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中反复强调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更是赋予了“守正创新”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守正创新”这个科学概念,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优秀文化传统,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植根于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光辉结晶

百年征战恰是风华正茂,踔厉奋进贵在守正创新。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新”。在一定意义上说,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史”。在“守正”方面,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平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还是面临多么艰难复杂的形势,我们党始终坚守中华民族反抗压迫和外侮、争取民主和独立之正气,坚守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之正道,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之初心,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真理,同时在党内与形形色色的偏离马列主义正确路线的“左”和“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不断修正革命和建设的航向,坚定不移,守正笃行,百折不挠,终成大业。在“创新”方面,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开创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崭新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创造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创造了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实现中国式工业化的新路;改革开放时期,党创造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解放社会生产力的新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创造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百年沧桑,苦难辉煌,守正为本,创新为上。守正创新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一条红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艰苦探索得来的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

二、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沧海百年风云涌,道正帆新破浪行。当今,我们正处于两个“百年”的交汇点上,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任。唯有守正创新,才能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赓续第一个百年的伟业,开创第二个百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

在理论上,只有守正创新,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决议》阐明了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形成和确立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种“结合”,是继承与发展的结合,本质上就是守正与创新的结合和统一,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之“正”,创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之“新”。在这里,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动力和发展。守正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只有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在道路上,只有守正创新,才能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在百年奋斗中守正创新,走过万水千山,探索、开辟出一条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中国道路”。今日之世界并不太平,国内外敌对势力千方百计企图用西方模式改变我国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定力,顶住各种压力,排除各种干扰,坚韧不拔守正创新,守住社会主义之“正”,创造中国特色之“新”,这样才能确保我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弦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只有守正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福祉的不断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发展速度与质量的矛盾、产业结构不协调、社会分配不平衡等问题不断积累,人民对物质文化和民主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在解决国内主要矛盾上坚持守正创新,守新发展理念之“正”,创高质量发展之“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难以持续的问题,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党的建设上,只有守正创新,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党要管党。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制定“八项规定”,坚决纠治“四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新时期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并更加复杂严峻,只有在党的建设上坚持守正创新,守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之“正”,创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之“新”,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唯实为民,当好新时代守正创新的“赶考人”

赶考之路多磨难,不忘初心肯登攀。现在,我们踏上了党的第二个百年“赶考”之路。抚今追昔向未来,我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守正创新对于新的“赶考”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才能坚持守正创新,真正做到守正道、创新业,当好新时代的“赶考人”?这是我们走好新的“赶考路”需要首先解答的一道命题。

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路线。守正创新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辩证思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守正,就是要坚守物质决定精神、认识来自实践的本真;创新,就是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不断创造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守正不是墨守陈规,创新不是异想天开,其要旨在于是否从实际出发,是否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守正与创新辩证统一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实践之中。同时,守正创新这个科学概念集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于一身:其继承与发展、革新与匡正的统一的特质,切合对立统一规律;其不断求变、厚积薄发而产生质的飞跃的品格,切合量变质变规律;其敢于挑战、敢于扬弃、除旧布新的勇气,切合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就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辩证思考,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发展变化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打牢守正创新的实践根基。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始终秉持的根本宗旨。这就决定了我们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目的。“国之大者”莫过于民心。守正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守民心之“正”,创为民之“新”,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守正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守正创新效果的最高标准,坚决摒弃种种因循守旧或热衷于“形象工程”瞎折腾等违背群众意愿、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守正道,创新局,在新的“赶考”中考出让人民满意的好成绩。

必须坚持“两个维护”的政治原则。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两个确立”的重要论述,决定了“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守正创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重要的政治保证。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赶考”路上坚持守正,首先要矢志不渝地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实现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守正不变质,创新不跑偏。

必须弘扬“我将无我”的大无畏精神。无私才能无畏,无我方成大我。我们要当好守正创新的新时代“赶考人”,特别需要学习和树立“我将无我”的精神。新的“赶考”路上必将遇到很多激流险滩,守正不易,创新更难。但只要我们具备“我将无我”的格局,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不怕艰难,不畏风险,就一定能够坚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正”,创造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之“新”,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作者:张正业,系北京市第6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