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是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思想的策源地。习近平同志关于脱贫攻坚的思考源于他的《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一书。他曾提出的“弱鸟先飞”、“扶贫先扶志”、“滴水穿石”、“因地制宜”、“四下基层”以及“久久为功”等重要扶贫理念,不仅完全符合当时宁德的实际情况,还为闽东地区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
宁德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践场。基于当时宁德的极端贫困,习近平同志团结带领闽东干部群众,抓住“摆脱贫困”这一根本任务,提出“采用集点式连片开发、梯度推进的策略”。在闽东工作的这两年,他“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脱贫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为宁德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新时代全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图1 1989年宁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文件[ 宁德扶贫开发主题展示馆资料照片。]
宁德是区域性整体贫困治理的成功典范。宁德曾受海防前线影响,港口经济得不到充分开发;还由于山海直接相连,缺乏腹地,导致经济上“内少互动,外难交流”,总体发展非常滞后,被称作我国东南“黄金海岸”的“断裂带”。如今,宁德高质量全面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任务,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已成为全国典范。
二、重大成就
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宁德经济总量连跨新台阶,宁德的地方财政总收入为126.8亿元,相比2015年和2012年分别增长21.5%和79.6%。2012-2019年期间宁德市经济增速跃居全省前列。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1.36%,在福建省地级市排名中位列第二,地方财政实力快速提高。
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德市累计完成贫困群众脱贫18.9万人,完成两轮整村推进,完成造福工程搬迁143074人。其中“十三五”期间,实现了霞浦、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等6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降至2020年的0,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
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改变。“十三五”期间,宁德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的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宁德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以及扶贫重点县的低保标准明显提升,并且社会保险近乎全覆盖。在教育扶贫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和政府补助,同时为他们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总量居全省前列。除此之外,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贫困治理能力得到强劲提升。宁德脱贫攻坚队伍经历千锤百炼用机制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针对“贷款难”、扶贫资金使用、因病致贫、“无处生财、无钱办事、无力服务”窘境等一系列问题,宁德丰富完善了贫困治理制度。此外,宁德山海协作势头不断加强,以工促农行动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发展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区域协同能力通过了实践检验。
乡村生活面貌发生重大改变。自脱贫攻坚以来,宁德倾力解决出行难问题,加大力度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乡村道路畅通了。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宁德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电话及宽带,实现了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全覆盖,还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景观带建设,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人居环境变美了。此外,宁德还通过农房整治行动,使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宁德加强城乡统筹规划,推动新老城区、城乡连片互动、周边乡镇与试点镇连片发展。目前,宁德集多种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业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局面已经形成,三大产业融合进一步升级。其次,宁德实现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打通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瓶颈,要素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宁德还快速推进城乡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发挥山海优势,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工作模式及其突出亮点
宁德扶贫工作模式就是在党委政府主导下,秉持“弱鸟先飞”重要理念和“滴水穿石”闽东精神,以大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驱动力,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通过努力攻坚全面彻底摆脱绝对贫困,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之路。该模式强调脱贫的自生性、帮扶的精准性、工作的务实性以及规划的战略性。
以创新理念增强内生动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宁德前所未有地把摆脱“思想贫困”作为脱贫的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引领扶贫方向,以开放意识推动扶贫工作”,通过政策宣传、教育培训以及挖掘和推广群众身边的脱贫致富实例,引导贫困乡村积极向“先富”看齐,促成人人思富、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以突出特色引领产业扶贫。宁德因地制宜,在形成“两带一区”(沿海蓝色农业产业带、山区绿色农业产业带、城郊平原高优农业示范区)产业布局的基础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拓展“8+1”特色产业(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林竹花卉和乡村旅游),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群众“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以重点突破推进整体脱贫。宁德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方针,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和强化山海协作,推动了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摘帽”。通过财政统筹资金扶持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老区整体脱贫;通过挂钩帮扶,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薄弱村群众整体脱贫。坚持“领导和部门挂钩、财政资金专项扶持、下派干部驻村蹲点”制度,全面消除了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贫困村。
以广泛动员形成合力帮扶。宁德在帮扶资金上,明确政府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努力破解贫困户缺资金、贷款难问题。在扶贫力量上,组织调动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开展扶贫工作,动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定点帮扶,引导发达县地区包括兄弟县市参与对口扶贫,倡导民间力量和机构参与扶贫,形成了良性互动机制。
以提高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宁德坚持把“发展经济,走共同脱贫致富之路”当作是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主旋律。一方面,积极壮大集体经济。以县为单位,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做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创业服务环境,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织牢民生保障网,让农村贫困群众享有经营性收入、特困群众有最低生活保障收入。
以做实机制接续乡村振兴。宁德率先把机制做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启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构建“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机制,即一手抓重点县(市)、特色乡镇和试点村建设,一手抓“产业薄弱村建设”;构建创新人才引领机制,即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构建村企联动合作机制,即市县联合宁德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闽东时代乡村振兴基金”,合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经验启示
宁德扶贫工作模式不仅创造了中国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奇迹,还对其他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区域性贫困治理都具有重要启示。
要从政治高度去对待区域性贫困问题。宁德能够在脱贫攻坚中率先突围,得益于宁德能前所未有地从政治高度对待区域性贫困问题,得益于宁德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来对待本地区的区域性贫困问题。
要用顶层规划设计引领贫困治理行动。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治理,需要以战略性规划和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引领,结合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意识,努力开拓和创新方能彻底摆脱贫困。
要从战略层面化资源优势为致富优势。要彻底治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不仅需要“知不足而后进”,还需要慧眼识珠,善于发掘自身优势,并从战略层面入手,化本地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进而告别“富饶的贫困”。
要用大扶贫格局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不应是党委政府的“独角戏”,而应是以党委和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开展全社会的“大合唱”。
要在扶贫中发挥市场和政府协同作用。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宁德区域性整体脱贫得益于政府的有为和市场的有效。学习和借鉴宁德扶贫模式经验,需要在区域性贫困问题治理中,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
要用长效机制接续推动群众生活改善。宁德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带领贫困群众共同致富当作根本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通过构建和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接续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