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宝安区教育局迎来中国教育学会与宝安区人民政府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学校课程建设中期成果交流展示会。早在三年前的2019年12月11日,宝安区人民政府与中国教育学会举行签约仪式,双方根据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以及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部署,通过共同开展合作研究、试验探索,强强联手合作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努力提升宝安教育品质,推动教育先行示范。

学院提质培优项目建设方案_优质校建设方案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

宝安区副区长练聪,区教育局负责同志,区教科院相关同志参加会议,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10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区公民办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以及相关负责人在线上参加会议。

宝安区副区长练聪出席活动并致辞,她表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项目促进了宝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课程建设项目作为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的“重头戏”,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针对“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项目,她提出三点期待:一是项目三方通力合作,助推项目“开花结果”。希望中国教育学会,为宝安教育提供更有力的学术支持,提升宝安教育专业高度,增加宝安教育的理论深度,提振宝安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区教育局扎实求进,拓展项目“枝繁叶茂”。区教育局要扎实推进宝安教育教学改革,善于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和改革成果,传播宝安教育好声音,讲好宝安教育好故事。三是项目学校引领示范,用好项目“落地生根”。各项目学校(幼儿园)要继续加强与专家团队的交流与合作,立足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点,建立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自我革命。

宝安区教育局局长王曦主持成果展示会。王曦对领导和专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宝安教育在中国教育学会和东北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项目,在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探索,今天召开交流展示会,就是要系统总结课程建设的宝安经验,梳理课程建设的中期成果,为下一步工作明确方向。

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_学院提质培优项目建设方案_优质校建设方案

宝安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永明介绍实验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据介绍,“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项目从教育现代化顶层设计、学校课程指导、领军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陆续开展了相关工作。项目开展以来,专家组立足调研实际,确定了10所学校重点指导课程建设。各学校和专家组通过主题讲座、一对一在线指导等方式扎实有序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各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成长迅速。除此之外,区教育局和中国教育学会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构建项目运作机制、成立项目联络组、形成项目推进策略确保课程改革走实走深。

吴永明表示,区教育局将继续加强与中国教育学会的合作,提升项目引领力;做好项目的统筹协调,提升项目辐射力;做好学校成果的总结提炼,提升项目推动力,持续推进项目深入开展,落实好项目预期目标,力争取得更大成效。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吕立杰线上出席活动并讲话。她表示,2021年5月,中国教育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项目组与宝安区教育局共同启动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学校课程发展”项目。宝安区10所学校及幼儿园共同时推进学校课程规划与课程建设,促进宝安教育深化改革,教育现代化实验探索。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四方紧密合作,按照计划的进度有节奏的开展合作研究与实践,到目前为止,10所学校均已经完成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形成学校总体课程方案,目前正在研制并实践每校2门精品校本课程。接下来,四方通力合作,重点关注国家课程改革的新目标、新议题,探索创新,以宝安区的课堂实践落地回应国家课程改革,共同为宝安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学校、为学生编制面向未来的课程蓝图。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线上出席活动并讲话,高书国表示,中国教育学会与宝安区政府以战略作用方式,共同建立现代化实验区,在实验区顶层设计、方案实施、课程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宝安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目标更加明确,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改革影响力日益扩大。以中国教育学会、宝安区教育局、中小学学校形成了共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平台,共同为学校发展助力,为教师成长赋能。

近一年来,宝安区项目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在提高对课程建设具有理解力、形成课程建设规划和合作机制,提升了中小学校课程组织力和执行力、重视挖掘深圳地方优质课程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课程体系、校长、老师的课程文化建设能力明显提升,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发展素质教育提供根本保障等方面有了深刻变化。

高书国强调,课程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中小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新动能,希望各项目学校持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持续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做好展示、总结和辐射,带领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院提质培优项目建设方案_优质校建设方案_提炼优质校项目建设经验

「新闻+」

随后各个项目实验学校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活动还邀请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对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提出意见。

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

刘春景校长从“顺性”展开,阐释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关键价值取向——引导道德性、激发创造性、培养社会性。基于此,学校几易其稿,构建了完整的课程图谱和课程体系。其中,“思政+课程”实现学校党、团、队三级联动;“蓝色海洋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登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平台。同时,学校创新课程实施,开展作业改革和测评优化,并将跨学科实践作为接下来课程建设的重点。

在汇报中,刘春景校长梳理了项目开展以来的交流工作,感谢了中国教育学会、东北师范大学和宝安区教育局的方向引领和专业支持,并表示要在课程领域坚定地发出宝安教育有创新、有特色、有价值的声音。

翻身小学

谢珊珊校长介绍了翻身小学确立以“至善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及课程体系建设全过程。学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梳理完善了学校办学理念、课程方案,以及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为补充,学校课程为支撑的“至善结构化”课程体系。

学校在纵向上将课程分为单元式课程、拓展课程、特色化课程,其中单元式课程涵盖学科核心单元、跨学科实践单元和学科拓展单元。学科核心单元课程是将小学阶段的11门国家课程分成德育、语言、思维、艺术、健康、实践六大类。实施课程建设项目以来,学校老师们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已展现出“啦啦操”“跆拳道”以及“小小设计师融合课程”三项精品课程。

学校还围绕“2022版新课标理念下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打造了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实现翻身小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学生成长动力综合评价。

海城小学

徐莹莹校长介绍了海城小学秉承“儿童立场,生长可见”理念,打造的“双S”螺旋生长课程。“双S”既指生命与生活,生命反映出教育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生活反映出教育要为儿童提供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教育内容;也指适合与分享,建立适合儿童生长需求的课程,儿童要学会将自己的所学与他人分享。

课程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主题课程三个维度;课程内容整合为春生课程、夏长课程、秋收课程、冬藏课程四大板块;凸显“序列性”与“系列性”,注重 “进性”和“项目化”。

实施上,从三条路径开展:素养导向深化课程内涵,项目统整优化课程结构,技术支持外化课程表达。同时,从课堂混合式学习,家校社融合教育,借助特色项目三个方面应对新的挑战。

凤凰学校

韦承伟校长立足百年校史底蕴,结合时代育人要求,解构520“恒•爱”课程体系。该体系通过5个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模块体现九年一贯特性,培养学生恒毅,促进均衡发展,涌现了例如“大语文”“三思数学”“美育晨练”“铸魂思政”等一批特色校本;校馆、校企2个混动式课程利用社区、社会资源,面向未来,传播古村文化,讲述宝安声音;同时,提倡以百年仁爱贯穿师生教学日常,形成“0”的爱心闭环。

未来,凤凰学校将在东北师大和区教科院专家团队指导下,立足区域特色,克服课程建设起步晚,校园硬件环境限制等挑战,继续深度梳理践行“仁爱有恒、和合共生”,全力建设聚核心、提质量、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共乐小学

陈汉杰校长介绍到,学校在东北师大专家组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重新调整学校课程体系:传承“共”“乐”文化,立足“共守童心、乐创未来”办学理念。

学校“共乐”课程由品德与社会、语言与审美、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四大版块构成,每个版块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提升课程和融合课程四种形态。结合学校原有的特色项目、课题研究及师资优势,梳理出诗教课程、“未来家,未来+”项目化课程、国画课程、竖笛课程等多门精品课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课堂实践研究,深入探索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

随着课程项目的推进,学校课程成果不断涌现,立项研究了6项课题、发表相关论文14篇,诗教、项目化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得到了家长、社会媒体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海港小学

阮瑜校长以《守正创新:新课改理念下学校课程的审思与变革》为题,介绍了在中国教育学会和东北师大各位专家的指导下,海港小学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做法和成果。

一是回溯了“有为·领航”课程理念,二是梳理了“有为·领航”课程路径。三是呈现了“有为·领航”课程的成果。讲座中,阮瑜校长重点介绍了”有为·领航“课程实施的“海港模式”(简称“12345”模式),它包含:一个路径模型、两个关联系统、三类有效评价、四大层级课程、五大实施路径。其中“学科宣言”“学科地图”“学科整合”“全学科阅读”“思辨课堂”等创新做法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清平实验学校

苏元庆校长以“好课程助力清平少年诗意生长”为题汇报了清平实验学校课程建设情况。在政策理念的指引下,在现实问题的导向下,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清平构建了生命“三感六维”课程体系,提出了“诗意生长”的课程理念,以“人文”与“责任”为课程特色核心词,将课程目标具体转化为生命“三感六维”,其中“三感”包括生命的质感、动感和美感,分别对应“六维”中的“有德有才”“有胆有为”“有爱有趣”,形成由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个性课程组成并协调发展的课程结构,以知识传承型、项目研究型、活动体验型这三种课程类型进行具体落实开展。

学校重点建设的三项精品课程——儒家经典课程、戏剧课程和项目研究型课程,在建设中均取得一定成果。

新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

何小霞校长从课程背景、课程体系和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介绍新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君子公民"课程建设。

基于"守正创新,以成君子"的办学理念,学校从"君子仁德""君子智趣""君子艺韵""君子勇毅"四个维度实现课程育人目标。课程建设特点可概括为"成体系,重活动,创融合"。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舞狮课程"和"太极课程"的开发,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社区优势资源,凸显了课程建设与地域文化和社区资源的融合以及跨学科课程融合。

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文化建设,提供课程实施的保障;严抓课堂教学,确保课程实施的效果;规范教师研训,提升课程实施的能力;促进协同育人,拓宽课程实施的路径。同时,学校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三个层面积极探索符合二外特色的课程体系。

西乡街道中心幼儿园

曾金花园长介绍了幼儿园“五育融合课程”的开发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立足园所文化,共建共同愿景;二是通过规范开发程序,把准研究方向,明晰了课程开发的思路、范围、要求与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制定了西乡街道中心幼儿园“五育融合课程”实施方案与课程计划指南;课程案例分别荣获深圳市未来教育课程案例三等奖;宝安区生涯教育优秀案例二等奖;教师立项课题8项;论文获奖、发表20余篇;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区名教师等。幼儿园入选为2021年“深圳市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培育单位;被评为宝安区家校社共育实践基地;荣获宝安区幼儿园阅读区及科学区环境创设评比一等奖。

冠城幼儿园

李静园长主要围绕办一所什么样的幼儿园?培养什么的儿童?建设什么样的课程来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这三个问题来进行了冠城幼儿园“真我”园本课程构建的汇报。

冠城幼儿园按照《深圳市宝安区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课程发展方案》的整体安排,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了整体工作计划,有序推动,做到有计划有总结,不盲目。作为唯一加入项目段民转公幼儿园,我们更希望尽可能探索一条可供借鉴和复制的课程建设路径,以便与更多的同类型园所交流分享,共同提升宝安学前教育质量。

自加入项目以来,常常围绕关键难点展开讨论和学习,及时接受专家的指导,已逐步完成了冠城幼儿园"真我”园本课程整体建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大大提升了幼儿园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了周边居民、家长和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这正是"幼有善育"的体现。

【撰文】刘倩

【通讯员】朱瑒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