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当前,娄底市如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让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燃起来”,从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全新且必须思考解决的课题。

一、新时代理论宣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1.理论宣讲对象出现新的特点。理论宣讲工作要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农民、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学校师生、军警官兵等不同对象,特别是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宅族、蚁族、漂族等新型群体和新的经济组织。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注点、接受点也不同,利益诉求及其维护方式也都不同,对思想教育的接受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宣讲工作呈现出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新特点和新形势。

2.理论宣讲的难度加大。一是基层宣讲组织难度大。外出打工人口增加导致农村空巢化空心化,乡村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儿童,这部分群体聆听宣讲的意愿不高。同时,因为社会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民群众习惯了自由、散居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基层组织受众群体比较困难。二是凝聚共识难度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任务决定了基层理论宣讲必须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活跃,这给理论宣讲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带来很大的挑战。

3.理论宣讲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理论宣讲,要面对如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再是“务虚”,而是转向为“务实”的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群众有许多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解释和回答,如果只讲大道理,不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做到为民解忧,就会让一些群众误解理论宣讲与解决问题是“两码事”,用理论引导群众、说服群众显得有点苍白无力。

二、理论宣讲工作的不足

面临新的形势任务,理论宣讲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对照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的任务要求,理论宣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宣讲理念还需进一步“冒热气”。一是少数单位开展理论宣讲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走过场”、“重形式”、应付差事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二是少数干部抓理论宣讲的理念还比较陈旧,有的将理论宣讲等同于理论宣传,缺乏利用新闻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等多种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意识。三是少数宣讲员没有“分众化”宣讲的观念,无论对党员干部还是基层群众,讲的都是同样的话,“千人一课”“众人一堂”,概念化的东西较多,比较机械枯燥,导致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接受度不高。

2.宣讲形式还需进一步“接地气”。理论宣讲形式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讲座、报告会等宣讲方式上,借助互联网传播平台来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的意识还不强,特别是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技术手段,来做好理论宣讲工作还不够。

3.宣讲效果还需进一步“聚人气”。在理论宣讲方面,真正能够结合当地发展实际、结合群众身边故事来讲好党的创新理论的还不多;在媒体理论宣讲方面,理论宣讲阐释的话语体系还比较枯噪乏味,缺乏兼具可读性、吸引力、思想性的高质量理论宣讲产品;在文艺宣讲方面,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的意识还不强,水平还不高。

4.宣讲队伍还需进一步“鼓士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宣讲工作普遍存在队伍总量较少、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基层,乡镇宣讲干部力量薄弱,有的还身兼数职,难以将更多精力放在理论宣讲工作上。一些基层理论宣讲队伍里的宣讲员,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宣讲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

5.宣讲机制还需进一步“强底气”。一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少数单位对宣讲工作缺乏统一安排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责任目标不清晰,工作显得较为疲软和被动。二是考评体系不健全。对宣讲工作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考评体系,宣讲工作人员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和认可,无法激起工作热情。三是宣讲经费保障不足。目前,市县区宣讲活动经费很少,乡村甚至无宣讲专项经费,导致宣讲队伍不稳定,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与思考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的要求,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宣讲手段,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工作。

1.创新宣讲阵地建设,让宣讲平台向“好”更向“优”。一是巩固提升传统阵地。充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相结合,利用党员活动室、文化大舞台、农家书屋以及其他设施相对齐全的场所,建立固定的宣讲活动场所,将传统阵地打造成基层宣讲的孵化器和示范点。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理论宣讲阵地作用,在娄底电视台、《娄底日报》开辟《理响娄底》宣讲专题栏目,加大理论宣讲工作力度。在乡镇,可充分发挥乡村广播站(室),开辟有乡村特色的理论宣讲栏目。二是推动 “娄底理论大讲堂”和“屋场会”讲堂建设。在市一级设立“娄底理论大讲堂”,定期开展集中理论宣讲活动。在村、社区层面建立 “屋场会讲堂”,定期开展“民情大家谈”等理论宣讲活动。三是打造网上理论宣讲课堂、拓展理论宣讲新阵地。积极开辟新媒体理论宣讲阵地,推进宣讲活动进网络,开发微视频、微课堂、抖音、快手等理论宣讲新平台,让理论课堂从“纸面”走向“云端”,通过微宣讲的方式让宣讲工作多方位、零死角、全覆盖。

2.创新宣讲形式,让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一是做好特色文章。精准把握受众需求,开展有时代特色、娄底特色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宣讲活动,改变一篇“通稿”讲一片的现象,采取“互动式”、“体验式”、“对谈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确保理论宣讲有意义、有意思。二是做活融合文章。融合相关群众文化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开展宣讲活动。如融合“新时代乡村文艺宣传队”演出,送电影下乡及乡村(社区)文化艺术等活动,举行党的理论政策、农业技术、文化民生等相关内容的宣讲,积极开创一条新时代“理论大众化,文艺进乡村”的理论宣讲之路。三是做优竞赛文章。充分发挥活动赛事作用,组织理论宣讲比赛、理论宣讲案例评比等活动,增强宣讲传播能力,吸引受众,扩大影响。四是做强新媒体文章。运用微博、微视频、微课、抖音、快手等新手段,搭建“理响娄底”微平台,新建“理响娄底”微信公众号,打造本土化的理论宣讲品牌。

3.创新宣讲队伍建设,让宣讲队伍变“大”更变“强”。统筹整合体制内外资源,建立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多层次、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构建理论宣讲工作大格局。一是建立娄底理论宣讲人才专家库,打造一支理论宣讲专家队伍。整合党校、社科、各单位党务工作者等体制内资源,培养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熟悉社情民意的理论宣讲专家队伍,发挥他们在重大主题宣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组建理论宣讲小分队,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草根”宣讲队伍。从基层党员干部、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等不同职业和群体中选拔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同志建立理论宣讲小分队,全面开展“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影院、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八进八创活动。三是加强宣讲队伍培训。积极组织宣讲人才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宣讲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4.创新宣讲机制建设,让宣讲机制见“实”更见“效”。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在主题策划、组织协调、人员选配、活动宣讲等各个环节,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流程和活动机制,从制度上确保理论宣讲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二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出台鼓励宣讲工作的制度,制定督促、考核、评比、奖励的具体办法,将理论宣讲工作作为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检查督导,推进理论宣讲工作扎实开展。三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设立专项经费,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支持,在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理论宣讲落实见效。

(娄底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调研组)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