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
在全省第三届党务技能大赛中,我市各领域党建案例共计斩获26个奖项。为进一步强化“洪城红”党建品牌体系建设,深化“学先进 树品牌”意识,努力争创英雄城新时代“第一等党务工作”,南昌党建开设“优秀党建案例”专栏,陆续刊发各领域党建获奖案例,供全市各级党组织学习借鉴。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公立医院党建项目一等奖获奖案例《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建联动,医疗联体》。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党建联动,医疗联体
一、背景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上持续发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
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多种诊疗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医联体呢?
常到艾溪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万大爷就对中心提供的便捷就诊服务竖起了大拇指。他说:“以前,要坐车到市里的医院,现在出门几分钟就能治疗了,还有三甲医院专家坐诊,看病非常方便,多亏有了医联体。”万大爷说的这个医联体,就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村、健康有人管”的医疗格局。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深入落实医改政策要求,自2015年起就开始了医联体建设的探索。但在建设初期,却一度面临管理松散、服务能力不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医联体如何“联”出高效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此,医院积极运用党建经验成果,探索建立医联体运行机制,打通内部各个“关节”,变“患者来回跑”为“医生来回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二、做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医院党委依托党建引领激活医联体发展新动能,以“三联”搭建三个“共同体”,切实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医联体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握指成拳”“聚沙成塔”,趟出了一条既符合上级要求,又贴合自身实际,更能满足群众需求、独具特色的新路子。
一联组织,建立“治理共同体”。
组织体系与管理体制建设联动。一是把党支部建在医疗联体上,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全覆盖。在艾溪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紧密型医联体单位设立党支部,选派党员担任中心主任、支部书记。二是坚持党建和业务同抓同管、互融互进,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三是实行财务物资、人员、质量、患者“四个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畅通医务人员流动渠道。
二联队伍,建立“人才共同体”。
党员队伍与专技队伍建设联动。一是将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三年来,医院共发展56名临床精英加入到党员队伍中。二是严格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临床医技科室党支部书记百分百由科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担任。三是定期开展“党建工作交流会”,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开展业务交流、经验分享等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省市党代表、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江崛,是省中医针灸专科联盟的核心骨干。为了提升基层医院及医联体服务能力,医院党委组织成立了以江崛为领头人的巡回医疗队,先后赴全省170多家医院开展公益培训,推广中医针灸新技术、新项目的科研成果及临床经验,200多名康复科主任及康复医师受益。
三联服务,建立“服务共同体”。
党建品牌与医疗服务建设联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在职党员到共建单位报到”,组建“杏林之星党员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等10余支党员队伍,积极引导党员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下沉医联体单位,全院1200余名干部职工下社区、走基层、进楼栋,推动基层优质医疗资源走进群众身边。
在上千次的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中,涌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87岁高龄的徐章英老人,因中风偏瘫,卧病在床。就在她身边无人照料、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党员医生刘海顺挺身而出,他说:“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来接送,我来治疗!”日子一天天过去,徐老的身体一点点好转,可以翻身了,可以拿筷子,笑容也多了起来。这就是医患同行最美的画面!
三、成效
一次次的探索实践,一次次的贴心服务,一次次的攻坚克难,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联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社会公认度明显增强。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和现代医院管理各环节,带动医联体单位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受到上级部门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医改督导组、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国家卫健委体改司等多次莅临指导,相关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多家媒体刊登。
2.患者满意度不断攀升。在全院党员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立居民电子档案近10万份,与5万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打通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签约居民获得感显著提升。
3.医疗健康服务更加优质。人员、资源、医疗“三互一通”,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医联体合作单位先后荣获“中国家庭健康守门人”“全省群众满意的基层医疗机构”等称号,在全市家庭医生签约考核中均名列前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