内容的本地化和深度化;建立严格、科学的安全保障机制、社会保险制度、意外伤害主体划分责任制等。

(3)亲子旅游项目体验要素规划设计

亲子旅游项目的体验规划主要从七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学”方面进行规划。

食:主要表现在旅游出行的饮食方面,美食是影响出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亲子餐饮的核心要点之一是,要考虑家长与儿童的共同需求:健康、有趣。这就要求把握好亲子特征,并结合文化、体验方式提供特色餐饮。另一个要点是,其食材应有机、无公害、无污染,食物的烹饪方式分为自助式、DIY、各种童话主题菜馆等,菜式的选择要结合不同的主题区,突出特点。

住:旅游住宿分两大类,即短期度假型与长期居住型。目前市场上的亲子住宿产品主要有亲子主题客房、传统民宿、户外露营地等,室内的配套设施以儿童的需要进行设置,儿童房、亲子活动区都是不可少的。亲子旅游项目的旅游地产要围绕亲子产业进行开发,突出教育、娱乐等内涵。在住的方面,亲子旅游项目也要考虑将体验式住宿和活动型住宿充分利用起来,将“住”打造成为一大吸引因素。在这方面童乡亲子农场就充分利用夏季露营帐篷,打造了郑州首家“亲子露营节”活动,以帐篷住宿吸引市场。

行:道路交通是链接旅游景区内各个功能板块的基本骨架,是保障项目互通和游览安全的生命线。亲子旅游项目的道路交通既要考虑安全性,也要考虑游览的趣味性。可从道路分级、选线、选材、主题景观装饰等方面去考虑。道路路网做到通而不畅,既能提供便捷的交通,又能避免交通噪声的干扰;道路线形不能太直,要有一定的弯曲度,使游客能够在沿途观赏到不同的景观,感受自然生态情趣。选材应充分考虑环保、柔软、耐磨的材质。

交通工具分为陆上交通工具与水上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特色化,也是当下亲子旅游的重要手法之一,童乡就将小火车、小马车和童话巴士用到了农场内部的交通工具上。

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观赏,二是游览。这就需要研究游客体验需求的不同,让不同的游客都能获得沉浸式体验。比如,在同样一个场景下,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就喜欢参与性游戏,而腼腆好静的小朋友则会喜欢卡通人物表演和听故事,所以,要求在“游”的方面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游客的特点和偏好,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

购:亲子旅游购物的重点在于在地体验、在地消费及情感类商品购买。亲子游客购物需求主要体现在:无污染绿色食品、特有纪念品,以及参与采摘、自制的农产品。可鼓励游客亲手参与制作加工自己喜欢的旅游商品,既可丰富旅游商品的内容,又使旅游者对购买回去的旅游商品有着美好的回忆。

娱:娱乐规划分为集中式与点状式两种形式。集中式一般指有一个比较集中的活动场所。点状式即每个主题景点都开展相应的体验项目。

娱乐领域优质回答经验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_优质娱乐领域创作者收益

学:学是亲子旅游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亲子旅游项目有别于其他传统旅游项目的要素,以学来升华整个项目的内涵,寓教于乐是现代家庭旅游市场的一大方向和出游选择。童乡亲子农场即将“自然教育”“体智能教育”融入了项目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