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朝日为薄雾所罩,云层外投射出柔和的微光,走在拉德草原上仍然能感受到丝丝凉意,此时大部分人还沉浸在酣甜的睡梦中,皮肤黝黑的豆改才让已经在合作社里忙碌了。豆改才让是拉德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致富带头人进“两委”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拉德村距县城35公里,是常牧镇九个传统牧业村之一,耕地贫瘠,草场退化,加之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致使牧户与市场对接不畅,制约了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如何让全村305户1425人摆脱贫困面貌,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成了豆改才让的“心头难”。通过各类实地观摩学习活动,豆改才让看着原先贫困落后的“空壳村”依靠开办合作社摇身一变成了先进示范村,心中升起了冉冉希望。通过多方征求意见、争取资金,2010年在州县农牧部门、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精心谋划下,投资875万元的拉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2018年被评为“海南州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由散到聚支柱产业快速发展
“牧民群众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只能依靠散养放牧生活。”为了让群众摆脱发展滞后的瓶颈,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组多方了解、调研、取经后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进行规模养殖,合力开拓了一条羊舍里的脱贫致富路,带动越来越多贫困户念好了“羊经”。
“以前零星听说过养殖合作社,但是没有亲身参与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收益,我们祖辈都是依靠散养放牧生活的,当时觉得家里的羊也经不起折腾,可千万不能在这上面赔了钱”卡先加不好意思的说道。当时村内有这样想法的村民很多,为了动员更多牧民参与,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按群众的文化程度、牲畜多少等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深入牧民家中,反复介绍成立合作社的好处,争取了45户170人积极入股。
年底收到分红的牧户,看着桌面上一踏踏的现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分红消息传开,有顾虑的牧民群众主动联系村干部“抱团入社”。目前,合作社建成标准化羊舍15000平方米,青贮窖5座,饲养成年种羊3600多只,累计辐射带动村内71户340人实现就近就业,户均增收约11000元。
由量到质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合作社整合草场45814亩,耕地2746亩,平均每只母羊有15亩独立活动草场,这里阳光充沛,青草长势喜人,羊群四散开来尽情在“运动场”内舒展筋骨,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放牧图。
“欧拉羊体格大,生长发育快,肉用性能突出,可实现当年育肥出栏,最大限度地减轻冬春草场的压力。”豆改才让笑着介绍到。为了维护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合作社制定了科学、有效、持续的放牧策略,种植燕麦3000亩,划定放牧区域,实行分群养殖,推动合作社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进一步提高产能。同时,积极探索以牧兴农、农牧结合的发展新路径,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种植饲草。五年来,累计收入达600万元,户均年收入1.4万元,人均年收入2800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由守到变内生动力越来越强
从“满山放牧”到“精准饲喂”,合作社坚持走“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化道路,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饲喂、统一防疫、统一出售”的方式,为入社养殖户提供全链条、多方位的服务,有效地降低了农牧户个人生产成本,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以前因为思想观念落后,每家每户都是零散养几只或十几只羊,规模小不说,出售渠道狭窄,买不上好价钱,而且牧民群众自己养羊多用土办法,对羊群可能出现的疾病不能提前预防或及时治疗,养殖的经济效益上不去,群众增收缓慢”豆改才让说道。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这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我们对乡村振兴的信心也更加坚定。”入股的牧民群众拉华才让笑容洋溢的用藏语表达着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恩之情。
党建引领促发展,产业撑起致富路。如今的拉德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已逐步成为常牧镇科学饲养的“实验室”,拉德村也跑出了摆脱旧貌的“加速度”,牧家乐、帐篷节、星空民俗…一幅美丽新农村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拉德村党员干部将更加以时不待我的奋进姿态,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阔步前行。
常牧镇人民政府
微信号|GDcmz856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