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报告。”“进来。”

少年懒洋洋地走了进来“赵老师,有什么事吗?”“许亦初,你把钱塘湖春行背一遍。”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额,孤山寺北……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什么来着?老师,我忘了。”

“水面初平云脚底。你看看你,怎么还不会背呢?都一个星期了!”“赵老师,我在背啊。”少年狡辩着。“你花一个小时背完了化学周期表,却花了一个星期背一首七言律诗且还不会背!初二的古诗有这么难吗?”

这个少年,叫许亦初,初二,他各科成绩都不错,但就是不愿意背诗词。他认为,诗词只不过是当时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罢了,了解即可,为什么还要劳心费神去背呢?每次考试前,许亦初只是大概看一眼,考试时能不能写出来就不一定了。许亦初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赵以安,她对许亦初不肯背诗词的事倍感焦虑。

“亦初,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愿意背诗词?”

许亦初:“这些诗词,不就是那些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吗?为什么要背。文言文又拗口,也不过就是讲一些事情,或者写山山水水罢了。”

赵老师叹了口气:“其实,如果你认真品读诗词,你就会发现,诗词奥妙无穷。当你走进诗词,用心去体会,一定会有所感悟。”

“是的,是的。所以,老师,我能走了吗?”许亦初迫不及待地问。“先等一下。”赵老师拿出两本厚厚的书,一本唐诗,一本宋词。“你拿去吧,周末时好好翻翻,用心去读诗词。”“啊这……好吧,谢谢老师,老师再见!”许亦初接书在手,心不在焉地说,随即转身离去。赵以安看着他的背影,想,希望他可以用心看看,有所感悟。

很快就到了星期六,此时的许亦初闲得无聊,他随手拿过一本书,一看,是赵老师给他的那本唐诗。

许亦初随手翻开,映入眼帘的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少年小声地读了出来。

“啧……”许亦初突然感到头晕,他忙把书放下,用手扶额。

…………

待到许亦初头不晕时,他睁开双眼:“这是哪?!”环顾四周,夜色弥漫,自己站在江边,对面的房屋……是古代的房屋!自己怕不是穿越回了古代。许亦初仰头,皓月当空。江面上有一叶小舟。

“唉。”有人长叹一声。许亦初猛地扭头,这才注意到江边还有一个人。许亦初急忙跑了过去。近看那人,倒背着双手,仰头望月。“先生,先生!你好!”许亦初试图让那人注意到自己,可无论他怎么喊,都无济于事。

“唉,不料我大唐竟经历了这么一难,直搅得局势混乱,让无数百姓也遭殃,也迫使我,张继,四处游走,只希望我大唐能化险为夷,再让天下恢复太平,咳咳,唉——”张继缓缓说着。许亦初在一旁听着,不禁惊骇,原来他就是张继!一种莫名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张继望着皓月,一言不发,许亦初则站在他的身旁。

张继还在忧国忧民,想着自己的心事,他的身体很是虚弱,但因一场安史之乱而不得不四处飘零,像飞蓬又似浮萍。许亦初突然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他无法形容,看着张继,看着周围,他不禁吟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许亦初和张继在江边整整站了一夜。

天开始亮了,寺里的钟声传来。张继轻叹:“唉。”紧接着,他凝望远方,说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种震撼的感觉让许亦初微微抖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诗词的看法是不对的,每首诗词,都不只有表面那么简单,深挖其内涵,用心去体会,的确会有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感悟。

张继已经回船,继续他的漂泊之旅。许亦初想追上去,还没跑几步……

……

“唔……”许亦初又一睁眼,自己没在江边,还在自己的房间里。他又看了看那首《枫桥夜泊》,不禁背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许亦初发现,自己没那么排斥诗词了,自己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诗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